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2009-06-07农金圆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5期
关键词:中职改革

农金圆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汽车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

目前社会上对高素质高技能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为适应需要,中职校的汽车专业教学应进行必要的改革。本文针对在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中职汽车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中职学生整体基础差,较难理解专业课

1.2汽车现有教材和教学内容却跟不上时代发展,严重滞后

现行的汽车专业教材的体系基本上是以一汽奥迪100、东风EQ1092型等为典型教学车型,教学内容单一,知识陈旧。而在现代汽车检测中,使用十分普及的发动机故障检测仪、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四轮定位仪等都很少介绍。

1.3教学方法单一

因多数中职校刚新建汽车专业,现有的教学设备都较少,教学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很少使用多媒体等其它教学方式。

1.4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脱节

目前许多学校都把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让不同老师上,致使学生在学理论时,感到似懂非懂,专业知识难学易忘;而上实践课时,学生虽很感兴趣但原理已忘记不少。所以学生往往只会模仿性操作训练,只知怎么拆,怎么装,却不知为何拆、为何装,更别说原理了。如此教学无法形成系统知识链,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都不高,无法培养成高技能的人才。

1.5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中职校专业教师实践技能严重缺乏,在教学中往往是动口不动手,教学理论课时占用过多,遇到实际动手却把课时安排的很少。这些问题已成为汽车专业教学进步与发展道路上的瓶颈。

2.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为改变以上现象,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1进行教材更新

要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就必须用新的教材来代替旧教材, 课程的设置也应重组。汽修课程设置须符合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汽车产业的需要,着重于应用型技术课程的开设。中国已进入电喷汽车的时代,因此中职学校要开始教电喷汽车知识,学生也应会修电喷车。此外,ABS、airbag、自动变速器还有一些检测仪器等汽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都要求有关教材编写人员必须加速专业教材建设,更新教材内容。教师可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特点,对技术更新快的专业模块,以独立的章为单位编写单行本或讲义。哪一章知识需要更新,只需编写一个新的单行本或讲义即可,费时少,更新快,可使学生始终能获得汽车最新技术知识的传授。

2.2教学方法形式多样

2.2.1采用“通俗化”教学方法

因学生基础差,教师在上课时应把抽象、难以理解的结构和原理,尽量简单化通俗化。如汽车空调中的鼓风机和蒸发器,教师可以说:鼓风机即车里的风扇,一转就有风吹出来;蒸发器即风扇前面的冰块,风一吹过就变成冷风吹出来;暖风机即风扇前盆里的热水,风一吹过就变成暧风吹出来了。

2.2.2在汽车专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构造原理图、汽车零件实物、汽车透明模型及汽车结构示教板等教具来进行课堂演示

如讲“发动机结构”时,就摆出发动机的实物或透明模型,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拆一拆、装一装;在讲到汽车蓄电池时,就可以拿个拆了半边的旧电瓶来示教;讲到汽车电路时,就可以使用汽车电气用电路板来教学。所以,建议学校多买些已报废的汽车,把它的各部件都拆卸下来,作演示用。

2.2.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来表达一些复杂的结构原理,它打破了“粉笔+黑板,教师一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如起动机结构(尤其是电磁开关部分)复杂,如果只从课本文字上看或利用挂图,内部的结构还是很难理解。但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动画模拟来演示其装配过程,然后呈现原理图,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观察到起动机内外的结构,使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又如自动变速器油液流向,以前即使有实物也不能看到油液的流向,现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油液流向形象地表现出来,效果极佳。

2.2.4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

如虚拟驾驶技术,它可模拟汽车驾驶运行环境和操作效果,在视频上看到的道路、行人、建筑物和交通标志等不断在变化,如同驾驶真车一样。利用该技术经济性、安全性及逼真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驾驶技能的锻炼,以代替驾驶前期的实车驾驶训练,可有效减少学生的培训时间,快速提高学生的技能。另外,还可以利用虚拟技术来虚拟发动机的拆卸和装配、对起动机的故障设置与排除等。总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又快又好。

2.3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专业课教学可适当减少理论课时,加大实践课时。课时的安排,教师可先让学生尝试使用操作,再讲结构和维修,最后再深入学习工作原理。为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汽车专业主要课程如《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建议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集中教学。可从修理厂外聘技术人员做实践指导教师,将维修生产中用到的拆卸、检修、装配、调整等基本技能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拆卸之中找故障,装配之中学原理。

此外,设立校外实习。因为它是汽修实习课教学的提高阶段,一般要到汽修厂。那里的车型比较多,车辆故障也不近相同,学生从中可学会如何分析、判断和排除故障,使理论联系实际,还能及时掌握汽修行业的一些新技术,是提高实践技能的可靠途径,也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的要求。

2.4提高专业课教师实际操作技能

首先教师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第二,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应适时送他们到企业进修,对他们进行实践技术性培训;第三,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讲课,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3.分析改革预期效果

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可使学生易于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汽车技术,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揉合,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在智能和技艺两个方面均能胜任现代汽车所需各个岗位工作,成为高技能的人才,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孔宪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鲍卫宁.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使用与维修系统中的应用,2004

收稿日期:2009-10-06

猜你喜欢

中职改革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