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之下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2009-06-07张桂红
张桂红
【摘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的,只要我们给予他们广阔的天地,宽松愉悦的氛围,再加以适度的点拨,扶持,便可激发起学生说话的欲望。有了表达的欲望方可提高说话的能力,也才能将话说好。
【关键词】欲望、想象、合作、参与评价
Under the desiretrains the student to speak ability
Zhang Guihong
【Abstract】Each students are glad express own aspiration, so long as we give them the broad world, the loose joyful atmosphere, performs moderate indication again, supports, then may stimulate the desire which the student speaks. Had the expression desire only then to enhance the speech ability, could also reach an agreement the words..
【Key words】The desire, the imagination, the cooperation, participate in the appraisal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与人交谈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且要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能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尽管目前中高考已经看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也将这一项列入考试范围,但是生了锈的刀要拾起再用是要很费一番磨工的,荒废了那么长时间的口语要想拾起来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这就要教师开动脑筋引导学生打开欲望之门,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调动学生一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吸收、同化信息,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输出、传递活动之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互"倾诉"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情意系统,学会创新知识。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充分读、背,为说话做好积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多读多背的重要性。多读多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符合“厚积薄发”,知识的吸收积累与知识的创新应用之间的辩证发展的规律。中学生正是在多读多背的过程中,不断反复地去感知、感悟信息,去筛选、提炼信息,经过重组,将大量有用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之中。语言表象、文字表象,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可千万别忽视语文课本中的背诵篇目。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文章、段落,其内涵比较丰富,教师的理解只是一家之见,往往容易把学生拘谨在一个狭小的思维空间里,孰不知语文学习的乐趣正在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妙。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在充分读、背的过程中,去熟悉理解,去欣赏品味,去咀嚼吸收。例如,杜甫的《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整首诗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语言凝练,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其中最典型的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有不同的理解,我在教学时不给他们明确讲解,而是采取引导朗读背诵的方法,首先让他们感悟语言魅力,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读。①指名一人读;②学生自由读;③小组合作读;④两组比赛读。优美的文字与新颖的阅读方式相结合,将学生带入了安史之乱时期,在硝烟弥漫中仿佛看到杜甫因愁绪而日益变短变稀疏的头发,也仿佛看到花儿鸟儿为破了的城池而伤心落泪的情形。他们不知不觉就将句子背下来,而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也自然而然的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流露了出来。那么这时再回过头来让学生说出那两句诗的意思还难吗?
2.引导想象,为“说话”插上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他们的“说话”插上翅膀,直至达到让他们感到“不吐不快”、“一吐为快” 的快乐无比的学习欲望。例如,教学《枣核》一课,文中那位生活在异国的友人,“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可是为什么“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是因为在国外呆时间长了腻了,有的说想老家的亲朋好友,还有的说是想祖国了,……众说纷纭,这时我又接着问:“那你们有过这样的心情吗?”问题一出班级里顿时活跃起来,就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有了许多冲动,这样文章的主题便在不知不觉中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想象与联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有利于其思维逻辑性的形成与再造。同时,它使学生在语文课中憧憬美好的生活,领略文章优美的意境、使其充分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的高潮往往由此而来。
3.合作学习,为“说话”搭设舞台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合作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小组学习为一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为了切实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出语文学习质量,在回答问题时,我往往来取“学习小组共同答题”的方法,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充分发言,各自发表见解,又相互补充意见。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就凝聚着小组所有成员的智慧。另外,小组学习是每个成员之间在思维上的合作过程,即把自己的思维融入他人思维的过程中,印证了现代教学论所倡导的“吸纳他人认知,交换自己视角,再造思维广度”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更为广大同学提供了“说话”的舞台,让他们活跃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例如,《幽径悲剧》一文反映的是对时代的反思,这一主题对于涉世不深的初中生来说无疑太难,理解上有些难度。为此,我把能充分反映主题的句子诸如“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的背下去。”这样的句子,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要求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说一说儿歌的这一行是什么意思。学生们立刻围拢在一起,读课文,说见解,无拘无束地与身边的小伙伴交流起来,大胆表达,讨论气氛十分活跃,很快地各个小组已经确定了答题的方案。我确信:培养和发展学生合作的学习能力,将会更有利于实现为全体学生学会“说话”搭设舞台的目的。
4.参与评价,提高“说话”的质量
在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实践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逐步学会如何评价,不断提高评价能力。读书后,评一评,答题后,议一议,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更易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身的优势,从而激励自己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具备和形成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枣核》一课,我就文章最后一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这句话提出质疑,让他们说出这句话所反映的主题,我把他们每个人的话做了录音,然后,再把录音放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自己进行评价,比一比哪一个说的好,说的到位。孩子们热情高涨,充分表达,大胆评价,不但评价出哪一个说的好,并且将说得好的原因也阐述得非常准确。这一环节的设计新颖独特而富有新意。学生通过相互评价,找出了各自的优缺点,明确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说话”的质量。同时,评价作为思维的碰撞,它们使广大学生逐步学会尊重不同的思路和见解,善于吸收和借鉴他人的观点,从而扬长补短,相得益彰。
出于人本身“被他人了解认可的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的,只要教师给予他们一片天地,在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点拨、扶持,学生便可渐入佳境,逐步迈入语言文学的殿堂。说话不仅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更是诱发学生潜能的春雨。只要他们有欲望就要给他们适当的空间,只有在欲望之下才能更好的培养他们说话的能力。
收稿日期:20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