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职业教育:渗透农村义务教育的理性选择

2009-06-04李双名

职教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公平

李 艳 李双名

摘要: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运行的制度是不分区域的、完全一致的,义务教育后部分学生进入义务后教育。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这样就使得同样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儿童的命运完全不同于城市儿童,大部分农村儿童无法继续接受教育,并且,在义务教育阶段,每年都有大量的儿童失学和辍学。如何解决农村儿童失学、辍学问题,是现代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问题。文章认为,基于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理论,大力提倡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远程手段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元化教育形式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远程职业教育;教育公平

作者简介:李艳,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李双名,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丰台分校教师,管理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4-0012-03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及普及,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远程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在时空上分离,信息与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活动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样,与教师面授相比,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在相对自由的时间里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而且,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学生可以多次重复听课,直到学会为止。利用远程教育手段,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和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成本。特别对于经费不足的学校来说,利用网络中的视频音频流媒体技术,传授一些必须提供给学生观察学习的实时在线的视频知识,通过视频,学生观察到具体的操作情景和过程,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生动形象、节省时间,而且还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解决因经费不足而造成的许多实际操作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据此,我们可以将远程教育方式引入农村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过程中,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失学辍学问题。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一)失学辍学现象严重

大批农村中小学生失学、辍学,导致义务教育无法全面普及和完成。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全国每年辍学的小学和初中学生都在500万人以上,在1986—2006年的21年间,“学龄儿童”未入学人数的累计总和达到3982.8万人,这已经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总人口了。把这期间未入学人数和失学人数加在一起则超过了一个亿(12626.6万人)。而且,这21年间已经入学的“学龄儿童”中途辍学现象并未完全得到遏止,特别是初中时期。2006年我国初中学生的辍学人数高达222.3万人。在我国城市中,学龄儿童未入学或中途辍学的现象是较少的,因此,这些失学人口可以近似看成基本属于农村儿童。{1}

(二)义务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

在农村,教育自身的育人功能远没有得到实现。首先,农村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单一,没有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的教育体系,只强调全国教育的统一性、计划性,而忽视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导致教育的育人功能及培养目标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其次,农村的教育结构单一,形成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流于形式的口号。第三,农村义务教育形式、教学内容与农村经济发展严重不符,致使部分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5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的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生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和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教育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明确的彰显。农村孩子升学无望,但农村职业学校又办不下去,导致“有校无生”。农村的职业教育处于极为不景气的状态,选读职业初中的学生并没有随着社会对职业技术要求的日益高涨而增多,以2006年为例,农村小学毕业生共计1128.61万人,其中升入职业初中的只有3.5万人,升入普通初中的有809.6万人,其余315.5万人当中除少部分流动到城市以外大部分则成为辍学大军的一部分。{2}小学学历成为许多儿童的最后学历。根据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在农村自然就业状态下和农村城市化浪潮中,农村孩子升学无望、农业收入锐减、就业无路、劳动力过剩都是农业职业教育难以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第四,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差,致使大多数学生学业成绩差。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运行的制度,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都共用同样一种教育模式,义务教育后部分学生进入义务后教育。目前,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这样就使得同样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儿童的命运完全不同于城市儿童,大部分农村儿童无法继续接受教育,升学无望、就业无门成了农村失学、辍学儿童的突出问题,也是初中毕业后所有未能进入高中学生的问题。在初中阶段通过渗透职业教育解决农村儿童失学、辍学问题,成为解决现代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远程职业教育是有效防止农村义务教育失学辍学的重要手段

(一)渗透远程职业教育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更多的应该进行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导向的教育,培养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和对职业技术的关注。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师资条件都相对落后,有些学校还很贫穷,而职业教育远比普通读、写、算的教育成本更高,因此,要想更好地渗透职业教育,进行远程职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远程教育,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职业教育,不但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职业教育的成本,而且还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许多职业教育的课程可以通过远程教育高效完成。为此,首先应大力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学校都能实现网络教学。其次要大力开发远程教育资源,组织人员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所提供的与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课程,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重复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功能分离;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培养一批远程职业教育系统的专业人员,保证远程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时效性。远程教育使得学校不用投入资金来扩建校舍,就能增开课程,为需要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服务;学生也能在忙碌的学习过程中灵活地选学这些远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这样,即使学生毕业后未能进入高中,也能通过所学到的职业技术的知识在社会就业,使他们不至于在初中毕业后成为没有一技之长的待业者。

(二)通过远程教育将职业教育渗透到义务教育当中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基于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理论,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的多元化教育形式是解决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门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国家号召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实行绿色证书制度。而我国目前义务教育的选拔作用尤为突出,没有多少人赞同在农村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渗透职业教育,认为这样会使许多孩子丧失了未来上大学的可能性,但是,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导致许多孩子还在初中阶段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他们失学辍学,离开学校后又因为没有任何职业技能而成为待业者。所以,我们在初中阶段,在进行普通义务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增加课时,以远程教育的方式渗透职业教育,不但能够有效地完成义务教育的课程,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途径。

农村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渗透职业教育是对农村儿童区别于城市儿童的不同的情况给予的不同对待,是对农村儿童的教育权利的补偿。许多人认为,在农村实行这种办法有碍教育的公平。可是,如果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在不同的情况和环境下都进行着相同模式的义务教育,实际上造成的结果是不公平的。我们所关心的,是公平这一原则在对待相同与不同情况时的具体运用,并适合人们介入的各种环境。米尔恩认为遵循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观点,这一原则可以定义是“相应平等”原则。{3}相应平等的原则要求:就与特定环境中适当的对待方式有关的特定方面来说,一切相等的情况必须平等地对待;一切在这方面不相等的情况必须不平等地对待;比较不平等的对待必须和比较不相等的情况保持对应关系。{4}相应平等要求在进行分配时,情况相同的人必须平等地对待,情况不同的人必须不平等地对待,情况的不相同程度和对待的不平等程度相对应。这就是公平。{5}

总之,对农村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渗透远程职业教育,有利于节约经费成本,形成制度,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选择。至于一些无法通过远程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课程,学校可以通过农村自身已有的条件进行。比如,根据实际条件,走出课堂,融入到广阔的山水天地中去,融入到工厂、车间中去,将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渗透到各学科中去,使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远程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理性选择

在农村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渗透远程职业教育,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的,因为社会的分工要求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不同,导致对教育的不同要求。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学校设置相对分散,进行职业教育需要的成本高于城市,而利用远程教育则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能使学校在有效组织教学资源的前提下进行远程职业教育,实现信息快速传输,把现代化的、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也是教育的结构层次不同必然要求人们作出的选择,各类各级不同的教育分别要求不同能力相适应,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所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就必然具有对学生的严格的选拔,对许多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来讲,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择也就在所难免;更为有意义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教育要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义务教育制度的选择不仅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培养公民与培养人才在素质要求和对象指向上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前者强调基本素质的培养,是面向全民的;而后者追求优秀,是面向部分的。义务教育应该注重公民素质的养成,而不只是人才的选拔。在农村,义务教育过分重视教育的选拔功能,忽视了教育的长远功能和使命,强化了教育的功利性,淡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未能为当地培养适用人才,导致失学辍学现象严重。表面看来,厌学是导致失学和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深层次的原因来源于义务教育课程内容单一,与农村社会实际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相脱节,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后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远程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这种做法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状况,适应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而且同时也能够促进转移教育有序合理地进行,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实施普通教育的过程中渗透远程职业教育,是对农村贫困地区无法完成义务教育的补偿性措施,符合差别原则要求,即在社会允许差别时,应该对处境不利者给予优先和特殊的关怀,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保障农村学生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选择,作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种必要的选择,应为学生提供可同时选择的完整的普通教育制度体系和完整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未来的升学时,不应受到义务教育阶段选择的限制,既能选择升入普通中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又能升入职业中等学校、职业高等学校。

注释:

{1}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写的《中国教育年鉴》各年度版计算得出.

{2}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写的《中国教育年鉴》2007年版计算得出.

{3}米尔恩认为他的“相应平等”原则是遵循了亚里斯多德的“特定公正”原则,是“各得其所应得”。他们的共同的立论基础是“相应平等”.

{4}〔英〕A·J·M·米尔恩著,王先恒等译.人权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88页.

{5}〔英〕A·J·M·米尔恩著,王先恒等译.人权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

猜你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公平
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
贵州农村各类型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析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