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带薪实习”及其对我国职教的借鉴意义
2009-06-04孙建英
摘要:工学交替是职业院校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是职业院校在实行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带薪实习”是加拿大职业院校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必将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带薪实习;职业教育;工学交替
作者简介:孙建英(1972-),女,江苏省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现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方面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4-0059-02
2005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交替作为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之一,一时间成为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并在职业院校中逐步得到推广。
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工学交替的内涵
工学交替是职业院校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的主要模式之一。所谓工学交替,一般把它理解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生产岗位做工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这种教育方式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学生专业学习与顶岗实践交叉进行,逐步由低层次岗位到高层次岗位顶岗实训,实现学生在毕业前基本具有符合市场岗位群要求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是在校企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实施工学交替,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去认识企业,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工学交替还有助于企业了解学校、认识职业教育,有助于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推动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由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有一定的薪金待遇,工学交替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因缴不起学费而丧失读书机会的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学习机会。
(二)工学交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院以数控技术等专业为试点,进行了工学交替的尝试与探索,并确立了“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办学特色,即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使我院毕业生日益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但是,在推行工学交替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困难和问题。
1.职业院校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但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这一现象源于企业生产目标与学校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学校的本质决定了其工作目标是以最高的效率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其教育目标导向要求企业拿出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而企业的生产本质决定了其生产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大数量的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多数企业认为接收学生实习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增添负担。企业通常有两方面顾虑:一是担心学生轮番顶岗因技能不熟练无法很快适应岗位工作,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进度;二是如果由于学生操作不当造成生产事故或设备故障,将给企业带来额外负担。
2.学校的教学计划与企业的用工需求相冲突。企业的生产通常有淡季和旺季,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需求具有不确定性。而学校的教学计划是提前制定的,并且要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生产旺季需要学生顶岗的时候,恰逢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学生不能派出去,否则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而企业在生产淡季又不愿接受学生实习的局面。
3.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提出“辞工”或退出工学交替模式。学生“辞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一是没有达到学生预期的目标,多数学生希望通过顶岗实习,学到学校里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企业提供的岗位一般技术含量不高,故而提出“辞工”;二是环境的剧烈变化及压力的集中使得少数学生心理上难以承受和适应,工学交替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生学习工作环境以及身份的交替变化,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及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之间的巨大差异,往往造成学生的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而且这种适应性障碍往往同时体现在工作、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如得不到及时调整与疏导,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最后造成强烈的逃避、退缩反应;工作报酬低也是部分学生“辞工”的原因。
二、加拿大的“带薪实习”
“带薪实习”(co-op)是加拿大职业院校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了斯坦福大学模型,于上世纪50年代在滑铁卢大学首先开始,并逐步发展到其他学校。Co-op从最初的受到批评和置疑,到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Co-op有两种主要形式:(1)Co-op:在整个学习期间安排多次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生可以从事从低到高不同层面的工作,接触面广,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2)Co-op intership:这种形式是只安排一次实习,但这种实习是深入的、深层次的,类似于我们2.5+0.5培养模式的毕业实习。“带薪实习”普遍是指前者,以百年理工学院(centennial college)为例,三年制专业通常安排三次实习,每期四个月,穿插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学生在毕业前累计拥有了一年工作经验。“带薪实习”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centennial college提供的数据显示,同一专业参加了co-op的学生,其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和毕业后
的薪金待遇明显高于没有参加co-op的学生。
三、“带薪实习”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借鉴
(一)“带薪实习”得到了政府、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雇主每招收一名co-op学生,可以减免一千加元税,这样就调动了雇主参与co-op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拿出一些岗位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优惠的培训。政府还在法律上要求雇主为实习学生购买相应保险,以较小的代价解决雇主、学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加拿大有专门的关于带薪实习的组织(如co-op Education Associations)来协调各方利益。为推动工学交替,我们国家也应出台相应的鼓励、优惠政策,如企业税收优惠、学校经费倾斜等,以促进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全学分制和灵活的管理为co-op提供了便利
在centennial college,实行完全学分制,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学期四个月,带薪实习四个月为一期,如果某专业的实习安排在冬季学期,大部分学生将在这个学期在企业工作,而没有落实实习岗位的学生,则留在学校学习,并继续联系夏季学期的实习岗位。这种管理模式为职业院校解决教学计划与企业用工需求冲突提供了借鉴。实行工学交替,我国必须彻底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变学年制为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三)只有达到学校要求的学生才可以参加co-op
在加拿大,并非所有学校都有co-op,即便在一所学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有co-op,实行带薪实习的专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学生数、需求情况等。在百年理工学院,同一专业有带co-op的,也有不带co-op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但参加co-op的学生必须达到学校的相关要求,主要是学习方面要取得规定学分。如果学生不能满足要求,则要转入不带co-op的专业学习。我国职业院校在实行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多是组建试点班,学生参加工学交替的动机和积极性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在顶岗实习的过程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
(四)学校与企业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合作
学校在开发新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的过程中,都有工业界、商业界人士积极参与,学校也根据雇主的反馈信息来设置和调整专业,改进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在百年理工学院,我们看到很多来自于企业捐赠的教学仪器和设备。这些做法也是我们目前所提倡和要求的,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真正落到实处。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有利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但是,职业院校在实施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必将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连华.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及其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8(9):21-23.
[2]刘巍.“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开创职业教育发展新天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3):162.
[3]廖红宜.高等职业教育工学交替中的“瓶颈”与解决思路[J].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3):32-35.
[4]舒莉.工学交替中的学生管理问题探析[J].科技信息,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