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平等抑或能力平等?

2009-06-04高景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罗纳德

高景柱

摘要:在当代平等观中,人们在关于“什么的平等”这一问题上存有很多分歧。文章从当代平等现争论的主要问题——“什么的平等”入手,来研究罗纳德,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在平等问题上的争论。在分析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和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这两种平等范式的基础上探讨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及其在西方学界所引起的回应,最后对上述争论进行评价。能力平等注意到了资源平等所忽视的个人在资源转化能力上的差异,但能力平等和资源平等一样都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关键词:罗纳德·德沃金;阿玛蒂亚·森;资源平等;能力平等

中图分类号:DQ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09)02-0058-07

在当代平等观中,人们在关于“什么的平等”这一问题上有着很多分歧,即平等主义的合适目标应当是什么?关于这一问题,当今西方政治哲学界提出了诸多观点,比如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民主的平等”(democratlcequalIty)、美国法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Ronald Dworkin)的“资源平等”(equalityof resources)、美国哲学家理查德·阿内逊(Richard Arneson)的“福利机遇的平等”(equalopportunity for welfare)和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Amartya Scn)的“能力平等”(equalityof capabilitoes)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本文试图展现罗纳德·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在平等问题上的争论。阿玛蒂亚,森在对功利主义平等观、罗尔斯的民主的平等观和德沃金的资源平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力平等”。针对森的批评,德沃金进行了回应,同时德沃金与森在平等问题上的争论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回应,代表人物有安德鲁·威廉姆斯(Andrew williarns)、裘德·布朗(Judc Browne)、马克·斯蒂尔斯(MarcStears)、罗纳德·皮耶里克(Ronald Pierik)和英格丽,罗比恩斯(Ingrid Robeyns)等人。本文从当代平等观争论的主要问题——“什么的平等”人手,来探讨德沃金与森在平等问题上的争论。在探讨了资源平等和能力平等这两种平等范式及其差异的基础上研究德沃金与森在平等问题上的争论及其在西方学界引起的回应,最后本文对上述争论进行评价。

一、什么的平等?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平等达成了基本共识,已经摒弃了对“绝对平等”的追求,但对于提倡“何种平等”,人们众说纷纭。德沃金认为是资源平等,而森认为是基本能力的平等。德沃金在对福利平等和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名为“资源平等”的平等理论,该理论主张由“抱负”等选择因素所造成的不平等是合理的,人们必须为此承担责任,但必须矫正由“禀赋”等道德上的任意因素所带来的不平等。这就是资源平等的理论目标,德沃金将其概括为“敏于抱负、钝于禀赋”(ambition-sensitive,endowment-insensitive)。资源平等的要求就是“主张一个分配方案在人们中间分配或转移资源,直到进一步的资源转移再也无法使他们在总体资源份额上更加平等,这时这个方案就把人作为平等的人对待。”德沃金将资源分为“人格资源”和“非人格资源”,人格资源包括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力量和才能等,而非人格资源包括可以被支配和转让的环境的一部分,如土地和房屋等。

在德沃金的资源平等中,有两个关键的程序设计,即“假想的拍卖”和“虚拟保险市场”,其中假想的拍卖针对非人格资源,虚拟保险市场针对人格资源:一方面,德沃金通过假想的拍卖达到初始分配的平等。非人格资源最终能否达到平等分配,依赖的标准是能否通过“嫉妒检验”,即“一旦分配结束,如果任何移民宁愿选择别人的资源份额而不要自己的那份,则资源的分配就不是一种平等的分配。”另一方面,德沃金通过虚拟保险市场以达到历时分配的平等。因为初始分配完成后,人们便开始生产和交易,但由于个人在嗜好、才能、禀赋和运气等方面存有很大差异,最终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为排除运气对分配的影响,德沃金设想了一种虚拟保险市场。比如保险市场可以提供针对失明的险种,人们可以决定是否购买该险种。如果一个人购买了该险种,当失明的风险发生时就可以获得补偿。反之,就不能获得补偿。但德沃金并不是认为所有的运气因素都是道德上任意的因素,而是将运气分为“选项运气”(optton luck)和“原生运气”(brute luck),认为人们应对选项运气承担责任,并试图排除禀赋等原生运气因素对分配的影响。实际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试图调和平等与责任,以抵御保守主义者对平等理论的批判。

在阿玛蒂亚·森看来,“什么的平等”成为当代平等主义争论的焦点。“什么的平等”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源于人际差异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内部特征上(如性别、年龄、一般能力、特殊才能、易于染病等等),而且也反映在外部特征上(如财产数量、社会背景、外部境遇等等)。”可以说对人际差异性的关注是森的平等理论的起点之一,他批评功利主义的效用视角、罗尔斯对基本善的关注以及德沃金对资源的关注,他认为这些理论对人际相异性都视而不见。比如就功利主义视角而言,森认为功利主义的效用视角仅仅关注计算效用总量,而忽视在不同的人之间的实际分配以及其中的不平等问题,同时效用视角往往忽视了自由等其他非效用的因素,而只从非常狭隘的角度来看待人,为此,森提出了能力平等,他对能力界定如下:“与‘生活内容概念密切相连的是可实现生活内容的‘能力的概念,它表示人们能够获得的各种生活内容(包括某种生存状态与活动)的不同组合。这样,能力就是生活内容向量的集合,反映了人们能够选择过某种类型的生活的自由。”在森看来,能力分析路径的优越性在于它可以将我们关注的焦点从收入域和效用域转向个人生活的构成要素。

可以看出,资源平等和能力平等的主要分歧在于:第一,两种平等理论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资源平等关注的是个人所拥有的资源是否平等,而能力平等关注的是人们在资源的转化能力上是否平等,也就是说人们利用资源“能够做什么”和“能够达到什么状态上”是否平等;第二,两种平等理论对待“不平等”这一问题上是相异的。资源平等主张应该排除原生运气对分配的影响,应该使人们在非人格资源上达到平等,并对人格资源处于不利地位者进行补偿,同时个人应该对选项运气所造成的结果负责。森认为不仅仅应该关注资源的分配问题,更应该注重由社会环境以及偏见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平等。

二、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

阿玛蒂亚·森认为一些平等主义理论,比如功

利主义的平等观、罗尔斯的民主乎等观以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虽然都预设了平等理念,但由于忽视了人际相异性,并不是真正的平等观。就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而言,森认为不应该从资源角度解释平等。森对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评价道,“不同个体的‘资源的拥有量或‘基本善的均等化未必就意味着个体可享有相等的自由,因为不同的个体在将‘资源和‘基本善转化为自由时,其‘转化率会有重大差异。……即使两个人拥有相同的收入和其他的‘基本善及‘资源(如罗尔斯和德沃金的分析模型中所表述的),下面这种情况仍有可能发生:其中一个人可以完全避免营养不良,而另一个人则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森认为“在评估个体福利时,其判定标准(价值目标)应是生活内容和能力。之所以提出能力分析法,正是出于要检验生活内容和能力的价值的需要,以此反对将注意力集中于获得成就和自由的手段(如‘资源、‘基本善或收入)的分析方法。”森认为能力分析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如罗尔斯对基本善的关注以及德沃金对资源的关注。森对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的批评在于资源平等主要侧重于人们获得利益的手段,而不是结果,这是森对资源平等批评的核心所在。森认为德沃金等人的平等观仅仅关注实现成就的手段,但并不关注自由的实现程度。与其他人相比,森更多地关注自由的实现程度而不是实现自由的手段。森认为自由不仅有别于成就,而且有别于资源和实现自由的手段,在对资源进行转化时人际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森认为不应该追求资源平等或罗尔斯的民主的平等观,应该追求能力平等。

针对阿玛蒂亚。森的批判,德沃金进行了回应,德沃金认为森在探讨人格资源时是在一个更加细致的层面上阐述了生理差别,比如注重一个人的新陈代谢速率。依德沃金之见,一个人的新陈代谢速率显然属于人格资源的范畴,当然在资源平等的关注之列。德沃金认为森对自己的理论作出了令人不解的错误判断,“假如可以用两种可能的办法之一克服这种显而易见的模糊性,他的能力平等也会衰退成福利平等。假如用另一种方式来克服这种模糊性,那么能力平等将与资源平等一模一样。”德沃金得出这种结论基于对森的能力平等的不同理解,如果把能力平等理解为应当使人们在实现幸福、自尊以及参与共同体生活这种“复合”成就的能力上尽可能平等,那么森的能力平等观就会变成福利平等。德沃金认为“假定我们的最终政治目标不仅是使人们在他们实现幸福、自尊和类似的愿望所需要的资源上达到平等,当然这是一种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目标;但是要让他们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上达到平等,不管他们有什么抱负、计划、嗜好、情趣、信念和态度,这是福利或福祉平等的错误目标。”在德沃金看来,能力平等在这一点上仍然没有解决嗜好、个人责任等问题,面临着与福利平等一样的困境。依德沃金之见,抱负、计划、嗜好、情趣、信念和态度等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个人应该对其负责,不应该列入平等所解决的范畴之内。如果对森的能力平等做出另一种理解,“政府应当努力确保人们在没有实现幸福和其他‘复合成就的平等能力方面任何程度的差别,可以归于他们的选择和人格方面的差异以及别人的选择和人格,而不可以归于他们所支配的人格资源和非人格资源方面的差异。”那么森的能力平等就是另一种换了说法的资源平等。总之,德沃金认为森误解了其理论,其批判是不能成立的。

三、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引起的回应

德沃金和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回应。安德鲁·威廉姆斯认为德沃金对森的批评的回应是不成功的,森所论证的能力平等路径并不像德沃金所批评的那样会蜕变成资源平等或某种形式的福利平等。威廉姆斯从性别不平等的角度探讨了德沃金对森的批评是否成功。假如有一对双胞胎姐弟安妮和鲍波两个人,“他们都受到相似的良好的教育,同样身体健康,有着同样的天赋,他们都希望寻求由异性组成的家庭,他们都追求一份合理的成功的职业。也就是说他们在人格资源、非人格资源和抱负上是相同的。”同时设想安妮和鲍波所处社会的其他人有如下三种不同的价值观:第一、倾向于“理想的工人”,其偏好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挣钱;第二、倾向于“家庭主妇”,其偏好花费主要的时间去照顾孩子,同时负责挣钱以维持家庭的支出;第三、倾向于“夫妻双方共同对家庭负责”,平等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同时再设想大多数的男人倾向于成为理想的工人,而大多数的女人倾向于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社会上的男女将去寻求自己的搭档以组成家庭。作为女性的安妮可能由于他人的偏好而在家庭和工作两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而作为男性的鲍波在家庭和工作两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威廉姆斯认为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论对由此产生的性别不平等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德沃金认为资源平等不应该关注由偏好造成的不平等,因为这会倒向福利平等。在威廉姆斯看来,安妮和鲍波之间的能力差异源于他人的偏好,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偏好或资源上的差异,因此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论在这一点上是不成立的,威廉姆斯认为森的能力分析路径能很好地解决上述性别不平等例子,安妮和鲍波的例子证明了即使在人格资源和非人格资源上不存在差异,社会状况能够决定资源的转化能力问题,仍然能够造成能力的不平等。因此威廉姆斯认为德沃金对森的回应是不成功的,但威廉姆斯并没有试图论证能力平等是一种比资源平等更加可行的分配正义模式。

裘德·布朗和马克·斯蒂尔斯回应了威廉姆斯的上述观点,认为上述性别不平等的例子并不能证明能力平等优先于资源平等,能力平等的主要困境在于如何判断各种能力的重要性。他们仿照威廉姆斯举了一个性别不平等的例子,例子中的艾曼达和布朗与安妮和鲍波一样,仅在性别方面存有差异,假如艾曼达和布朗处于一个社会中:该社会分别有“听众”(listeners)、“说话者”(talkers)和“健谈者”(conversationalists)三种人。同时设想艾曼达和布朗都想同健谈者而不是另外两种人交往。一般说来,社会上大多数的男性是“说话者”,大多数女性是“健谈者”,因此作为男性的布朗就相对于作为女性的艾曼达处于有利地位,布朗很容易找到一个健谈者进行交往以度过冬天的夜晚,而艾曼达将非常孤独。对于上述例子,布朗和斯蒂尔斯认为无论是资源平等还是能力平等,都不能把它与威廉姆斯所举的例子区分开来。德沃金将像拒绝安妮一样拒绝艾曼达,那么森的能力分析路径如何呢?能力分析路径仅仅只有在对不同的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区分之后才能把上述例子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必须在把人格资源和非人格资源转化为就业和工作的能力与把人格资源和非人格资源转化为交往能力区分开来。但是对于如何区分各种能力之间的重要性,森并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仅仅求助于社会选择程序,因此布朗和斯蒂尔斯并不赞同威廉姆斯的观点。

针对威廉姆斯的批评,德沃金进行了回应。德沃金认为威廉姆斯的例子并没有证明安妮拥有的能力少于鲍波,如果我们假定获得组成家庭的能力上安妮的能力少于鲍波,但是就促使鲍波获得一个承担所有照顾子女任务和其他家庭责任的能力而言,鲍波少于安妮,因为没有女人愿意完全承担家庭责任。罗纳德·皮耶里克和英格丽。罗比恩斯也加入了这一辩论,认为德沃金对威廉姆斯的回应是不成功的,但威廉姆斯提供的例子经不住德沃金的反驳,他们试图重新提供一个例子以经受住德沃金的反驳,并证明威廉姆斯的结论:资源平等和能力平等之间是有明确区分的。德沃金对阿玛蒂亚,森的批评仅仅假定存有资源和福利这两个方面的不平等,这是有问题的,也有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不平等。总之,他们认为德沃金对威廉姆斯的回应是不成功的,在资源平等和能力平等之间存有明确的区分。

四、资源平等与能力平等:孰优孰劣?

在探讨了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及其所引起的回应之后,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他们的平等之争?资源平等和能力平等到底孰优孰劣?实际上,德沃金和阿玛蒂亚,森在平等理论上的对话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对话,资源平等主要是建立在理想的情境之上的,比如德沃金所采取的假想的拍卖和虚拟保险市场就是在理想的情境中所建构的一种思想实验,而森对能力平等的考虑主要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考量的基础上的。能力平等注意到了资源平等所忽视的个人在资源转化能力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是说能力平等本身是完美无缺的。能力平等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能力平等本身并不能代替资源平等。

第一,能力到底包括什么?有明确的范围吗?森的能力分析路径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擅长批判,而不善于建构。森批判了功利主义的效用视角、罗尔斯的民主的平等观以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但是其能力分析路径中的“能力”到底包含什么?他始终语焉不详。这一点也是能力分析路径面临的批评最多的地方,如约翰。罗默(John Roemer)、罗伯特·萨格登(Robert Sugden)等人就曾批评森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能力菜单。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发展了森的能力分析路径,提出了至善论的能力分析路径,列举了10种基本的能力。基本能力的判断标准是其是否有利于人类繁荣,能促进人类繁荣的就是基本能力,否则就不是基本能力。但是这种至善论的能力分析路径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很难确定一种能力是否是基本能力,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第二,如何比较各种能力之间的重要性?森认为要比较各种能力之间的重要性,“在进行能力比较时,肯定会有一些能力不重要,不是我们要关心的,即使那些能力要用于和其他能力进行比较。这个权衡筛选、有所侧重的过程是‘能力分析方法在应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如何,这种权衡筛选都不会遇到困难(即所谓理论上的困难)。”森对其自身的能力分析路径过于乐观了,恰恰在这一点上其陷入了困境:如何评价各种能力之间的重要性?如何看待各种能力之间的重要性因人而异,有的人注重挣钱的能力,而有的人注重与人交往的能力。任何机构都不可能制定一套得到一致赞同的能力重要性程度的评判标准。如果政府强行指定判断能力重要性的标准,并决定补偿某种能力的不足而对其他能力的不足视而不见,将陷入极权主义的窠臼。但是如果不能比较各种能力之间的重要性,就会产生如下结果:任何能力不平等都是非正义的,都应该进行补偿,但由此得出的判断往往是有违道德直觉的,比如由相貌和残障造成的不平等在能力平等那里都应该获得补偿。但是我们一般认为应对残障人士进行补偿,如果一个人因为自身相貌的原因而不能成为一个歌星,此人并不应该获得补偿。

第三,能力分析路径忽视责任问题,人们之间的能力差异并不仅仅是社会状况的结果,个人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不顾在能力差异上的个人责任,就进行毫无差别的补偿,那么能力分析路径就会变成福利主义的分析路径。而对于福利主义分析路径,森本人是持批评态度的,也就是说能力分析路径忽视责任问题使其面临着自相矛盾之嫌。同时如何实现能力平等?森也没有做出说明,可以看出森的能力分析路径太有开放性,如果要想增加其说服力,还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建构。

德沃金的资源平等与森的能力平等一样也存有一定的限度。一方面,就资源平等理论目标的实现机制而言,无论是假想的拍卖还是虚拟保险市场,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拉里,亚历山大(Larry Alexander)和马伊诺恩·史瓦西(Mainon Schwarzs-child)认为德沃金的拍卖设计主要面临着“外部偏好”(external preferences)的问题,而外部偏好恰恰是德沃金以前曾强烈反对的。关于外部偏好问题,他们认为德沃金没有讨论在拍卖过程中许多人组成一个集团进行购买的问题,同时德沃金没有限定拍卖的物品是公共物品还是非公共物品。德沃金为摆脱外部偏好带来的困境必须对拍卖设计进行限定,比如拍卖的物品是否是公共物品?是否允许在拍卖过程中的集团购买等?

罗伯特,范德威恩(Robert van der Veen)认为德沃金的虚拟保险市场既是“程序导向”的,又是“结果导向”的,因此是相互冲突的。一方面,资源平等要求无论源于虚拟保险市场的结果是什么,只要它是人们选择的结果,那么它在道德上就是合理的,在设计一个社会的再分配机制时,就要仔细执行,实际上这是一种程序导向的观点;另一方面,根据嫉妒检验标准,一些人无论任何时候拥有比别人更少的机会获得资源,只要仅仅因为他拥有更少的自然才能,他就可以合理地抱怨,嫉妒检验标准意味着如果税收和转移机制能够消除挣钱才能对市场报酬的影响,那么将没有人可以抱怨其拥有获取资源的机会少于其他人。满足嫉妒检验标准意味着资源的分配“钝于禀赋”,实际上这是一种结果导向的观点。只要人们拥有平等的机会运用才能去获得资源,那么不平等的禀赋应该有平等的结果。范德威恩认为根据程序导向的观点,虚拟保险市场为消除不同禀赋的影响提供了正确的答案,然而根据结果导向的观点来看,虚拟保险市场没有提供正确的答案——除非虚拟保险市场能够确保产生“钝于禀赋”的资源分配,并消除合理的嫉妒。

另一方面,德沃金资源平等的理论目标——“敏于抱负”和“钝于禀赋”之间存有一种内在的张力:“敏于抱负”与“钝于禀赋”相互消解,越是“敏于抱负”,就越不能实现“钝于禀赋”,同样越是“钝于禀赋”,就越不能实现“敏于抱负”。实际上,完全的“敏于抱负”和完全的“钝于禀赋”在道德上缺乏可行性;同时,德沃金通过虚拟保险市场对“敏于抱负”和“钝于禀赋”两者的调和是不成功的,这既与虚拟保险市场不能实现“敏于抱负”和“钝于禀赋”有关,也与虚拟保险市场的“结果导向”和“程序导向”这两种不同的导向有关。

综上所述,在当代平等观中,人们在关于“什么的平等”这一问题上莫衷一是,其中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和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阿玛蒂亚。森对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进行了批判,德沃金对此做出了回应。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回应。实际上,能力平等是在实现资源平等以后才应该关注的问题,如果人们在资源上是不平等的,对资源的转化能力上的平等也是无济于事的,能力平等本身不能替代资源平等,但无论是资源平等,还是能力平等,都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责任编辑:陈晓东)

猜你喜欢

罗纳德
这起谋杀案的真正凶手竟是死者?
论《好心眼儿巨人》中巨人形象的丰富与颠覆
迷梦幻境,揭秘20年前杀人案
浅谈自然美学
特殊的考卷
一份特殊的考卷
奇特的自杀案
史上最离奇“谋杀案”,真正的凶手竟是死者?
当代平等理论的批判与重构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