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拳拳赤子 荡荡人生路

2009-06-04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3期

天 宝 里 话

引子

2008年10月,正当人们沉浸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喜悦之中时,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在全球成蔓延之势,并影响到中国的股市与楼市以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遥远的欧洲小国冰岛因巨额外债而面临政府破产津津乐道,又对中国政府和人民该如何应对而焦虑不安。而早在9月22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一篇针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文章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民网、澳门新闻网、国际战略研究网等海内外网站纷纷转载,网民跟帖。新华月报、人民文摘等报纸杂志转发。

文章的标题是《打通中国经济的两条“梗阻”》。

这篇不到两千字的短文满含拳拳爱国之心,视角独特。尖锐深刻。针对股价下跌、楼市下滑、热钱外逃等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中国人完全没有必要,也无正当理由‘杞人无事忧天倾”。在仔细分析了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积聚的几个顽疾后,又旗帜鲜明地指出“内需培育不足,对境外投资过度依赖”和“社会财富再分配严重不平衡”是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两个梗阻。呼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使‘善富力量逐渐放大来有效遏制‘恶富力量,制定政策法规,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统一的市场竞争规则,制定相对公平、透明、合情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再造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新的潜在的强大动力”。

这是“梗阻”一词第一次在文章中公开提出来。梗阻一词的提出,恰如一声棒喝,给混沌和迷茫中的人们一线光亮。梗阻的说法很快得到媒体、研究机构和决策层的认可。其后,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开始频频出现有关梗阻的讨论。

一位上海的网友发帖说:这篇文章是好文章,和那些成天吼什么救股市的所谓的专家洋洋洒洒几万字的文章不同,说到国之根本上了,希望能在首页多呆点时间,让那些有知识的人多看看,长点见识。

一位北京的网友跟帖说:一针见血,我们的政策该反思了,改革摸索的代价太大了。

一位南京的网友发帖说:在政策上内资外资要一致,培养内需要真正从扶持中小企业开始,不能为了外资而打压本土中小企业,没有本土中小企业,哪有真正的内需可言?

热心的读者和网民开始搜索作者的相关资料和介绍。并关注他发表在网络和报刊上的一系列卓有见地的文章:《中小企业困局是中国困局》、《市场、内需与信心》、《让亿万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解读财富的“善”与“恶”》等等,一时间刊登他的文章的报刊大家争相传阅,转发他的文章的网站点击率也猛增。同时。人们还从网络和报刊上读到了他发表的大量诗歌作品,大家为发现了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而振奋。这些诗歌没有那种怜花吟草的脂粉气,也没有顾影自怜、哀怨人生的无病呻吟。诗与文章相得益彰,一脉相承,饱含深情地书写了对社会问题的思索,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下层群体的忧患与关爱。

他就是我们本文的主人公、山东省日照市政协委员、东港区人大代表、一家中小建筑企业的负责人费立强。短短半年多时间,费立强发表了十几篇文章,近百首诗歌。他的腾空出世引起了思想界理论界的关注,也让文学界的诗人们刮目相看。

让我们走近这位诗人,走近这位思想者,感受他炽烈的诗情和深邃的思想。让我们的心跟随着诗人和思想者的脉搏一起跳跃。

忧心:解读国之困局

日照是山东的东南大门,有欧亚大陆桥新东方桥头堡的战略地位,也是山东开发最晚的海滨城市。来日照旅游的人,往往被这里明澈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大海和那满城的绿色所陶醉。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个城市更大的魅力是人文性的新型格局:它城市中有乡村,乡村的周围是城市,整个城市的构架中,分布着几十个村落。这种人性化的城市布局,营造出一种城乡和谐的文化氛围。人们关心城市,议论城市。展望甚至也担忧着它的未来。酒店里、饭桌上、街头上经常听到一些“民间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争论问题。他们的身份有公职人员、有企业老板、也有农民。

费力强就是从他们中脱颖而出的“思想家”。他貌不惊人,但语出惊人,原始学历不高。但知识面广泛,思想敏锐、独到,考虑问题深邃、精准。“我至今的身份还是农民,只不过是个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也许,就是这种标签式的“农民情节”让他多年来以真诚、善良、怜悯的心态。关注思索民工问题、民生问题、民营企业问题,并通过不同的渠道提议案或发表文章,为政府改革提供最基层的详实依据和参考。

费立强说:“假如把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分为两个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一个敢不敢改革开放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一个如何更有效的改革开放的问题。从思想层面到技术层面似乎问题都解决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但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逐渐演变为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已经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中国经济,不得不为过去三十年闻经济政策上的某些轻率与失误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今天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国家实现了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阶层和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稳定的机理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根本问题出在哪里呢?作为一个中小企业的负责人,一个见证了中国三十年经济萌动、发展与崛起的当事人,费立强深有感触。2008年9月2日,人民网发表了他的《中小企业困局是中国困局》一文,第一次鲜明地把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上升到国家的困境高度来讨论。

文章认为,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市场经济的长期繁荣,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根本的问题是解决就业问题。只有增加就业的经济行为才能称为好的投资行为。眼下来看,我国的许多所谓投资行为根本就不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仅到中途就回到银行或者极少个别人的口袋里去了。因此所谓投资率不但没有统计的那么高。关键是以投资带投资,以抢占资源促进盲目投资,根本都是在稀释就业、压制就业。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小企业的社会功能角色就是增加就业或专职就业,甚至是生存团体。组织积累和保障功能不应是其社会分工,且根本无能为力。增加就业既是社会保障,又是扩大内需,既能拉动商品消费,又是科学发展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当众多中小企业有了合法的融资渠道,劳动密集型企业减轻和免除了税负,相信不用很长时间,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会蓬勃兴旺地发展起来。社会就业问题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就相应的迎刃而解。

文章发表后,几十家报刊和网络媒体纷纷转载并展开了讨论,企业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也发表文章支持费立强这个观点,并引起了高层关注。令人欣喜的是,文章中呼吁的开放民间合法融资渠道,尽量减少民间高利贷等非法融资渠道,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已引起中央决策层的关注,从2008年12月开始,国家已经在一些省份展开试点,准许成立民间小额贷款公司,条件成

熟时可以改制成商业银行,以补充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力量的不足。

谈起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费立强感慨万分地说:“我阐述的观点,提出的问题,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我从事小企业经营多年所经历的心酸、苦涩和困惑后的感受和总结。”

毋庸置疑。费立强自己也说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是第一批“弄潮儿”,十几年来,他凭着自己的智慧、才能、吃苦和耐劳,巧妙地运用国家政策,一次次化解了困扰企业的难题,把一个二百多人的建筑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健康发展。他是佼佼者,但是在他的身后,倒下了一批批创业的勇士。因此,费立强指出:“这固然有经营者经营不当的原因。根本的顽疾还是体制改革的弊端。国家政策向大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在自力更生中挣扎。”在日照,和他同时起家的中小企业。已有30%面临破产和死亡。什么原因?企业担负税费太重。中小企业多数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人员多,利润低,光员工的社保等费用都占到工资的50%以上。这种沉重的“劳动力税”给企业带来的结果是,一年下来几乎没有什么利润。他算了一笔账:一家房地产公司十几个人到几十个人,一年的利润是几百万、几千万、几亿,给员工交社保那是九牛一毛。而百多人的中小企业,年利润过百万的没有几个,光社保费用就占去大半,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还谈什么发展。

“国家只从税收的角度制定政策,一味向大企业倾斜,忽视了中小企业在社会安定方面的基石作用。”费立强说。他从安定和和谐的因素又算了一笔账:日照建市以后,一百多个村庄被围进市区,农民基本上失去了土地。这些农民的吃饭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而他们的出路大多是涌向人员密集的中小企业。从事工艺简单的工作。

从日照看山东,从山东看全国,从社会意义上说,中小企业是中国脊梁,它背驮着庞大的弱势群体。因此,费立强的文章刊发后,赢得了全国特别是同行的共鸣。

9月28日,费立强又在人民网发表了《市场、内需与信心》一文,阐述了他对当前拉动内需的理解。尽管拉动内需是今天我们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真正的内需是什么,是单纯的上马建设项目吗?如何拉动才是最有成效的?

文章指出,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们的管理者依然保持着“只管数据不管人心”的习惯,两眼紧盯着统计数据,高了就“压”,低了就“捧”,不是忽略就是忽视“人心”管理,更无视普通民众对未来前景和经济信心的改变。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大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对前景的预期和信心才是真正的市场和内需。所谓“前景预期”主要是“市场预期”,也就是对未来市场的看法。看法如果乐观,人们就“敢投资”、“敢消费”,企业也就有了源头活力,经济也就会良性循环;反之,民众看法如果悲观,那么人们就会拒绝消费、拒绝投资,企业也自然会收缩战线,经济也就自然会走向低迷。

2008年4月以来,费立强在人民网等媒体发表的十几篇关于国计民生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引起强烈的反响,每一篇都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4月14日,《让亿万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6月30日,《民生的精神追求》

7月8日,《基层民主离不开共产党为群众选举》

7月21日,《房产、地产与民生的期盼》

9月2日,《中小企业困局是中国困局》

9月22日,《打通中国经济的两条“梗阻”》

9月28日,《市场、内需与信心》

这些文章立足实际,立论之精辟,视野之开阔,道理之深刻,爱心之厚重,在让人惊叹震撼之余,在没有走近费立强时,又不得不怀疑作者的身份。难怪有网友怀疑他是哪个大学的教授或是研究员。当你读过费立强的诗歌时,也许会得到一些答案。

诚心:构建和谐广厦

作为诗人的费立强有一首《我的成长》的短诗,记录了他中学毕业后踏人社会,开始当建筑工人的一段生活:

饥寒交困里生/莲头垢面里长/十年义务糊涂的书/精神得狂妄/伴着对北京的向往/伴着对领袖的敬仰/离开梗门半步远/馒头香里梦已长/一心想把军营进啊/体重不够没商量/一元贰角伍分钱/实现第一个梦想/汗水浸湿表背/肚皮贴紧脊梁/干活时有伤害/谁敢说是工伤/苦干苦熬至天黑/困倦梦中天又亮/再追馒头香……

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引用他的这首诗,只是想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正如冰心老人所说的那样:娇艳的花儿,我们只看到它的美丽,却体会不到它曾经经受的风雪雨霜。

已近知天命之年费立强的和他同时代的人一样,经历了那段疯狂而荒诞的岁月。不同的是他背负了同代人更多的坎坷和沉重。当年费立强就有些怪异的思维和处事行为,人家写作文要用几张纸,他只用半张纸写了几句“诗”文交给老师。恰恰这半张纸,几行文字,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是当众阅读。“不是我故意显耀诗的才华,也不是故意糊弄老师,只是为了节约纸,向家长要钱买个本子,太难了!”费立强自嘲地解释他的怪异。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自那以后费立强爱上了诗歌。对美好、深奥又多层多义的文字产生了兴趣,他梦想着成为一个诗人,放飞自己的理想。然而,贫穷的家境和“反动”的家庭成分两把“剪刀”,无情地剪断了他尚未丰满的翅膀——他没有了继续上学的权利。16岁那年,他当了一名建筑小工,一个个方块字,变成了手中的一块块砖瓦;一行行优美的诗句,成了一堵堵垒起的墙壁……

拿着“一元贰角伍分钱”的工资,费立强开始了他三十多年的建筑行业的生活,从建筑工人到施工队长一步步干起,直到现在他成为这家改制后的建筑公司的董事长,他仍然坚持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建筑工人。虽然他现在已是“全国城建高级职业经理”并拥有本科学历,但是他的农民情怀、百姓情结却与日俱增。

2008年4月14日,费立强在人民网发表了《让亿万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文,指出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增长,不光是那些英雄企业家的功劳,亿万劳动者更是功不可没。国家、企业家欠他们的人情太大了,到了还人情的时候了。呼吁全社会关注农民工的权益问题。

而在他自己的公司,由于公司的队伍主体是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组成的,他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与他们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炎炎夏日,各工地保证供应降温茶、绿豆汤,防止职工中暑;遇到高温天气,各工地中午妥善安排休息时间,合理调节,施工避开高温时间段:在公司内,如果不影响工作,员工可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属正常,但在中国实属创新。为了抢工期,需要职工加班时,公司实行误餐补助,启动工地食堂;员工的亲人患病,公司经理以个人和公司名义亲自探视,公司工会进行慰问;工人四季有统一工作服、西服标志服和特殊工种防护服。

每年到了农历的腊月中旬,费立强都要安排办公室在公司门口和所有工地贴出公告:凡是在本公司就业的农民工如对工资有异议的,请到公司核对。从腊月二十日起,农民工工资全年结清。这是公司改制十几年来雷打不动的铁规。这在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家常便饭的建筑行业来说,无疑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农民工群体的赞美,他为农民工慷慨放歌:

你是高楼里的贴心使者/你是建筑里的护士真情/你是花园里不谢的花朵/你是天空中祥瑞的云层……

因为你是太阳下的劳动者/劳动大军里的芸芸众生/太阳啊/请让我们都成为/沐浴光明绚丽日子里的创造者和成功者/在劳动和工作生活中/去书写生命真谛/去书写生命永恒

可以说,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关心贯穿了费立强的思考和写作。

当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最快在2008年底出台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续办法时,他为全国的打工族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当他又听到那位负责人说中国将用30-50年的时间来实现全国统筹时,他愤怒地撰文《全国统筹社保打工族的期盼》,质疑那位负责人的说法,社保关系不能全国统筹,仍然解决不了老百姓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对流动性非常大的打工一族。设立全国社保统一账号,只要一张IC卡就能解决问题,现在又说需要几十年,这不是把责任推给下一代吗?

中国已是全球第四强的经济大国,而公民的社保水平竟然与最贫穷的非洲为伍,是光荣还是耻辱?社保全国统筹问题,表面看是各地收入水平差距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既得利益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则在于一个国家的财政如何分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官”的问题。现在中国的财政收入每年几万亿,每年的“三公”消费也是接近万亿,应该说是“富贵”得很,可涉及公民“养命钱”的社保全国统筹就是非常困难,难道真的要把皮球一代一代踢下去吗?

当前,“土地换社保”的试验正在四川、广东等全国一些地方推广针对这种关乎九亿农民的利好消息与做法,他撰写了《土地换社保农民的福音》,指出“土地换社保”不但有利于完善社保体系,而且可以使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压力减轻。土地是农民就业的场所和生活的保障,农民出让土地就意味着失业和失去生活保障。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土地流转受到很多限制,农民不能自由买卖土地,只能通过征用的方式将土地卖给国家。一旦社保取代土地成为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降低,土地流转制度才会变得宽松、顺畅。农村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价值展现将会变得更为合理,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将逐步、更快地完善起来。他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各种渠道向各级政府传递,并联合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呼吁,他相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一天很快会到来。

爱心:奉献人性美德

人们常说,思想者是孤独的。我们从费立强的文章中却没有感觉到孤独。在这些言辞犀利、充满创新思想的文章和诗篇里,你可以感受到他的激情、乐观、积极和幽默,更能感受到他那博大的爱国情怀。

他说:“我的文章都是建设性的,像我在政协会议的提案一样,因为我热爱这片土地,我期盼经济繁荣,期盼老百姓的生活像芝麻开花,更期盼我的下一代有民主的社会、自由的天空和安详和平的生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著名诗人艾青在八十年前写下的诗句,也是每一个中华赤子的心灵写照。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让世界震惊,十三亿中国人的心都被揪了起来。“祁福中国。心系灾区”活动瞬间在神州大地以地震波的速度传播开来,爱潮从四面八方涌向汶川。当晚,费立强含泪写下了《心到汶川——为四川汶川大地震而泣》一诗:

汶川/今天的悲伤之地/我也因为爱/捅破了悲伤的泉/心/飞向了汶川/泪/洒湿了身衣/难以睡眠/难以安宁/汶川呼救/大地哭泣/……

此诗很快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随即被人民网、《联合日报》、《日照日报》等新闻媒体转载,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诗意到哪里,哪里就带动爱的潮涌。

在另外一首《让心回家——沉痛悼念大地震遇难同胞》中,诗人写道:

大地震狂闹的时段/黑夜找不到白天/心在十字路口打转/夜色汹涌/忧伤深暗/希望破灭在/心无家园……只有黑夜才收藏你的哀怨/睡下了去解构重生的机会/心之家要是黑夜/家之心就是白天。

深切的感慨里透着忧伤,透着对国殇的哀思与祈祷,透着爱心和期望。心愿长在,而家园永恒。爱的光芒,让诗的韵味格外眩目,格外具有了人性的芬芳。

当地震来临时,母亲为孩子撑起了生命的天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费立强。让他那份一直在心中隐隐作痛的牵挂,繁衍出爱和真诚,他在《妈妈,孩子能行》一诗中写到:

不管谁在黑夜/不管谁在天明/孩子和妈妈是永远不会分离的/因为伟大的妈妈/不管孩子身在何方/永远同孩子制造和分享着黎明/妈妈的眼睛永远关注着孩子/孩子的举动永远离不开妈妈的眼睛/所以妈妈和孩子/孩子的妈妈/孩子的孩子/永远/永远能行

但是,仅仅用诗歌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爱是不够的。地震后的第二天,费立强便以个人名义向日照市慈善总会捐款六万元,向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引领了全市人民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的高潮。

诗言志。歌咏言。这是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可惜的是,今天已被大多数“诗人”忽视或忘却。报刊上、媒体内到处充斥的是喋喋不休的梦呓和自恋,“诗人”们欣赏着水中自己的影子,沉浸到自我的幻觉之中。诗歌的情怀和人文立场被人们随意的践踏。诗歌是心中的金子,是充满畅想充满源远流长的传统和悲悯情怀,是充满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节与追求。费立强在这首题为《敬仰》的诗中,你可以感受诗人的真情真性:

我们敬仰苍穹/无际与深邃包容了多少真理与生命/它的庄严与圣洁/让凛然和正义/都充满热爱/奉献激情

我们敬仰星空/自由与宁静都在它博大的心胸/它的炽热与永恒/让壮丽与辉煌/都充满希望/燃烧心中

我们敬仰大地/生机与爱情造就了世间昌盛繁荣/它的无私与创造/让伟大与力量/都充满感激/无比尊崇

我们敬仰自然/千姿与百态都表达着养育的过程和美景/它的青春与活力/让色彩与梦想/都充满追求/爆发感动

费立强的诗歌是真诚的,他对诗歌的真诚,也是对读者的真诚,对大众的真诚,对生活的真诚。在表达对诗歌艺术高度自觉的认同之外,他的诗歌真切地呈现了对生活真善美的追求。他用诗歌关注人性,关注人性背后深厚的文化和生命背景,关注寻常百姓日常生活里包含的艰辛与无奈,忧伤或喜悦。试图用诗歌创造一片自由、和谐的人生和自然环境。

倾心:竭尽匹夫之责

“位卑未敢忘忧国”,短短两年时间,费立强发表的这些文章使周围的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他。当地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也纷纷邀请他去给讲课。尽管他的文章有些因观点尖锐显得偏激,有些观点需要商榷,但是这些新思想、新理性却带给人们无穷的启迪。启发人们去思考、去行动。

当然,也有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一个建筑公司的经理,不好好联络关系,跑项目包工程赚钱要紧,天天思考国家大事,有用吗?采访中,记者也问过他这个问题,他淡

然一笑,未做回答。用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来诠释他的行为似乎有点俗,但是当你了解了他的生活习俗,谙熟了他的业余爱好,领略了他的心灵追求,也许就找到了答案。清癯、白净、稀发,深邃的目光很有穿透力。走路轻踏重落,低首如负重,时时刻刻像在思考问题。他对家人的关爱。对母亲的孝敬,以及对友人深情而重义,也许会给你找到答案。他的这些特点,没有一点某些成功人士的张扬和得意。形神之间显露出教授、学者的儒雅与深刻,平和气质内的尊严和风范。

采访中,费立强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当前一些所谓作家诗人、知识分子甚至是专家学者的失望。从他的《传统文人的堕落》等文章中我们可以读出他的忧虑与不屑。知识分子的使命是什么?文人的风骨该如何坚守?一千年前,宋朝大学者张载所标榜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用这个目标要求今天所有的文化人有点高,但是知识分子坚持的操守与追求应该有一个底线。今天,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有几个人安心研究学问,真正的为民生思考?那些戴着虚伪花环桂冠的作家诗人们又有几个在为正义与公平而呐喊?在他们的诗文中看不到生活的矛盾与人生的责任。做民生的代言人,还是做官僚和恶富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这不仅仅是一个立场问题。对此,费立强不无担忧地说,如果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们不觉醒,继续这样浑浑噩噩地活着。这一代知识分子必将成为让后人唾弃让历史嘲弄的一代。

作为日照市政协委员和区人大代表,费立强积极行使自己参政议政的权利。当他看到沿海旅游区的一些居民小区因为距离城市中心远,生活设施不配套,导致大量闲置时,他经过认真的调研,撰写了加快小区配套服务建设的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批学校、医院、市场、文化娱乐设施开始在这些沿海小区建设。类似务实又有针对性的提案还有很多很多。由于费立强的语言与诗文的特质性和尖锐性,自然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名和利。费立强在《当贴近大地的时候》诗中这样写到:

当贴近大地的时候/就不怕狂风把衣被掠走/一丝不挂的身躯/因燃烧心灵的热/黑暗中会变成盏盏灯里的油

天上云朵的怜悯/试图遮住裸体的蒙羞/而我却不以为然/任凭冷风暗箭来吧/生命的根/早已深植进母亲的地球

在费立强办公桌上摆放着这样的语录:“易结接而难以狎侮,谨慎事却不俱威势,畏患祸但袒然相对,为正义不逃避战死,求利益拒不当手段,和亲朋戒盟党营私,善言辩去华丽辞藻,待他人开胸怀天地。”

采访过程中,我们知道费立强还是一个美食家。工作之外,他说他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研究美食和营养学。他说,很多人并没有真正领会孔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既是讲美食的,也是讲君王的安邦治国之策的,更是讲寻常百姓安身立命的学问和本质的,吃的学问包含了无穷的人生智慧,又是人类进步、民生追求之根本。

走进费立强的办公室,住进他创办的酒店,如同走进文化艺术的殿堂,顿时会让来者品味出主人的优雅与涵养。厅里院落、花草盆景、根雕名瓷,名贵而不俗,典雅而有致。从大厅到走廊及房间,都布饰着名人字画。迎宾厅中一幅宽八尺的书幅,是当代书法大家、现任全国书法协会主席张海的作品。广交各界尤其是文化艺术界名流,是费立强的“业余爱好”。在日照,方方面面的文化名人,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也不论是“高层”的还是“草根”的,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几乎都是他的至朋好友。在他悬挂的当代字画中,出自全国大师级的有之,出自草根阶层的农民、工人、学生作品有之。他的酒店已成了日照的“文化俱乐部”。他与文化人的结交,不是像一些土财主一样附庸风雅,粉饰粗俗,而是博采了众人的文化精髓,丰富了他的文化底蕴。用“文化”的武器为民“请命”,尽“匹夫”之责。也正基于此,他写的文章,不仅切合基层实际,问题揭示一针见血,而且思辨性、理论性强,有很高的政策水平、理论依据和历史价值。

我们知道,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座垃圾城市;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后劲的企业;没有文化的人,是走不远的人。我们相信,费立强在文化的土壤里耕耘企业,收获人生,由于步伐的坚实,会在他爱国、爱民的爱心之路上,走很远很远,很宽很宽。

不管业务有多忙,不管一天要处理多少事,费立强都不忘读书与思考。他是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陪审员,还是国务院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研员。他积极参与企业家信息调查系统,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各类企业经济信息调查活动。谈起今后的打算,他有一个美好的设想,他想成立一家民间经济研究机构,把更多关心“国事”的民间学者和思想者组织起来,搜集、整理、研究来自基层的国计民生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其实,在经济发达国家,类似的民间研究机构很多,如著名的美国兰德公司、欧洲的罗马俱乐部以及德国的法兰克福学会。他们所做的调查研究以及提供的报告因为其民间立场,因而更具有客观性和针对性,对于政府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我国上海、广东、香港等地,类似的民间研究机构已经出现。我们祝愿他的这个设想早日变为现实。

包容世态敞胸怀,热烈传递梦似海。

俗情耐得勇士志,鹤顶红自蛇毒败。

愿同君子经纶摆,微著苍生释疑猜。

几多阁下文章好,霓裳妙舞戏一台。

这是几年前费立强写的一首题为《梦书怀》的诗,表达了他几十年来孜孜不倦思考的心境和追求。我们相信,他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都是为了。微著苍生释疑猜”。他的诗集《冲动的激情》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论文集《裸体说话》也即将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我们期待着,相信会给读者更多的惊喜与震撼。

责任编辑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