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

2009-06-07陈文峰

成才之路 2009年31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数学教师课堂教学

陈文峰

摘要:新课程对一线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面临着全面的现实性挑战,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教学目标的落实,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开发。

关键词:实施新课程;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21世纪,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作为“自然科学王冠上的明珠”的数学以及决定未来人才素质的中学教学该向何处去?这是摆在所有中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使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成为可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全新的教学理念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总的要求是:要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握“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实现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为目的,以科研课题为载体,练造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文化,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全新理念的数学教材是课程改革成功的载体

应当承认,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有其成功之处,特别是在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严谨性方面成为全世界(包括西方先进国家)都在竞相研究和学习的一大特色。我们的中学数学课本系统性强,细腻严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传统数学课本过于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内容窄、深、旧,数学素材与生活内容偏离较远;教学方式的单一、被动、死板,严重脱离实际,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这一套有着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的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给中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推开了一扇多彩的窗户。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体验着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学习内容的选择、数学素材的呈现方式、评价方式的确定等方面,新教材都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有益的尝试,值得称道。课本告诉孩子们:数学无处不在。当你走进银行存压岁钱,打开报纸读金融信息,当妈妈为你办教育储蓄,当你拿到一年的月历,当你与同伴玩“24点”游戏,当你看到天气预报……你都能感到其厚实的数学背景!数学就是这样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绝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我明显地感觉到,与以往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显然更乐于学习数学。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课本在“有理数的乘方”一节的“读一读”中,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以往我也曾将这一问题介绍给学生,但反响平平,应者寥寥,大概觉得其艰深苦涩而望之却步。而这一次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我还没有作要求时便已有学生三三两两在讨论,等到我要求思考“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时,教室里已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性急的已经宣布找到了答案,随即又否定了自己或被人“嗤之以鼻”,陷入新一轮的冥思苦想之中。课上我没有宣布答案,也没有硬性留作作业,只说:“大家再想想办法吧。”谁知第二天一到校,一群学生围了上来,要我看他们的成果——有“原始”的演算,写了三四篇作业纸,结果自然是半途而废,因为实在太复杂了!有人在电脑上试图通过编程解决;有人在网上查资料;有人翻阅《少儿百科全书》……粗略的估计出来了,更精确的结果出来了。孩子们为他们的发现而兴奋,我更有说不出的感慨……

三、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

新课程改革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学生可以争得面红耳赤,辩得口舌生风,他们出入各家商店,了解商业运作与数学的关系,他们钻进图书馆查找统计资料;他们迷醉于网上下载有关图片……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经历了数学学习这变幻万千的过程,这样的数学学习的确不再让学生厌恶,而感到数学是如此的亲近,触手可及。

要使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到实用的数学,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创新,教师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探索,不断的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做出精心的设计,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材生动有趣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实际和周边环境,我作了一些较为成功的课堂设计,略举几例说明。

1. 教学方式要活泼生动,与生活贴近

人们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而不是用书本。如何让学生在依据课本的同时,开动大脑思考,对数学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进取,是作为数学老师最大的乐事。具体来说,在《有理数》(《数学(七年级)(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就有这样的认识,初中数学中,关于“数”的教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有理数的教学,二是实数的教学。有理数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实数是有理数的扩展。有理数的教学安排在初中一年级第一册的第二章,它是小学数学向中学数学的过渡。教材首先从实例出发,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引入了负数,接着建立了一套有理数的概念,并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绝对值,并介绍了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

2. 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向引导式

在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第3节《可能还是确定》中有“掷骰子”的游戏,需要学生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有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不敢让学生拿骰子做实验,认为这会让学生与赌博联系起来。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对有些事情不能避而不谈,关键是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建立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先讲纪律,讲游戏目的,讲“小骰子,大学问”的故事——最初刺激数学家们思考概率与数理统计问题,就来自掷骰子的游戏。

3. 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各种文化载体充盈在我们的周围,学生与我们几乎在一同接受着各种知识和文化,我们应该抱着与学生一同学习的心态,把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求知精神传给学生。

在《图形的初步认识》一章中,立体图形的名称学生能很快接受,但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则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请学生数一下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具有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把结果记入下表,并算出最后一栏的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最后一栏的数是完全一样的!

整个公式得出过程自然,而且这里面有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自然比给出公式再让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

总之,课程改革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从事着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职业;我们又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总结。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教改中的弄潮儿,掌握更多的教学规律,获得更多的创新意识,上出更多更好课。

参考文献:

[1]陈明华,林益生.数学教学实施指南[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南安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数学教师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