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街”—颍桥古镇
2009-06-11李荣欣
李荣欣
“黄泉相见”和“暗箭伤人”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两个典故,均发生在河南襄城县颍桥古镇。这里地理位置绝佳,因当地居民多挑扁担奔走做买卖,故别名“扁担街”。
一据《春秋》记载:春秋初期,郑庄公出生时,母亲姜氏因难产受惊而对他心存憎恶,进而偏爱小儿子公叔段,便多次干扰庄公继位。后来庄公即位,姜氏支持公叔段发展势力,并企图夺位。郑庄公得知后不动声色,欲擒故纵,一举粉碎叛乱,把姜氏放逐到城颍(今河南襄城东北),并与之断绝母子关系,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当时镇守颍谷的郑国大夫颍考叔,有心从中调解。一次,颍考叔进贡庄公,庄公设宴款待,颍考叔把赏赐的肉放到袖筒里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么做,颍考叔回答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庄公抑郁地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说:“敢问何谓也?”郑庄公谈起此事,并心生悔意。颍考叔说:“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在城颍挖掘地下通道,下见水泉,又在见泉处建一阙室,于是母子相见,和好如初。“黄泉相见”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开来。
据史载: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郑将讨伐许国,授兵于大宫。公子阏(字子都)与颍考叔争夺兵权,两人暗生嫌隙。伐许之役,考叔捷足先登许城,子都在背后偷偷搭箭向他射去,考叔就坠城而死。成语“暗箭伤人”就源于此。现在的颍桥镇,尚有颍考叔墓址留存。
二颍桥古镇是汴宛、洛许大道及到达南方诸省的要冲,历代的文人墨客、商贾贩夫经过这里,无不留步。有的看中这里的位置和人气,就在此沿途驻足做起生意,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条繁华的街市。因街市的北端颍河上有一座古石桥,这街市就叫颍桥镇。
“颍桥古桥”修建于宋代中期,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古桥全长200米,宽8米,72孔,桥面、桥墩全部用长2.7米、宽0.7米、厚0.3米的青石板建造。桥面石板间有楔形榫槽连接,并用铁水浇铸。桥墩用青石垒砌,每块青石的中间凿有拳头大小方孔,叠砌之后,在下方孔中浇铸铁水。桥墩朝上游刻有青石龙头,朝下游刻有青石龙尾,龙头龙尾高出桥面,作为栏杆支柱,上设青石护栏。桥两端各有石狮一对,颇为壮观。
三颍桥镇有三分之一是回民,回汉杂居,彼此尊重,和睦相处。镇北保存着一所民国建造的清真寺,回族群众每逢婚丧嫁娶或斋节,都要在此举行一些隆重的仪式,给这千年古镇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这里还是中原烤烟的发祥地。1912年英美烟草公司,取此地土壤盆栽烟草成功,进而在颍桥镇试种推广,并建立烟厂,生产的“颍考叔”牌香烟畅销华中。作为优质烟草生产基地,如今这里生产的烤烟,是郑州、许昌等地卷烟厂的主料。
颍桥镇人们的经商意识极强。早先颍桥镇的人们,多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吆喝着做买卖,曹家熟牛肉、王小四胡辣汤、景中烧鸡、巴记香油等,都是远近闻名。后来,他们又把担子挑到了城市里。有人就说:“如今郑州街上担挑卖汤圆的,有一半都是颍桥街人。”这话也许有些夸张,但一条扁担就成了颍桥镇回汉群众致富的门路,却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