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恐怖组织“圣战”新战场

2009-06-10

世界知识 2009年8期
关键词:圣战恐怖组织伊斯兰

唐 岚

“下一次恐怖袭击将发生在网络空间”,将会使美国遭受毁灭性后果。面对恐怖分子花样不断翻新的恐怖手段,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纷纷做出这样的断言。互联网上“暗流涌动”,恐怖组织与国家之间的较量有愈演愈烈之势。

“圣战士们”的“互联网运动”

“我们正经历一场战斗,而这场战斗的大部分是在媒体上进行的。我们正处在一场争夺人心的媒体战中。”这是“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扎瓦西里对新形势的判断。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既为恐怖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又成为它们的“圣战好帮手”。近年来恐怖组织从一开始把网络作为“传声筒”、引起世界关注以及营造恐怖气氛的工具,逐渐发展到在互联网上发起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宣传运动,建立起一个遍及垒球的多层面网络宣传网,制作和传播各种精心准备、形式多样的宣传材料,借以收买人心,拉拢追随者,培养后备力量。

当前,以“基地”组织为首的“圣战士们”的“互联网运动”搞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在制作方面,“队伍”、“云彩”、“媒体委员会”和“圣战之音”四大媒体中心成为整个网上宣传的核心。这些媒体中心均有自己独特的标识,能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它们制作的宣传品种类繁多,有记录恐怖袭击全过程的录像并附带图示、声效、标语、字幕和动画等,还有各种网络杂志、实时新闻、文章、白皮书甚至诗歌。

这些精心制作出来的“产品”上传到互联网之前,通常要送到所谓的“交换所”审核,确保内容是“绝对真实的”,绝不允许出现背离伊斯兰教义和事业的内容,然后再互相建立“镜缘”版本,通过电子公告栏等方式发到整个互联网上。另外,“交换所”还要对信息进行实时更新。这种传播体系提供了数目庞大的内容和多种备份渠道,以确保即便一个或多个网站登录不上,信息也能及时传播出去。在“基地”组织看来,通过“互联网运动”可绕过传统媒体直接面对追随者,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歪曲和淡化”。扎瓦希里就曾多次在“云彩”制作的录像中针对该组织的疑问进行澄清。2007年,“基地组织”做出一个“战术决定”,即让更多的英语读者了解伊斯兰教义,并为此雇用了英语翻译,在录像中添加英语字幕。2007年9月8日,拉登题为《给美国人民的讯息》的长篇讲话就是通过互联网播出的。美国内的一些激进网站还把恐怖组织的各种声明配上当地方言和评论在互联网上传播,以扩大其在美国内的影响。

在这场“互联网运动”中,狂热分子运营的网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极端分子的虚拟宗教学校。”如曾任伊拉克“基地”组织领导人扎卡维精神导师的马格迪西及其信徒创建了一个专门针对神职人员的网站,提供大量暴力伊斯兰思想的理论书籍的下载。再如全球性的伊斯兰极端思想散布网络“at-myan出版”网,主要负责向西方国家进行宣传,其刊登的英文版《服务及参与“圣战”的39种方式》一文在网上非常流行。

虚拟训练营

在恐怖组织看来,互联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让一些极端的伊斯兰分子可以轻松学到之前只能通过海外训练营才能获取的专业知识和实施恐怖活动的技巧,并提供联系的渠道。

一般情况下,培养一名合格的极端伊斯兰分子要经过四个阶段:“激进化前期”、“自我认同”阶段、“灌输”阶段和“圣战化”阶段。互联网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某伊拉克抵抗组织策划了一次网络游戏比赛,获胜者的奖品是可以在家里点击鼠标发射导弹攻击美军驻伊基地。他们还组织“电子圣战”,不仅在聊天室讨论或散布材料,还针对“敌对网站”发动网络攻击。越来越多的狂热的年轻人被吸引参与到这种所谓的“虚拟社会运动”和“虚拟的思想交换市场”中,通过这种互动交流改变了信仰,声称要成为恐怖分子。这种“自我招募”的过程在家里就能完成。

可见,通过互联网这一便捷的工具,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是恐怖组织的主要目标。例如“全球伊斯兰媒体阵线”(GIMF),表面上与“基地”组织没有正式联系,但它通过各种渠道不断进行渗透,刊登多语种的宣传材料,并针对不同国籍、教育背景和年龄的人群制作相应的宣传内容,包括网络杂志、演讲稿和军事行动录像等,散布灌输极端思想。一个名为“哈里发之声频道”的流动电视台已开发了一个名为“捕获布什之夜”的网络游戏。说唱歌曲《可耻的无信仰的人》等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此外,网络聊天室或论坛正“补充甚至取代清真寺、社区中心和咖啡馆”,成为招募人员和进行激进活动的场所。进入这些聊天室必须经过重重身份确认,讨论的话题也受到限制,几乎不允许出现异端言论。一旦被聊天室接纳,用户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联系,也可以进入全球暴力伊斯兰虚拟嗍络。值得关注和令人担忧的现象是,女性在其中变得越来越活跃。“本土成长”的恐怖威胁

美国亚特兰大乔治亚理工学院的两名学生通过互联网与加拿大一个名为“多伦多18”的组织建立了联系,这个组织曾被指控在加境内策划了多起爆炸事件。这两名学生在网上与该组织成员讨论如何策划和发动袭击,并亲自前往多伦多,在华盛顿特区拍摄了许多潜在袭击目标的图像,如世界银行总部、油库等。这些录影带不仅传给了“多伦多18”组织,甚至在一名摩洛哥裔英国人的电脑中也被发现。这名英国人2005年被捕时才23岁,但他已经是全球暴力伊斯兰虚拟网络的骨干,专门负责在网上传播伊拉克内部恐怖事件的视频。被指控要炸毁伊利诺伊州“樱桃谷”购物广场的德里克·沙里夫也是被伊斯兰极端组织在网上“策反”的。

对美欧等国来说,恐怖组织的“互联网运动”祸害无穷。它们把黑手伸向了,这些国家内部,对普通民众进行“洗脑”,极端思想、伊斯兰教义等已经开始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甚至还结了果。近几年来,美国公民策划、发动的“圣战化”了的恐怖活动案件屡屡发生,“敌我矛盾”尚未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又粉墨登场。“本土成长”的网络威胁极有可能慢慢发展成美国的心腹大患。

德里克曾在网上结识了一名美国前海军军官阿布杰哈德,那个时候杰哈德就已经向“基地”组织的“Azzam出版网”上传各种带有密级的文件近十年之久了。这些文件包括了大量海军船只的秘密信息,被本拉登和其他恐怖组织用来提升攻击能力和筹集经费。两人同住在凤凰城时,杰哈德还从Azzam网订购了大量的录影带供德里克观看,他们还经常讨论如何得到武器,并策划如何袭击美国的军事基地。2008年3月,杰哈德被捕。

美国公民凯文詹姆斯在监狱中成立了“真正伊斯兰大会”组织,并拉拢狱中因犯加入。该组织先后实施了11起持枪抢劫,获得的钱用来资助针对南加州军事基地和其他目标的袭击。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隐形”的激进分子和“圣战士”就像定时炸弹一样散布在美国各地,人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被引爆,也不知道它的威力会有多大。

“本土成长”的恐怖威胁引起了美国国会以及联邦调查局、国土安全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仅2008年5月前后,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就对此问题连续召开了五次听证会。2008年12月,美国土安全部发表的《2008~2013年国土安全威胁评估》内部报告指出,由于网上招募越来越便利,美国内极端伊斯兰组织的数量亦将不断增多,将涌现一群“年轻的、自我认同的、渴望采取暴力行动的穆斯林‘恐怖组织赶超崇拜者”。未来五至十年,这些“崇拜者”极有可能伙同“基地”等恐怖组织直接发起或煽动针对美经济系统的网络攻击。但如何防范“内鬼”、切断内外勾联,美国似乎一时间也难谋良策。

猜你喜欢

圣战恐怖组织伊斯兰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以牙还牙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恐怖组织?
论中世纪伊斯兰海商法的形成
试论政治伊斯兰:中亚“伊扎布特”问题
中文风暴,经典版图游戏巨著《魔戒圣战》中文版消息公布
朝鲜举行实弹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