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

2009-06-10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德育课文

芮 军

在语文教学中能注意兼顾到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有的责任。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就淡化了语文教学的本色。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是一种渗透,只能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语文课上是如何渗透德育的。

首先。谈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中华美德。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著名的叙事散文。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可是几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都选了它,而且多年来一直被选人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我想它能打动读者的原因,主要是它充满了父子之情,体现了伟大的父爱,可这种情感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却是很少有的。我想可以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着重渗透这种情感,让学生体会朱自清感受的父爱,引导他们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生活,爱社会。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作者说:“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学生讨论,了解到“太聪明”实际是不聪明,是作者自责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爱,内心充满愧疚的感情。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你在与父亲的相处中,在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有没有流露过与作者相似的想法?现在再想想那时的想法究竟对不对。2、在父亲的四次背影中,最感人的是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儿子被父亲的爱深深感动了。他对父亲的爱已有深切的理解,联系你自己的父母对你肯定做过类似感人的事后你对父母的爱心是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3、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的四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讨论四次不同的流泪原因。全文结束时,我采用了这样的结束语:“假如一个人不爱自己父母,你能相信他会爱别人的父母吗?希望同学们爱你们的父母,爱你们身边的人,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课文结束后,我们可以布置题为《我爱父亲(或母亲)》的作文,让学生在文章中谈对自己过去的不孝行为感到的愧疚,及现在对父母爱心的理解。

再如莫怀戚的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散步》,这篇课文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巧的结构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为了让学生能很好的感受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1、抓住重点词语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如课文第三段中一个“熬”字就表现作者为母亲能又度过一个冬天而感到万分庆幸;二段中一个“像”字就架起母子亲情关系今昔比较的桥梁。2、抓住重点句子分析他的含义。如“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就生动地抒发了“我”和妻子的这种对生活的使命感。课文讲解结束后,我可以让学生们口头谈谈生活中有关老人关心晚辈,晚辈尊重长辈的事,这样学生就能深刻领会尊老爱幼这一主题。

其次。谈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

现在是独生子时代,这些独生子女在勤劳俭朴方面一般做得不够。娇生惯养的“小懒虫”还是有的。根据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杨朔的《荔枝蜜》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和奉献精神。讲解时,我竭力赞扬蜜蜂勤劳的品质,并启迪学生思考结尾的一句话,就是“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梦呢?引导学生感觉到奉献的伟大,劳动人民劳动的光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状况谈心得体会。在《一辆纺车》一文教学中,在赞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精神战胜当时经济困难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平时在衣、食等方面花费过大以及平时的种种浪费现象,进行教育。结合课文《俭以养德》,从理论上讲清“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牵联到思想品质”的道理。让学生们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从理性上得到提高。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勤劳俭朴的教育,在语文活动中也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教育。在演课本剧时,需要各种道具,同学们可以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自己动手做各种道具。我想这样的教育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谈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逆境出人才”的观念。

坚强的性格无论对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进步都是极其重要的。但目前是独生子的时代,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显得那么“弱”(在心理上)。他们希望一切都是顺顺当当的,经不起任何的坎坷,挫折。平时什么都依赖自己的父母长辈,在长辈们的呵护下显得很娇嫩。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学生们进行“磨难教育”。对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进行分析时,注意让学生了解课文开头所列举的百里溪、管夷吾等名人的资料,从而自然引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明确“磨难”使人成长的重要性。再用身边同学的例子作为活教材激励学生自立自强。

第四,谈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品质。

“讲文明有礼貌”是青少年应具有的道德规范。但这方面的现状令人忧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呢?第五册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提出语言要得体。“得体”有三个要求。除注意场合,注意对象外,还包含着礼貌要求。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做些文章。课堂上布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表演,学习运用“敬辞”和“谦词”。例如:有不懂的问题,不会做的作业求人帮助解答时,应用什么敬辞?问路时,探望病人时,家中接客时……又各应用什么敬辞?考试测验成绩优秀别人夸奖时,做好事受到表场时……又应用何种谦词?不但课堂气氛会非常热烈,而且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可以要求课外每人收集10条以上的敬辞,谦词和委婉语。后来班上果然出现了文明用语的热潮。最有印象的是一次作文课,在进行范文内容复述时,一位女同学在口述过程中,因一时紧张,讲了一半讲不下去了。她急得不知所措,但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时课堂上异常地安静,没有一个人起哄,嘲笑,而身边的同学竟不约而同地安慰她,轻轻地说道,“别紧张,能想出来的”,并随手塞给她一张面巾纸让她擦汗,台下的同学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鼓励她。在这文明,友好的气氛中她终于镇静下来,复述完了范文内容。还有一次历史课,要求学生举一个灵魂挺立,有骨气,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三句话的历史人物时,一个学生竟举出方志敏面对日本鬼子的淫威不屈服,最后被日本鬼子活活打死的例子,班上没有一个学生笑他,而是友好地提示他,搞错了。显然讲文明懂礼貌的德育目的已经收到较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学性,有的甚至还带有趣味性,这种文学语言往往本身就充满着感染力,如果语文老师再加以分析和讲解,其感染力就更强。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往往就是通过这种文学性、或带着笑意的趣味性,或带着裒婉、悲壮的情感。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它更讲究艺术性和语言的特殊功能,是一种“渗透式”的德育教育。我想在语文课上艺术地插入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个大课题,它的研究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这有待于我们语文老师作进一步的努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德育课文
语文课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