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哲学家刘姥姥
2009-06-04陈清华
陈清华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句词出自宋·辛弃疾的《鹧鸪天》。意思是说,城中娇艳的桃花李花,一遇到风雨就愁眉苦脸,仿佛世界的末日要到了一般;而农村田野溪头的荠菜花,却星星点点地迎着风雨开放,真正美好的春天不在城市,不属于那些娇媚的城里姑娘,而属于村里那些不怕风吹雨打的村姑、村妇。城市所谓的上层社会不过是“城中桃李”罢了,哪比得上“溪头荠菜花”呢?平凡的事物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天是属于她们的。
在《红楼梦》的大观园里,刘姥姥作为一个乡下来的庄稼人,就是一朵“溪头荠菜花”。别看她土得掉渣,穷得叮当响,可是,大观园最后的春色却属于这位农村的老太婆。
刘姥姥左右逢源,三进荣国府。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何以在贾府里畅游大观园、醉卧怡红院?农村的那种恬淡安宁的田园生活赋予了她淳朴憨厚的性格。这也是一般劳动人民的共同性格特征,这种淳朴憨厚完全是出自人的本性,也就是她的本色。她讲话有趣,一开口就能逗人发笑,她的语言最是粗俗却又最是有味,我口言我心。虽是乡下人,可是因为年纪在那儿,有阅历和见识。贾母爱听她唠叨,哥儿姐儿们喜欢听她说故事。比如,姥姥讲个庙里头抽柴草的故事,还带点悬疑劲儿。故事虽被贾母打断,没说完,后来宝玉发痴,还真打发小厮寻庙去了。
刘姥姥人老心不老,对时尚不排斥,能接受新生事物,尤其她有股子“无知者无畏”的劲头,胆大,不怕说错话,不怕出丑。还特别能自嘲,特别本色。说话不飘,农村人嘛,能飘得起来吗?她知道自己是谁。
刘姥姥身上有着很多城里人没有的美德,想当年,因为家里穷,只好厚着脸皮,来到贾府,投奔凤姐,得了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她和家人得以度过了难关。到地里秋收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特意送点新鲜瓜果蔬菜来,这是她本能的善良而质朴的情感表达。
这一点是跟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文化的本质相融合的。当时王熙凤的女儿抱着一个大柚子玩,见板儿手里拿着一个佛手,然后她就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这个佛手给大姐换了柚子,板儿呢已经对佛手玩腻了,看见那个柚子又圆又香,就换了。
后来板儿和王熙凤的女儿巧儿,冥冥之中的缘分,就是佛手指引的结果。佛手就是暗示。所以,让刘姥姥起名,她取个“巧”字,说将来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从这“巧”字上来。巧姐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休,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里的“刘氏”自然是指的刘姥姥。
后来贾府被抄,刘姥姥挺身而出,毅然把以前小姐丫鬟们送她的衣裳仍带到牢里,给她们换上,她说:“这些年蒙府里头照应,还读了书,认了几个字。”刘姥姥还竭尽全力救巧姐的命。她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刘姥姥实践了儒家的“点滴之恩,以涌泉相报”,是一个有情有义有味的姥姥。
还记得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中刘姥姥的酒令吗?“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多少人为这两句简单浅显的话,作了无数篇长篇大论的考证。有人说,红楼梦以花喻人,所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也是暗指整个贾府的女儿的悲惨命运,也就是花落的命运。后面的“大倭瓜”也说明了这里的花落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会死,而是说有些人可能就像花落结瓜一样,落得普通平常。也就是说,贾府最后应该是和普通人家没有什么两样,人丁散落,是一场“飞鸟各投林”的结局。
其实,刘姥姥终究是一个不识字的老婆婆,满口村话,哪有那么多微言大义呢?她夸大观园的气派美丽时,说,“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闲了的时候,大家都说:怎么得到画儿上逛逛!想着画儿也不过是假的,哪里有这个真地方儿?谁知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画儿还强十倍。”
这就是刘姥姥的聪明,也是她的智慧,同时更是她的实诚。
到底是个实诚人。刘姥姥堪称一个乡村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