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们的大人生
2009-06-04
他们为自己做出了这样的人生选择。
而做出同样人生选择的,已不只是他们。
不妨“好为人师”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下》中的这句话,曾让中国人自谦了数千年。
我们的企业领导者,恰恰相反。传授自己前半生的商业经验,成为不少人的未来梦想。
是的,在国际往来犹访邻里的今天,商业组织的自我学习、互相学习,显然非常重要且必要;如此背景下,成功企业家及经理人不妨“好为人师”,以减少创业者及同行们因为摸索而付出的代价。
曾经著书《金领》的阿里巴巴CEO卫哲,就表示:自己将来的愿望,是“回到校园,商务教学”。而对于那本《金领》,他则表示:“一定要申明的是,写这本书不是少年得志后自信心极度膨胀的产物……看到了太多的同龄人,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陷入误区,想利用此书真实、透明地和大家分享我走过的误区和心得。”
不仅是职业经理人,那些经历了艰难创业路的企业家,更迫切地期待着能将自己摸索多年的经验,与后来者分享。
比如:仁创科技集团的秦升益,这个从一个小技术员一路创办了自己“创新帝国”且精通哲学的企业家,把沙子变成了掘金的宝库。而他的梦想,就是将来成为一个“创新指导老师”,“有余力时,我将毫不犹豫地投资创办一所中国创新大学,来传授我创新的经验、方法,让千万人都敢于创新,学会创新。”他深情地说。
而方太厨具创始人茅理翔,则已经将这种理想付诸实施。
在将企业移交给子女后,他早已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实践——创办“慈溪家业长青接班人学校”,这所学校被人形象地称为“民企接班人‘黄埔军校”。曾经的“世界点火枪大王”,也摇身变成了挑战“富不过三代”宿命的校长。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给社会留存更多的奉献”。
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对“人师”梦想的强烈渴盼,正是企业家和经理人对自我使命的设定,是对自我价值的延伸与放大。他们,是推动中国商业成长的强大力量,而已经不仅仅通过企业,通过赚钱。
【瞧,那些榜样】
没有逗留于美国顶级高尔夫球俱乐部Augusta National,没有跟巴菲特、郭士纳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名流在一起,杰克•韦尔奇也总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熠熠生辉。
在退休之后的2001年,韦尔奇推出了他的第一本书——《杰克•韦尔奇自传》。凭借自己的辉煌业绩及人们对“20世纪最伟大CEO”的好奇与尊敬,这本分享自己成长经历及成功经验的自传,销量超过270万册。而高达710万美元的稿酬及版税,韦尔奇都捐给了慈善机构。
韦尔奇并未止步。他一边为各界商业精英们出谋划策担任顾问,同时还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地做着“巡回”讲演——出场费不低于15万美元,且场场爆满。
演讲中的新素材,又于2005年催生了他的第二本书《赢》(又译《制胜法则》)。书中包涵大量读者和演讲现场听众的热点问题,韦尔奇则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实用性建议和解决之道。毫不奇怪——这本书的稿酬高达400万美元。
实际上,退休后的韦尔奇,是利用自己的资历及经验,在为全球商业精英“答疑解惑”。他对自我价值的界定,显然也不仅仅是缔造一家更伟大的通用电气。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价值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对自己所担负的使命,一定是超越企业之外的。
无论是“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还是“台塑大王”王永庆,其之所以受到广泛而持久的尊重,均源于强大的道德感,以及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
令人欣喜的是,在10位对“杜拉克经典五问”作答的精英企业家及经理人中,意识到这一点的并非少数。
譬如,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建就提出:“如果能在中华民族复兴中有我技术上的贡献,就是我人生的价值了!”
与其说,他们现在正在追求的是企业的成功,不如说,他们追求的,是企业成功背后所承载的价值。对大多数企业家和经理人而言,企业只是一个载体。
更多的成功企业家,则选择了更为直接的公益。
你能想像,不容许有半点浪费的王永庆,竟然是台湾史上捐款行善最多的企业家吗?在他最疼爱的女儿王雪龄举行婚礼时,新娘捧花居然是跑了许多花店后选的最便宜的一种!王永庆显然不缺钱——他总共为慈善事业捐赠过25亿元新台币。
他还先后创立了三所大专院校,免费给4000多名台湾原住民青年提供学费、住宿费。他于1976年创立的非营利的长庚纪念医院,现在已是亚洲最大的医院。在大陆,王永庆捐赠30亿元人民币,预备兴建一万所希望小学(目前已经立案或发包兴建的有2300所,已完成的有500多所)。在福建安溪,他还捐赠了1.4万多套“电子耳”,帮助大陆聋哑儿童开口说话,花费达15亿元人民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更是率先捐出一亿元人民币。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价值。尽管实现方式各不相同,但不容否定的是,大家都在为此而努力。
【瞧,那些榜样】
2006年12月,49岁的“打工女皇”吴士宏宣称:自己将投身公益,且后半生将致力于帮助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的穷人。
那一年,她翻译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的经济学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此书讲述了尤努斯创立专门向最贫穷的孟加拉人提供小额贷款的银行的故事。因为他相信穷人一旦拥有贷款,就可以自己帮助自己,永远摆脱贫穷。
这位年少时曾有过“在街上捡白菜帮子回来煮食”经历的职业经理人,在离开TCL之后,还曾于非典肆虐期间做过两个月的义工;当卖掉TCL股票拿到3000万现金之后,她却没有选择安享优裕生活,而是去海拔4000多米的云南省禄劝地区考察香港慈善组织乐施会的扶助项目。
茅草和泥土砌成的房子,门很矮,没有窗户,砖头大的小凳子,最简陋的农具,习惯了踩在牛、猪和鸡的粪便上行走,把雨水接到一个漂浮着污垢的水坑里做饮用水……这些景象,深深触动了她:“天啊,这样的水能喝吗?”
于是,吴士宏决定把自己在纽约买到的英文版《穷人的银行家》译成中文,以期能唤起更多人。根据书上的地址,她给尤努斯发了电子邮件,请求尤努斯准许她翻译这本书。三天后,尤努斯回信说:“我怎么能拒绝你给我的惊喜呢。”
“我无比崇拜他。”吴士宏由衷地赞美尤努斯。事实上,这本书在中国掀起了“尤努斯风暴”。而中国广袤的乡村此后孕育出的村镇银行,与此显然有着重要的关联。
爱家,爱生活
在成功之后回归家庭,享受天伦之乐,及幸福而宁静的生活,也是不少企业家及经理人的梦想。
奥图码中国区总经理钟易良就表示:“职场上,我希望50岁之前在各项领域能成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50岁之后能够自己创立事业,在家庭中,能够逐渐成为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
法国爱可视亚洲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张亚玲的想法则是:“对于我的个人生活,我希望能宁静幸福。”
由于商业文明而兴起的创业家精神,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更有人冷静地指出:中国不缺乏企业家,但缺少生活家。
确实如此。这部分群体通常被形容为“空中飞人”,工作繁忙、时间稀缺,且应酬无限,有实力出入高档场所却无暇休闲放松。所以,其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往往不能兼顾,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矛盾及问题。甚至有人专门著书《企业家的家庭问题研究》,其中分析认为:影响企业家家庭和睦的社会学因素,一般有时间因素、思想道德因素、观念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五个方面。
由此,能够回归家庭,安于宁静生活,看似没有实现更高的个人价值,但却对平衡家庭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容忽视的还有,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企业家及高级经理人阶层,由于其言行举止颇受关注,如果他们能身体力行地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及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引导意义自不可小视。
但遗憾的是,尽管理想是如此美好,现实中的企业领导者们——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经理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我定位不清的情况。他们往往兼决策者、参与者、执行者于一身(详见图表),从而陷入到无休止的劳作与疲惫,以及隐隐的内疚中。
事实上,关于企业领导者角色的定位,早有讨论与启迪,但很多企业老板在发展壮大后,不懂得转换自己的角色,尤其是由创业者转型而来的企业家,最容易亲历亲为,把一切把控在自己手里。问题的难点,或许并非在执行上,而是在老板们的观念上。
【瞧,那些榜样】
钟彬娴是《财富》500强公司中屈指可数的女性总裁之一,也是惟一一位华裔。1999年,她临危授命出任雅芳CEO,改变了这家公司的命运,从此被西方商界视为神话。
但她对自己的骄傲显然不仅于此。“做母亲同时做CEO,这令我感到骄傲。”她说。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钟彬娴的一贯信念很有些与众不同:孩子是最重要的。她甚至在办公室里也灌输这种信念。如果她的女儿有钢琴比赛,她肯定不会在办公室。而且她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任何不妥,“我希望他们(员工)能认为我是在树立一个榜样”。
很多人都知道钟彬娴的一个经典故事——曾有一次,她被邀到华盛顿去和布什总统见面。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她感到非常兴奋,但不巧的是,同一个时间正好是她女儿学校安排的一次亲子旅游,所有的孩子都会由他们的父母陪伴。钟彬娴毫不犹豫地决定去陪女儿。正如钟彬娴在演讲时幽默地说:“乔治•布什当然不会知道我到底在不在场,但我女儿知道我参加了她最需要我的旅行。布什并不一定需要我,但我女儿一定需要。”
在惠普前CEO卡莉•菲奥莉娜刚刚下台的时候,同情、嘲弄者皆有,但钟彬娴给予的依然是羡慕——原因是,菲奥莉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管理
责任编辑: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