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
2009-06-07王芳
王 芳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断地努力学习,更新头脑,大胆创造。将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对数学日记的教学也有不少收获与体会。
1. 在作业的布置中要适当渗透数学日记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作业中增加数学日记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加深对数学的情感。 这样的作业提供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弹性空间,增进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激发了学生创造和自我评价的动机,教师也可以从这一侧面来评价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学习态度。
2. 从学生的角度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一方面,有利于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培养数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教材,都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写数学日记就是要收集和记录下生活中的数学,而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记录,越来越体会到数学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另一方面,写数学日记,促进思维条理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 数学日记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数学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不上语文老师,“日记”就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了孩子的学习轨道、性格特点,增进师生互动效果。
当然,“数学日记”在实践中,往往也会有千篇一律,完成任务应付等现象,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等,面对这种情况,加强指导显得十分必要。
可以写预习或复习时的疑问与体会,可以写自己课堂的得失,以及自我评价。学生把学习数学的心理体验在日记中表达,让老师,同学了解,让学生的心理得到释放。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如果只限于课堂,就太窄了。为了使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我鼓励他们把从书籍上找的,从长辈那里学到的各种知识记录下来,可以把探索选择方法的过程写下来,并推荐给其他同学。通过交流让全体同学共享,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同时学习的方式在交流中悄然无声地变化着。
通过指导,我欣喜地发现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远比在书本中“咬文嚼字”学得更生动,更深刻。数学日记这一数学作业的创新形式,将数学知识融于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处处皆数学。当然《数学日记》还是一个新生儿,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收稿日期:200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