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建构评价案例研究

2009-06-08刘家亮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4期
关键词:知识建构

刘家亮

摘要 基于香港与大陆在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相似性以及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本文以香港在知识建构方面所做的研究为案例对其评价过程进行详细的解析,并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知识建构评价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 知识建构;知识建构评价;评价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4-0078-02

Case Study of Knowledge Building Evaluation: Geography Curriculum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Hong Kong//Liu Jialiang

Abstract Based on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eval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se of Hong Kong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the evaluation, finally summar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building evaluation.

Key words knowledge building; knowledge building evalu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aluation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1 前言

1991年加拿大多伦多教育学院的Scardamalia和Bereiter教授提出了知识建构(knowledge building)的理论。按照Scardamalia和Bereiter(2003)的观点,知识建构可以定义为产品和某社区价值观的不断改善,主要通过提高个体在社区中所获取的远大于个体所付出的可能性,并且成为拓展文化成就的组成部分[1]。知识建构的目标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形成具有价值的公共知识。

本研究基于香港在知识建构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与大陆在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相似性,通过对香港在知识建构评价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案例分析,并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知识建构评价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为国内知识建构方面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2 案例分析

2.1 背景介绍本研究以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E. Y. C. Lee 和 C. K. K. Chan以及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育学院的J. van Aalst共同所做的研究为例,对其评价过程进行分析。该案例所使用的学习支持系统——知识论坛(Knowledge Forum)是由加拿大Scardamalia和Bereiter所在研究团队专门针对知识建构开发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实验课程是初中地理,课程单元包括海洋问题、富与贫和保护我们的雨林3个主题。实验对象包括3个九年级的班,一共有119名学生,由同一名教师教授地理课程。该教师有12年授课经验,同时还有知识建构实践经验和知识论坛的操作经验。3个实验班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知识论坛,一个班级只使用论坛,一个使用论坛和电子档案,第三个使用论坛和电子档案以及知识建构的原则。

2.2 评价过程描述

第一步:教师或研究者设定相应的知识建构原则。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设计的知识建构活动,选择最重要的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因素作为知识建构原则。Lee和Chan使用五维度的知识建构原则:工作在前沿、进展式问题解决、协作能力、监控自己的知识和建设性的使用权威资源。

第二步:编码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必须与目标一致,通过目标分解的方式编码指标体系。

1)探究和理解的深度。探究和理解的深度是通过对记录的回应和问题数量、质量两个方面来测量的。学生的问题被编码为4个等级以测量探究的深度,回应被编码为7个等级以测量解释的深度。探究程度评价指标:①定义性的或简单的说明性的问题;②事实性的、话题性的问题或呈现一般信息的问题;③明确特定的差距,并能引起自由回答和不同的观点的问题;④解释性的问题——关注问题而不是话题,确定矛盾的根源,作出推测和合理的解释。解释深度的评价指标:①重复或简单重述已确定的事实和声明;②给出一些事实性的信息和简单描述,以事实和话题为中心的响应,“粘帖,复制”不是自己的解释;③作出带有相关信息支持的反应和推论;④通过一定的证据、例子和解释得出结论;⑤关注讨论,强调关键的概念问题,进一步探究,对问题的其他方面进行讨论;⑥识别会话、元认知、个人反应和表现方面的亮点;⑦分析、综合不同的观点,进行提升、总结。

2)概念理解。为了检测学生对于问题核心概念的理解,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一篇短文。编码描述:至少讨论2个方面的问题;能够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些原因;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观点鲜明。例如,国家单独工作或者相互合作;认识到人类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有目的的合作;评估自己提出的方法的难度;相关案例有效支持;引用当地案例。

第三步:数据搜集与分析。数据来源主要是学生基于知识论坛协作会话数据。另外,知识论坛内嵌的分析工具Analytic Toolkit(ATK)支持量的数据搜集,包括记录条数、阅读次数、鷹架使用、记录修改、关键字使用以及记录链接等。数据分析,该案例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数据统计对学习者群体知识建构的层次和群体的互动特点进行分析。

第四步:得出结论。1)参与度和贡献。ATK对比分析显示,使用论坛和电子档案以及知识建构的原则的班级和使用论坛和电子档案的班级学生参与度比只使用知识论坛的班级高。2)探究程度和解释深度。伴有知识建构原则和电子档案鷹架的学生的参与性更强,提出的问题更有意义,作出的回应更有深度。3)概念理解。使用论坛、电子档案和知识建构的原则的班级比其他的班级概念理解更深刻。

2 知识建构评价的特征

笔者在实践总结和相关文献参考的基础上将知识建构评价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知识建构原则;2)关注个人和群体的知识建构;3)赋予学习者评价的权利,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评价;4)将评价嵌入学习活动中;5)评价设计反应评价的任务。

3 结束语

香港在知识建构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于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由于对知识建构理论的理解异同,加之于理论与经验的差距,我国对于知识建构的研究尚需要大量的实践来完成本土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Scardamalia M&Bereiter C.Knowledge Building.In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M].New York:Macmillan Reference,2003

猜你喜欢

知识建构
增强感知 领悟数学
学生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知识”“过程”“情感”的巧妙融合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关注活动体验助力知识建构研究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研究
知识建构型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研究
高效数学课堂的建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