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组织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2009-06-09金吉伟
金吉伟
(湖北省郧县梅铺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湖北 郧县)
[摘 要]:新课程使数学教学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当今教学改革的特点和要求,更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如何组织好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针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
新课程使数学教学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当今教学改革的特点和要求,更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如何组织好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经过不断尝试、探索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才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面向全体学生,不但要关注数学成绩好的“优等生”,而且要关注学习成绩差的“学困生”,使他们的数学才能都得到充分地发展;不但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喜爱数学,从而使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遵循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认识过程是从实践开始的。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也应按照“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过程,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中,要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不搞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放任盲目的不切实际的思维活动,又不压抑佼佼者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遵循认知规律,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组织数学课堂教学。
三、转变教师角色,授之以渔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课堂上,应关注学生发生的可能反应并积极思考,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对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因为在学生的一生中,教师的教是短暂的,只有使他们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终生受用,才是长远之计。“输血不如造血”、“教是为了不教”的深刻含义就在于此。
四、运用探究法组织课堂教学
由于传统的教学原则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不负有发现真理的任务,只是记住一些现成结论,因而死记硬背、满堂灌充塞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诚然,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前人的成果,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就具有“发现”、“探究”的因素。正如布鲁纳所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他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进行探索、发现,通过观察、分析等多种思维方式,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新知识,而这种通过探索所获得的知识的方法是正确的,所获得的知识是长久的。
五、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组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讲解活动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诱导学生顺着科学的思路,按照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联系性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得到正确结论,并继而指导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其转化为能力,完成认识的再一次飞跃。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教师要经常进行提问和设问。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唱主角,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有意设置困难激起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去思索、去探究,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但所提的问题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出发,问题要提得“含而不露”、“指而不明”,既不能提得太简单或太明显,也不能使所提的问题难度太大而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所提的问题不明确容易造成启而不发或启而乱发的局面。
以上是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探索过程中总结的看法。总之,要了解学生,既要注意学生共同特点,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相信,只要根据信息时代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方法、态度和精神,促进学生发现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堂教学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