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
2009-06-08王娜姚红彩
王 娜 姚红彩
摘要:大学语文是最具综合性、基础性,也是横向联系各学科能力最强的一门学科,是对大学生进行言语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加强高职语文课教学,转变教育理念,改善考试制度,适应社会发展及学生就职的需要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考试评价
大学语文作为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一门学科,对于文化素质教育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学科价值和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一直是全国各类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课。从高职培养目标、高职生源实际语文水平及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来看,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学习和择业的需要,从而使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一、转变观念,把大学语文定位为高职院校重要的人文教育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应该从高职培养目标来确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旨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实用型的专门人才。从办学层次看,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在文化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中,学生所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就属于这一方面。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并加强大学语文课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高考生里面成绩不太理想的一批,他们的语文水平往往差强人意,写文章时往往词不达意、语不成句、甚至于错别字满篇,语文知识的欠缺非常明显,所以从他们的实际语文水平状况来看,开设语文课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科学合理,对从业者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尤为突出。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不仅是专业技能上,他们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都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基本文化素养,甚至连会不会用普通话作自我介绍也成为他们面试的一个环节。
二、有针对性地改编教材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即主张教学要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在必要与可能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选用教材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应该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放在首位。
学校专门咨询了语文课程方面的资深专家和相关学者,并聘请他们作为主编,由语文教研室的几位颇具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执笔,最终编出一本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大学生人文素质教程》。
三、改革考试制度
传统考核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只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却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的掌握毕竟无法替代能力的发挥,因此,改革当前语文考试制度和形式,实行多元化评价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应建立一种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其既能尽量体现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仅仅以试卷为准,还要与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挂钩。
“五十九分惭愧,六十分万岁,六十一分浪费”是当前流行于大学校园的一句顺口溜。这句顺口溜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应试教育长期把卷面分数看成能力的具体外在表现,分数越高能力越强。因此,为了表示学业成绩的精确性,常常用百分制表示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并且非常计较一、两分之差。而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要以实用为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以一分之差而对其冠以不及格的评判结果。
笔者所在的学校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学语文的考试实行“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参与与大学语文或人文素质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读书会、志愿者活动)、学生在报纸板报上发表的文章等方面。将学生平时每一次的表现记入成绩册,最终算入期末总成绩。实践证明,平时成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大部分学生平时会认真完成语文作业,写作以及欣赏作品的兴趣大大增强,并且比较乐于参加一些公益性质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在平时所学到的内容所掌握的内容要比期末成绩的100分的含金量更高,这也与高职教育的实用性目的相符合。
四、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都在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素质培养,这些活动又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持和广阔的空间,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努力在探索和实践中注意总结,以形成高职语文教育的特色,为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出我们的贡献。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走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谢安邦等.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陈希天. 高职高专教育思想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研究版),2001(9):4-9.
作者简介:王 娜(1985-),女,河南开封人,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教师。
姚红彩(1973-),女,河南巩义,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