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在延安插队的日子

2009-06-05

报刊荟萃(上) 2009年6期
关键词:沼气池河村梁家

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千万的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以他们血与火的青春践行着革命理想。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是当年千万知青中的一员。

他带了一箱子书下乡

延安市沿210国道向东北方向大约70公里,有一个叫文安驿的小镇,隶属于延川县。文安驿往南,沿着一条柏油路向山里走几公里,就到了梁家河村。1969年1月,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来了一群北京知青,他们和乡亲们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 “团子”(即玉米面窝头)。二十多年后,这些人有的成了当地普通工人,有人回到出生地北京,也有人当了领导干部,其中一人就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梁家河村40岁以上的村民至今还记得,那年隆冬的时候,公社通知说上面派来15名北京“知识青年”,要生产队派人接走。

公社已经把知青名单提前分好,各大队支书根据单子招呼分给自己的人,点名确认后,社员帮助知青拿箱子铺盖行李,知青跟在社员后面回大队。

搬运行李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现任梁家河村村支书的石春阳至今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个后生,平时村里人都知道他精明。那天给知青扛箱子的时候,他率先挑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小的棕箱,结果在路上还是落在了后面,等歇息的时候,他随手掂量了一下别人扛的大箱子,才发现远没有自己的沉,他后悔自己上了当,嘴里嘀咕说,这北京知青是不是带了金元宝。后来证实,那个箱子是习近平带的,里面装的不是金元宝,而是一箱子书。”

“吃苦耐劳好后生”

这里叫梁家河,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河,全大队二百多名社员都住在土窑洞里。

习近平被安排到二队一户社员闲置的土窑洞里。土炕、灶台、团子,眼前这一切,知青们都十分陌生。土炕是什么?土炕就是床,和床不同的是它是用泥坯做成,下面留有烟道,做饭时烧火的余热可以用来取暖。团子是什么?团子就是窝头……

当时,这批知青的年龄大多十六七岁,习近平更小,还不到16岁,在父母眼里还是孩子。这15个孩子中间,有10个人的父母正在接受批斗。

在梁家河,知青们吃得最多的除“王米团子”外,就是小米、杂面,蔬菜是蒸土豆或水煮白菜,夏季可以调配一些小蒜之类的野菜。油是生产队自己榨的麻油,每顿饭能滴一滴就不错了。肉是不敢奢望的,只有过年的时候,生产队杀一、两头猪,每人能分几斤猪肉,“娃娃们刚来队里的时候,也调皮,喜欢抱狗娃子,爱爬山。他们不知道后来爬山的日子长着呢。”石玉兴笑着说,“春节一过,社员们就要往山里挑粪了。”

一担猪粪、牛粪有七八十斤重,要从家门口挑到几里外的山上。山很陡,路是“之”字形的,从没有干过重体力活的知青们一个个喘着气,但他们不服输,不愿落在后头。

习近平插队梁家河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基建队劳动。基建队的主要任务是打坝淤地。梁家河村村民梁新荣那时只有十多岁,今天回忆起习近平在基建队干活的情景时,还是历历在目:“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书生的架子。”

今年80岁的梁有昌,用“吃苦耐劳”;来形容习近平。在他的印象中,那是农历二三月的时候,陕北冰雪刚刚融化,寨子渠打坝,习近平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当时社员都评价他是“好后生。”

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学习,几乎梁家河的每一位记得习近平的村民在提到他时,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他,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马列,好像也有数理化。“那时候不通电,他就在煤油灯下看书,有时候吃饭也拿着书。他看书有个特点,喜欢把几本书摊在桌子上看,不让人动。“石春阳说。

“我是在延安入的党”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已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与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陕西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听完代表的发言后,习近平激动地说:“我是在延安入的党,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就像贺敬之那首《回延安》的诗里所描绘的:我曾经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我期盼着在一个合适的时候,能去陕西再去看看延安;向老区人民学习,向陕西的各级干部学习。”

按照新华社公布的简历,习近平1974年1月入党。据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梁家河村农民党员梁玉明回忆,他介绍习近平入党“完全是因为习近平本人表现好,踏踏实实干,有想法,能团结群众、团结队干部”。

梁玉明介绍,习近平向党组织递交过两次入党申请书。第一次,因为他父亲习仲勋当时正在受迫害,父亲的所谓问题影响了他,没批准。第二次申请时,组织上按中央“父母有问题,不影响子女”的精神,就批准他入了党。

入党后不久,习近平即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那时,冬天里,梁家河社员除了搞农田基建外,还要拉煤。有一天,习近平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一些农村在搞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既方便,又廉价。想到村里年年拉煤的日子,他再也坐不住了。习近平到公社请了假,自费跑到四川绵阳地区实地考察沼气建造技术。

回到村里后,习近平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从未接触过化学,不知道沼气为何物的大多数乡亲们听得云里雾里。习近平知道这是一件新生事物,他决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用事实来说服社员。

几个月后,当社员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做饭照明的时候,乡亲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的习支书“有知识、点子多”。据梁玉明讲,到1975年,全村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一共建成几十口沼气池,基本上解决了社员做饭、照明的问题。

“乡亲门还吃团子不?”

1975年秋天,习近平被推荐读清华大学,这时他已经在梁家河干了将近6年时间,由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年,历练成一位业绩突出的村支书。梁家河的老少社员,甚至一草一木,对他来说都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听说习近平要回北京上学了,队里家家户户都要请他吃饭。

当年10月7日那天,全村人都没上山千活,他们排了很长的队送习支书,足足送了十多里。有个几个人硬是步行60华里送他到县城,晚上一同挤在国营旅馆的一间平房里打地铺睡。第二天,他们一同到照相馆照了纪念照——那是他们第一次照相,花了5元5角钱。习近平要付钱,大伙儿不让,最后你三角他五角凑够了这些钱。习近平和乡亲们的这张合影,至今还留在梁家河村的好多村民家里,吕侯生就是其中一个。

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一直关注着这里的乡亲们。习近平担任福建省的领导后,接到吕侯生的一封信,说他的腿出了问题,在当地治不好。习近平就让吕侯生到福建,自己花钱为吕侯生看病,虽然腿最终还是没能保住,但这些帮助让吕侯生终生难忘。“近平见到我后,第一句话是问乡亲们还吃团子不了?我说基本上不吃了。他笑着说那是吃白面了?我说是的,他就很高兴。”吕侯生说。

(摘自《中外文摘》2008.7)B4

猜你喜欢

沼气池河村梁家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梁家河,我心中的歌
听故事的人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
名古屋市长欲访中国大使馆被拒
名古屋市长再就大屠杀狡辩
过了冬的沼气池如何过春
买台抽渣机 轻松赚钱去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