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同期声——画龙点睛的一笔

2009-06-09

商情 2009年6期
关键词:现场感申奥电视新闻

刘 效

【摘 要】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再现社会生活的重要表现符号之一,增加了电视新闻的可信度和现场感,为电视新闻报道画上点睛之笔。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现场的各种声音,都是电视新闻的同期声。

【关键词】电视新闻 同期声

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有着报纸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声画结合,现场性强,让人看起来更加直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视新闻栏目的增多,如何快速、直观地把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单位时间获取更大的信息量,让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最终使观众得到良好的视听感受,是电视新闻节目所努力追求的目标。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不同同期声的交互使用就可使节目节奏富有变化,造成对观众视听感受的强烈冲击。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再现社会生活的重要表现符号之一,增加了电视新闻的可信度和现场感,增添了电视新闻的独特魅力。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或采访现场录制的同步声音,它包括被采访人的谈话录音、背景声、效果声。一般来说,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现场的各种声音,都应是电视新闻的同期声。

那么同期声都有哪些作用呢?

首先,同期声能够再现新闻主体的本来面貌,通过完全的收录现场交锋和被采访对象对问题的具体回应,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信。同期声的运用让观众在观看画面的同时,亲耳听到新闻事件“当事人”对新闻事实的叙述,它所产生的效果是记者的文字、播音员的播读所不能代替的。其中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经播出过的一个基层法院院长飞扬跋扈、一手遮天,口出狂言说“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不仅真实的表现了此人的嚣张气焰,也给整个节目增添了一抹亮色,至今说起这段话仍有人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二是生动恰当的同期声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现场画面、播音员配音和现场同期声在观众的脑海里形成了立体空间,起到了人们常说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说,在报道北京申奥成功时,报纸媒体登出了大量各界群众欢庆胜利的图片,抓拍的非常细致生动;电视媒体则发挥了同期声的优势:天安门广场、香港紫荆广场、上海黄浦江边、甚至南海舰队,以及火车站、大商场、军队、学校,处处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很好的渲染了当时举国欢庆的气氛。

三是同期声可以省去很多记者有可能遇到的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在监督性新闻里对事实性话语起到实证作用。很多电视台都开设了新闻监督类节目,即便是普通新闻节目中也有不少批评曝光类报道。 所以,在做这类节目时,自然要更多地借助于同期声,将采访调查过程中有关当事人所讲的话录下来,作引证用,而不是用解说词来替代。这样,原人原声,当事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总之,电视新闻解决了人们“看”的要求,但典型事件或典型人物的声音不光是靠视觉冲击就可以完全代替的,必要时必须用现场的同期声来表现,最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求知、求新的心理需求。同时同期声可以“激活”新闻内涵,使新闻事件立体的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当事人权威同期声印证、通过真实的现场音效回放,强有力的再现了新闻事件各个方面,新闻稿件的内容也跟随着同期声的运用都“动”了起来,提高了观众的兴趣,强化了宣传效果。

如果用是一般的采访作为同期声,应该抓住观众对新闻报道中最感兴趣的问题,由记者进行采访提问,尽量用最精辟的问题展示采访对象最精彩的回答。举个笔者亲身经历的例子: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何振梁作为重要代表回到北京,当时很多家媒体,包括电视媒体一起进行集体采访,时间紧、媒体多,可能每人都不一定轮得上提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凭借记者的经验和功力,选取最精粹的问题。当时笔者让摄像把机器打开,做好了如果自己没有机会提问就用别人提问的准备,但前面几家媒体的提问都让笔者不满意。有人问:“萨马兰奇宣布主办城市是北京的那一刹那,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说不好听的这不是废话吗?当然是激动啊、兴奋啊,还能让人回答什么呢?还有人问:“作为申奥代表团的重要成员,您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其实先前的很多媒体都已经报过申奥代表团的准备工作了,再说这也不是观众所最想了解的,白耗费时间。于是笔者趁着其他急着提问的间歇,凭借自己事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提出了一个后来被很多媒体的报道都引用的问题:“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的时候,我看到您哭了;而这次北京申奥成功了,我又看到您哭了,您觉得这两次的眼泪相比较,哪一次更让您刻骨铭心?”正是这样一个经过了充分准备,又不需要占用何振梁先生太长时间回答的一个问题,充分展现了这位为奥林匹克奉献了大半生的老先生的铁骨柔情。

此外,同期声作为新闻报道中一个画龙点睛之笔,内容绝不能与前后的解说词重复,变成画蛇添足。比如说,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个游艺项目给游客们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惊险与刺激”,后面还非找两个游客说“太刺激了”、“吓死我了”,这种重复的表述既浪费时间又显得繁琐,就完全没有必要。

如果运用的是现场效果同期声,则必须要注意音效的连贯性,有些新闻中选取了几段现场表演,可所有的音乐都连不上,断断续续,让人听着非常难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专门录几段现场效果声,插入画面使用,这样既保证了现场性音效的连贯,又保证了画面组接的流畅。

在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是,新闻同期声虽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也不能滥用。有的记者甚至为了领导、朋友、熟人的面子和关系,送了人情,成了人情同期声。这一现象在一些电视媒体和记者的新闻稿片中屡见不鲜。

最后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很多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摆拍。当然,在采访前把采访的意图、大概的时长等情况跟采访对象说明一下,使受访者心中大致有数,这样的做法是完全必要的。

总之,对同期声的运用,要认识它的地位,注意它的影响,才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巨大影响作用。就电视新闻表现方式的改进来看,同期声比配音解说更具有强烈的现场气氛,这不仅能增强新闻的真实感,而且能表达新闻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加新闻深度。既不能“缺”也不能“滥”,把握好同期声的运用,就能为电视新闻报道画上点睛之笔。

猜你喜欢

现场感申奥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奥运串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