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屈原《离骚》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2009-06-08赵宇廷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09年11期
关键词:离骚艺术特点浪漫主义

赵宇廷

摘要:《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他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

关键词:屈原;离骚;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艺术特点

《离骚》中屈原的爱国情结

《离骚》对诗人的理想有清楚的完整的表现。在七雄纷争、各国存亡处于紧要关头的战国时代,诗人的理想就是把祖国推上富强的道路。他列举历史上兴国的圣君和乱亡的昏君,希望楚王以“遵道得路”的尧舜为榜样,以“捷径窘步”的桀纣为戒鉴,把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不仅如此。处于当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大变革时期,他为了真正达到这一目的,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而授能”,即不分贵贱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按法度办事。这是与维护贵族特权的世袭制度和“背法度而心治”的原则针锋相对的。可以说,祖国的富强是诗人理想的目标,进行政治革新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与追求进步政治的精神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这既说明了诗人思想的进步性,也说明了他的爱国理想的深刻性与人民性。

《离骚》中展示了屈原苦心探索真理和随时准备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还有他独立耿介、不随从流俗的操守:“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在楚国那样污浊的环境中,屈原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了高洁刚正的情操,诚如司马迁所说:“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离骚》的艺术特点

浪漫主义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形式及语言

《离骚》的形式来自民间,但在诗人手中有了很大发展。他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其语言十分精炼,并大量地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也运用得十分灵活,又常以状词冠于句首,造句也颇有特点。此外,除了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为主客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有很大影响。

手法

《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采。

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他为后世敬仰的不光是他灿烂的诗作,更多的还有他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称为了后代文人创作的源泉。他的诗歌,吸取着楚地的民歌精华,打破了传统的四言诗歌。解放了诗体,他用一种参差不齐的句法,灵活多变地表达抒发着自己热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诗歌里的香草美人意象,托物言志的写法,对后世诗歌里有极大影响。另外,屈原的浪漫主义手法更是影响了李白等后代大诗人。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克俭 著.《文学创作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

[2] 陆扬 著.《精神分析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3] 易重廉 著.《中国楚辞学史》 .(湖南出版社、1991年5月).

[4]《中国文学欣赏全集》(第三册).

[5] 童庆炳 主编.《文学理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

[6] 董楚平 撰.《楚辞释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2月).

[7] 王力 著.《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5月).

猜你喜欢

离骚艺术特点浪漫主义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离骚》中的象喻手法及创作范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神性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