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公路工程中软基处理常见方法
2009-06-12杨少鸿
杨少鸿
摘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基处理是每个施工单位都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福建浦南高速公路工程B5标施工实际情况,对软基施工常见处理方法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公路;软基;处理
1 概述
本合同段软土路段主要位于沟谷内,上部为水田,积水,表层多为耕植土,分布淤泥、淤泥质土,厚度一般约2.0-4.0m,性质差,强度低,影响路基稳定,易引起不均匀沉降。
软土是指以水下沉积的软弱粘性土或淤泥为主的地层,有时也夹有少量的腐泥或泥炭层。大部分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在30%~70%,孔隙比1.0~1.9,压缩性系数为0.005~0.02,抗剪强度低,触变性、流变性显著。软土在我国沿海、沿湖、沿河地带有广泛分布。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难度不断提高,公路建设对软土处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结合浦南高速公路B5标实际情况,对软土的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仅供同类工程施工时参考。
2 工程概况
福建省浦南高速公路B5标起点位于福建省建阳市将口镇起始桩号K119+450~K133+900,全长14.45公里,其中路基长度13.17公里。全标段软基5.45公里,占路基总长的41%。本标段软基路段主要位于沟谷内,上部为水田,积水,表层多为耕植土,分布淤泥、淤泥质土,松散泥砂土,性质差,强度低,土质含水量大,孔隙比较大,抗剪能力低,固结慢等,软土覆盖层厚度在2~4 m之间,为不良地质地段,无法满足高速公路堆填路基及道路活荷载的要求。
3 软基的处理
3.1 根据填土高度及软基情况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方式:换填、铺设砂垫层加土工格室、砂桩。
软弱土层厚度小于2m,或软弱土层厚度大于2m小于3m且路基高度较高时,采用挖除淤泥,换填符合路基填筑要求填料的方式。
软弱土层厚度小于3m,且路基高度不太高时,采用砂垫层加土工格室的方式。
软弱土层厚度大于3m,采用砂桩的处理方式。砂桩直径0.45m,梅花型布置,桩距根据填土高度及软基情况而定。
位于软土地基上同时填土高度在6m以上的板涵或箱涵,均应采用反开槽施工,反开槽高度一般控制在3m高度。
3.2 挖除换填法:对于深度不太大的软基工程,在路堤范围内,将需要处理的软土挖除,动力触探合格后,用透水性材料换填,可采用分段挖除,分段分层回填的方法。置换材料应采用即使受到水浸也不致降低承载力的透水性材料。必须进行充分压实。 透水性材料,主要为砂土、砂、砾石、卵石、片碎石等,其主要物性指标如表1。
挖出换填透水性材料处置软基,效果最好,由于完全挖开处理,不会留有隐蔽危害,但是费用也较大,因此一般换填至超过地下水位以上30cm即可采用回填素土的方法,所回填的素土应满足CBR〉8%,低液限,如果有条件设置渗沟、盲沟的话,对于路基的稳定会大有好处。
3.3 铺设砂垫层加土工格室法
对于软弱土层厚度小于3m且含水量大,路基高度不太高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m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3.3.1 材料要求
砂垫层材料宜采用干净的中粗砂,细度模数>2.7,含泥量小于5%,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渗透系数不小于0.005 cm/s,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他有害物质,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
土工格室采用设计抗拉强度不小于150MPa,延伸率不大于15%,高度10cm。
3.3.2 施工方法
砂垫层施工一般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操作。要尽量做到均匀一致。原地面设置50cm的砂垫层,起到横向排水的作用,并分两层进行压实,每侧超出路基地宽200cm,以防止填土时砂垫层外缘被土覆盖,堵住排水路径。
对于地基土层不均匀,可能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和侧向变位,可利用敷垫土工格室来增强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局部沉降和侧向变位,土工格室应按垂直路线方向铺设,以改善其受力性能,两幅格室之间用 U型铆钉联接,接缝应尽可能靠近路基中部,不能设在路堤边坡范围内,铺设宽度为土工格室所在位置路基的宽度。土工格室四周应超过填土边缘,端部卷入填土内,上面用填土压紧。
3.4 砂桩法
3.4.1对粘性土加固机理
砂桩加固软弱粘性土地基的主要起置换和排水作用,还可以形成复合地基,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
置换作用。砂桩加固软弱地基主要是利用砂桩本身的强度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地基沉降也变小。砂桩复合地基承受外荷载时,发生压力向砂桩集中的现象,使桩周土承受的压力减小,沉降也相对减小。砂桩复合地基与天然的软弱粘性土地基相比,地基承载力增大率和沉降减小率都与置换率成正比。
排水作用。砂桩在粘土地基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起到排水砂井的作用,且缩短了孔隙水的水平渗透路径,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使沉降稳定地基得以加固。
3.4.2 砂桩施工程序
铺砂。在砂桩施工之前,地表面先铺一砂垫层。并设置排水沟。桩机就位后。套管底端接上管靴,放置在设计桩位上。打桩。用振动锤振打至设计深度;投砂。根据桩长情况与灌砂量要求投入足量砂,在投砂中射水形成饱和砂。在拔管过程中,振动使砂密实。
拔管。启动振动器或桩锤, 同时起拔桩管,活瓣自动打开,开始向土孔内灌砂,拔管过程中按要求进行反插,按实际桩长推算砂量,补足砂料并富余0.2 m 以上,拔管速度要控制在2.5~3 m/min范围内,桩头留振时间10 s以上,以确保桩体的连续及密实。待桩管完全拔出,砂桩施工即告结束。
3.4.3 施工注意事项:
按设计图间距布置砂桩。用不同颜色标志已打入或待打入的桩位;导杆应始终保持竖直,并经常检查。打入深度按设计规定;允许以较快的速度打入,但桩管拔出速度应严格控制。留心桩管拔出时砂在成拱作用下与套管一起被上提产生间隙,这样常使软土侵入砂桩切断砂柱;砂桩中的砂应采用含泥量不大于3%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7,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渗透系数不小于0.005 cm/s。砂料应保持干燥,灌砂率不小于95%。砂桩灌入桩孔中的砂子不得含有5cm及以上的碎石;软土厚度不大时,砂桩桩长要求打穿软土层;砂桩施工顺序采用由中间向外围或隔排施工。
4 软基处理施工注意事项
4.1 在软基处理前应将路基表土及浮泥清除干净,并用透水性材料回填做好路拱,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在预压区应设置与砂垫层相连的纵横向排水盲沟,以保证路基施工期间的排水畅通。
4.2 由于本项目软基多为山间沉积软土,一般软土层底部会出现倾斜的状态;设计中软基处理的桩长统一为一个数值,这样就会存在单个桩长不足或过长的现象。所以在清表后,我们每隔50~100m增设一些静力触探孔或钻孔,以验证设计依据地层条件的准确性及确定合理的处理深度。
4.3 对于桥台及结构物地段,首先应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并填土至设计标高。待其预压时间大于6个月,沉降趋于稳定后,才能进行反开挖施工。沉降稳定标准为路基中心表面沉降速率不大于3cm/月。
5 软基路段施工监控
本工程线路长,地质情况变化复杂,且大部分地段均为高填土,为保证全线软土路基施工的安全和稳定,特别是高填方路堤和桥头路堤,进行了沉降与稳定观测监控。
5.1 监测断面组成:位移桩(路基坡脚线外2米,每边一个)、沉降板(路基中心一个、距路肩1米各一个)。沉降位移桩埋设方式详见图1。
监测断面设置数量:软基路段每200米设置一个。
5.2 监测频率:见表2。
5.3监测标准:
路堤中心沉降速率不大于10~15mm/d;侧向位移不大于5mm/d;
加载完成后预压期间沉降速率连续2个月小于5mm/月;
本标段施工过程中所观测到的最大昼夜沉降量为4mm,最大昼夜侧向地表位移量为2 mm。符合路基施工规范要求。
6 结束语
软基处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高速公路能否保证道路运营期间路面状况、行车速度及行车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实际,灵活运用、恰到好处的选择软基处理方法,本着经济可靠的原则,才能做好软基处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行业标准 ·公路软土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 黄生文 ·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