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老总的权力有多大

2009-06-04黄金桥

党政干部参考 2009年5期
关键词:制约老总腐败

黄金桥

贪腐案件频发暴露

国企老总权力未得到有效监督

国有企业老总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必要的限制、场景或参照系。比如说,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还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或者是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法规与政府正式文件中赋予的权力,还是企业老总们每天实际行使着的权力?

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是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武汉钢铁公司经理、后来担任湖北省政协主席的沈因洛同志谈到,他当初任武钢经理时,只能拍板决定800元以下的开支,800元以上的支出都得列入计划,上报冶金部,程序非常烦琐。他开玩笑说,当时他这个经理连修厕所的权力都没有。沈老举这个例子的本意是想说明改革开放之前国有企业各项工作很受束缚,经营者手脚施展不开,有劲使不上。但这恰恰说明在那个时期,国有企业老总的权力行使受到诸多监督制约,不可滥用权力。

今年2月10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法院一审审理认定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原总经理李培英的犯罪所得是:受贿(包括索贿)款项共计折合人民币2261万元,给国家造成特别重大经济损失,贪污8250万元。两者相加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贪心之大、犯罪所得数额之巨令人震惊。

上述两个反差极大的例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与市场经济时期国有企业领导人拥有不同权力能量的两个典型标本。在两种经济体制背景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权力能量可谓天壤之别。试想,李培英从1995年至2003年任职大型国有企业期间能够贪贿1亿多元人民币的巨款,这本身还不能说明其权力无边吗?中国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老总腐败犯罪案件接二连三发生的严峻形势表明,目前国有企业老总的权力过大,而且这种过大的权力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这个问题不解决,类似李培英的腐败案还会发生,侵吞国有企业资产的巨贪硕鼠就难以灭迹。

国企老总权力大小

应与所受到的制约和监督成正比

有一点必须明确:国有企业老总权力的大小应当与所受到的制约和监督成正比。

尽管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府文件对国有企业老总的权力及其监督有规定,但是很多规定抽象有余、可操作性不足,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老总特别是“一把手”对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逐渐取得全面的控制权和说一不二的话语权。如果有关部门用人失察或用人不当,公司制形态企业中的“三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权力制约构造会被强势人物如“一把手”虚置和架空。而强势人物之所以强势、霸道及独断专行,大多与其有强硬的“后台”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分不开。

这种人一旦贪欲之门洞开,便会大玩“潜规则”把戏,钻制约乏力和监督疲软的空子,肆无忌惮地中饱私囊、大捞特捞,将国有资产变戏法似的据为己有。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屡屡发生的腐败犯罪案件均能够印证这一点。

从法理视角看

国企老总权力的应然性和实然性

如果某个时期国有企业老总的法定权力比较大或者很大,那么就应该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要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更应该重申严格执行诸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等文件要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笔者赞同在诸多触目惊心的个案发生之后,一些有识之士关于某案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还存在着漏洞和薄弱环节”等见解,进而认同人们呼吁要强化对国有企业财产的监管和对国有企业老总的监督。

当然,目前最需要认真审视的是,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老总日常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其实,权力只是意味着可能腐败而不是必然腐败。腐败的产生是掌权者滥用权力,使公共权力异化变质,而权力滥用和异化变质又与权力失去制约监督或者制约监督机制失灵有内在联系。李培英敢于置法律与各项规章制度于不顾,违反组织原则,滥用职权,擅自决定对外投资、借贷、担保等重大事项,随意调拨企业资金,违规投资,非法拆借资金,大肆贪污受贿,给我们现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借这个案例彻底反思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老总的权力制约监督理念及其制度环境、体制模式,无疑更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制约老总腐败
制约民航空中进近交通管制工作的因素及应用措施
小动作
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因素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民生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相关问题浅析
把脉“腐败亚文化”
目睹之现状
天天节日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