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题的解题方法管见

2009-06-07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11期
关键词:考试语文教学

吴 静

【摘要】由于中学语文教学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的比重在逐渐加大,主观测试题的题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加强对阅读理解题的教学愈加重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阅读题的解题要求,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阅读题能迎刃而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题;考试

The solution of the reading method tube see

Wu Jing

【Abstract】Because the read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comprehension of specific weight at gradual enlargement, subjective test of the amount of present obvious of up-trend, strengthen to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teaching aggravate to want more.Want to make student explicit reading in the teaching of solution request, control solution way of thinking, exaltation the student is comprehensive usage language literalness ability, make reading ability solve problems with the greatest ease.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Reading;Examination

近年来,随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阅读理解题的比重在逐渐加大,其中主观测试题的题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学生在学习中对阅读理解题最感头痛,在中考中,该类题失分最多。于是学生往往对阅读题型表现出畏难情绪,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做题不完整,答题不中肯,本来会做的题也往往失分。

其实,阅读理解题并不像有的同学想像中那么难,只要明确答题的要求,多掌握一些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多训练一些阅读类型题,在中考时还是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的。下面谈谈解答阅读理解题应注意的方法。

1. 明确阅读题的解题要求

1.1 仔细审题,切忌草率。比较而言,阅读理解题中说明文相对容易,议论文次之,记叙文较难,根据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在答题时要沉着应战,力戒浮躁,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采取各个击破。审题时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要点,对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都应认认真真阅读;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的同学则往往是由于粗心大意导致的。例如:题目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却给它作解释;要求回答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人搞成论证方式。这种情况在考试中屡见不鲜。因此,在答题时切忌粗心、草率,而一定要认真、仔细。 1.2 全面阅读,整体把握。对一道题,先应全面阅读语段,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之后,对记叙文应明确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说明文要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性质、功用、说明方法等;对议论文要把握作者的观点,采用什么方法予以论证的。有了整体感知,就能把握文章要领。之后,要讲究研读过程的有序性,即“整体感知——思考选择——排除选择——组织选择”。切忌把选文搞得支离破碎,否则回答不到点子上,甚至出现错误。

1.3 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内在联系,要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要把自已的主观意识以及语段以外的信息强加于文中。因此在答题时,要紧密联系记叙文中的主题思想,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性质特点,议论文中的三要素。

1.4 答题时,要尽量运用原文中具有概括性、典型性、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做完题后还要检查答案是否合符题意,有没有与上下文相矛盾之处。如果有,即需要重新思考,得出准确的答案。

1.5 开放性试题要求答案能言之成理,能反映题目要求的一个层面,不能与文段相悖谬。因此在阅读语段时,要深入分析、发散思维。答题时,谴词造句要反复推敲,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和不同语境来准确地使用词语。如分析词语在文段中的表达效果时,记叙文应体现其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说明文应体现其科学准确性,记叙文则应体现其逻辑严密性。

2. 掌握阅读题的解题思路

明确了阅读题的解题要求,尽此还不够,要提高解题的准确度,还应掌握一些题型的解题思路。

2.1 正确划分文章层次。划分层次有两种情况:一是对语段的划分,一是对整篇文章的划分。对语段的划分,首先要弄清段落中有几个句群。答题时要根据每句话表达的意思,把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合并在一起,这样得到的几块内容就是几层。概括层意,可以找主干,也可以找中心句或主要词语的方法。对整篇文章的划分,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相同或相近意思的段落合并在一起,形成意义段,这就是划分得到的层次。对整篇文章的划分往往也有规律可寻。如议论文可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划分;说明文可从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功用等层次划分;记叙文可根据故事情节的开展来划分。

2.2 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概括段意时,先看文中有没有中心句,如果没有就要分析每句话的意思,找出其共同点,加以合并,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概括时最好用原文中的词句。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和概括段意相似,可在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的基础上加以合并,并用简洁中肯的语言表达出来。

2.3 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该词在文句中的意思。分析该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是修饰、限制还是强调,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果去掉或换掉该词,句意有什么变化,前后文是否一致。分析该词在句意表达上起什么作用,是体现记叙文的生动形象性,还是说明文的科学准确性,以及记叙文的逻辑严密性。

2.4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而考虑:一是结构形式,二是内容表达。要审清问题是从哪个方面回答,是一个方面还是两个方面。结构方面,根据句子在不同体裁文章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处在文章的开头,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引出说明对象、提出全文论点等作用;处在文章或段落中间,有总结上文、领起下文、承上启下的作用;处在文章最后,有结全文、归纳论点等作用。内容表达方面,有些句子起深化中心、强调突出、发出号召、点题等作用。如果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可从修辞的角度阐述其表达作用。如反复是为了强调,对比是为了突出,排比是为了增强语势等。同时也要联系句子在前后文中的地位和影响,来全面阐述句子的表达作用。

2.5 寻找议论文的论点。可从位置上去找,首先看题目是不是中心论点,其次再从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去找,对找出的论点要看它是否与整篇文章或段落一致,若出现论点大于或小于议论内容,应重新找。

掌握了以上方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将会提高,从而对阅读题的解答也将不再困难。

收稿日期:2009-09-26

猜你喜欢

考试语文教学
三本书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