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书过眼

2009-06-10

世界知识 2009年8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金融危机信贷

如何应对燃眉之急

世界目前急需的是一场救援行动。全球信贷系统已经处于瘫痪状态。改革一些致使本次危机爆发的薄弱环节,是个重要的工作,但这个工作可以稍稍推迟一点。首先我们必须应对近在眼前的、显而易见的危险。为此,全球决策者需要做两件事:让信贷重新流动,支持消费。

在二者中,第一件事比较难,但必须马上开始做。几乎每天都有消息说,信贷的瘫痪又引发了更大的灾难。造成信贷紧张的原因,一是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任下降,二是金融机构的资本大大减少。自然人以及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种机构,只愿意与资本充足、足以确保履约的机构进行交易,但危机正在使各种机构的资本濒于枯竭。

很明显,解决方法是注入资金。事实上,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常用策略。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遭遇金融危机,瑞典政府实施干预,向银行提供资金,换取对银行的部分控股。当时瑞典政府注入的新资金相当于其GDP的4%,放在今天的美国,4%的GDP相当于大约6000亿美元。1998年日本对其银行实施救援时,购买了价值5000亿美元以上的普通股,从占GDP的比例来看,这相当于美国政府向美国银行注资2万亿美元左右。在上述三个例子中,政府提供的资金都帮助恢复了银行的贷款能力,并使信贷市场解冻。

一场类似的金融救助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上演。不过部分由于小布什政府的意识形态倾向,这场救助来得有些晚。不过,在经过了三个星期的摇摆不定之后,美国仿效英国首先采用、欧洲大陆国家相继采用的做法,将这一救援方案改造为一项重组金融机构资本结构的计划。

但这似乎还不足以扭转形势。原因至少有三个。首先,就算这7000亿美元全部用于金融机构的资本重组,就占GDP的比例而言,这一行动的规模仍比1998年日本的银行注资行动小,而可以说,目前美欧金融危机的严重性与当时日本的金融危机不相上下。第二,影子银行系统是问题的关键,而这笔救助资金将有多少注入影子银行系统,现在仍然不清楚。第三,目前尚不明确的是,银行是否愿意用新得到的资金放贷,而不是囤积起来(75年前的“新政”时期就遇到过这一问题)。

我的猜测是,这场改变金融机构资本结构的行动最终必须扩大规模,覆盖更多的领域,而且政府最终必须更果断地控制金融机构的股份,也就是说,差不多就是对金融体系的相当大一部分实施全面的暂时国有化。但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尽一切办法放松信贷,不要被意识形态的死结束缚住手脚。如果仅仅因为担心救援金融体系的行动有一点所谓的“社会主义”色彩,便不采取必要的行动,那将是滑天下之大稽。

同样,解决当前信贷紧缩的另一项方针也必须加大力度。这项方针就是,美联储应该临时性地向非金融部门直接贷款。美联储愿意购买商业票据,是朝这个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力度似乎还不够。

所有这些行动都必须和其他发达国家协调开展,因为金融已经全球化了。美国救助金融体系的措施可以产生使欧洲信贷放松的效果,欧洲的救助行动也可以产生使美国信贷放松的效果。所以,所有人现在都应该做大体相同的事,因为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

还有一点:由于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新兴市场国家,因此要解决这场危机,就必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全球性救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乌克兰等遭遇经济困难的国家提供了贷款。这一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像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那样,进行很多道义劝说,也没有敦促各国紧缩开支。同时,美联储向几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提供了换汇额度,使它们有权在需要时借入美元。同样,和调整金融机构资本结构的工作一样,这些努力目前看来方向是对的,但是力度太小,还需要再加把劲儿。

就算对金融体系的救助最终使信贷市场复苏,我们仍然面临一场步步进逼的全球性衰退。应该以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呢?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答案是采取一个素来高效的老药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刺激措施。

归根到底,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要以不惜一切代价扭转形势的精神来应对当前的危机,如果我们已经做得还不够,那就加大力度,改变方法,直到信贷开始流动,实体经济开始恢复。

一旦促进恢复的工作得到良好的开展,我们就应当转向预防性的措施:改革金融体系,以防危机再次爆发。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金融危机信贷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