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09-06-07陈雪峰
陈雪峰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培养、造就一批符合时代特色、紧跟时代步伐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呢?本文以《机械制图》为例,谈谈职业教育基础课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形成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机械制图》这门专业基础课,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产生学习的动力,形成学习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我要学习的意识。刚开始学习这门专业基础课程时,就要给学生灌输专业观念,就业观念。《机械制图》是专业基础课,是学好机械专业的前提,它是一门无声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机械世界。如果你不识图,就好比睁眼瞎,如果你不会绘图,就好比一个人没有四肢一样,所以你既无法读懂别人的语言,同时也无法让别人来了解你的思想。如果我们学好了这门专业基础课,对我们将来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将来不从事机械行业的工作,在其他行业如建筑行业,电子行业等等也可以这门课也有一定的应用等等,这样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学的意识。
其次,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领悟知识,促进兴趣的培养。动机越强,追求优异成绩的心越迫切,努力水平亦越高,效果也就越理想。
二、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呢?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探究、质疑问难、不断创新。例如物体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放置,怎样放置才是最好的位置?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以不同的方式放置,通过动手动脑,得出最好的方法。
其次,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教师不能死教书,教死书,一名著名教育学家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出新意。如在读组合体视图部分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图框分别为正方形、圆、三角形的三个视图,构思出物体的空间形状。学生在解决该题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许多形体,通过举一反三、细节分析,最终确定整体形状。学生的思维由此得到了激发,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最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客观地讲,人在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一锅煮”的做法。机械制图的关键就是一个从平面图形到空间物体的转化问题,不同的学生在空间思维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正确认识差异,把差异当成宝贵的财富。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分段教学,避免了学的好的学生吃不饱,学的差的学生吃不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创新意识。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倡导终身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一味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开放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严格有序的课堂组织管理让学生学会在“做中学”,自己学。如在零件图这一节,可以将学生分组,然后进行台虎钳零件图的绘制。首先,教师通过挂图进行零件图画法的理论讲解,然后由学生自行观察、测量尺寸、确定比例、选择视图、绘制台虎钳各组成部分。这样实现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才能。
四、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完成任务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思考问题,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任务驱动强调让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任务非常之重要,比如要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中螺纹一节内容,可以设计一个拆装自行车的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分析、讨论,明确该任务大体需要哪些知识来解决。如在自行车的脚踏这一块涉及到一个左旋和右旋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弄清螺纹的一些基本知识,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完成任务,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学习变成了一种愉悦的实践体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职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职业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要经得起社会浪潮的冲击和用人单位的考验,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索新的教材教法,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来组织教学,并把培养学生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