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时空的纪念

2009-06-04

椰城 2009年9期
关键词:方志敏英雄作家

余 雷

对于成年人来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对于生长在和平时期的孩子们而言,这种背叛是对本民族历史的一无所知。然而枯燥的历史教育往往是抽象和机械的,不易于孩子们理解和接受。因此,尊重史实,重现历史人物风采,还原历史事件原貌的文学作品便成为未成年人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这些历史人物精神气质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有着感染同龄人的力量,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向导。

张品成小说《少年方志敏》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作家在创作之初就有着明确的定位,“也许我的写作能告诉至少是部份告诉我的青少年朋友一些方志敏少年时期的故事,让他们了解那个时代的一些人和一些事,能对自己的成长有个参照,有一些启迪和帮助。”(《少年方志敏·后记》)小说以方志敏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英雄的成长史和一个男孩的心灵史。作家穿越时空,用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断,富有赣南地域特点的民风民情,丰富厚重的社会景观向读者描述了一个英雄的成长故事。小说中作家对时空的穿越不是一种对历史的简单回望,而是建立起一个连接历史和未来的坐标。读者在重温那曾经的烽火岁月中的人与事的同时,让读者被主人公的人格力量所感召,向历史和英雄致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与向往。

《少年方志敏》没有使用编年体的方式描述英雄成长的历史,作家在准确把握人物精神气质的基础上,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来表现出人物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精神。小说紧紧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英雄的伟大灵魂。

“爱国”意识是在方志敏的少年时代建立起来的。方志敏从义父和顾先生的谈话中知道了“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从村民们辛劳而艰苦的生活中体会着阶级的矛盾;在读书看报中感受着世界的变化……对于战后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让这位诵读着“位卑未敢忘忧国”诗句成长起来的英雄在学生时代就从灵魂深处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深深的挚爱。

“创造”是方志敏智慧与勇气的具体体现。他帮助怕鬼的同学克服了心理障碍,抓住了装神弄鬼的同学……尤其与黄礼庆一战充分显示了方志敏的机智与谋略。他能够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与优势,能够在斗争中运筹帷幄,及时调整策略,确保斗争的胜利。

“清贫”似乎是方志敏与生俱来的品质。少年时期的方志敏对于物质的要求微乎其微。方志敏做了张念诚的义子,这在旁人是一件求之不得,从此可以心安理得读书的事情却让方志敏感到不安。他宁可每天读书的空余去给张家放牛也不愿坐享其成。方志敏对学校克扣学生伙食费不满,带领同学们向校长抗争,却从不浪费难以下咽的糙米饭。校长偷偷在他的抽屉里塞进六块银元,他也丝毫不为所动。

“奉献”意识的建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方志敏希望看到顾先生向他描述的国富民强的未来国家的样子,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再受列强的欺负……少年时产生的愿望让他在成年后成为了一名愿为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而奉献一切的战士。在建立青年社时,方志敏定下了“铲除邪恶,追求光明,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宗旨。就是从那时起,他义无反顾地将个人安危荣辱与祖国、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小说虽然建立在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背景中,但作家并未忽略对少年方志敏日常生活的描述。在作品的许多细节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骑在牛背上穿行与赣南的田间,可以看到一个沉思的背影在叠山书院的廊前徘徊,可以看到一个坚定的神情在抵制日货的游行队伍中,可以看到一个少年的喜悦在伙伴的聚会里。小说并不回避恐惧、懦弱与伤痛。当深夜坐在坟头上,身边到处是磷磷白骨时方志敏也感到过害怕;当父亲为他去五叔家借钱空手而回时方志敏也感到过屈辱、愧疚与无助。作家这样描写并未使英雄的形象遭到贬损,反而让人觉得可亲可近,亲切可感。

作家正是用这样一些稍嫌传统毫不现代的手法,向读者展示着我们民族永恒的精神与记忆,用文字带领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那些渐行渐远的历史碎片。张品成认为:“英雄主义在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应当倡导和张扬,人民谋求幸福付出的牺牲和无私的献身精神应该得到歌颂。”《少年方志敏》正体现了这一创作理念,作家带着一种还原历史真实的使命感,让读者从先辈的成长故事中获得智慧、勇气和力量。让七十年后的目光穿越时空,向共和国的创建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猜你喜欢

方志敏英雄作家
英雄犬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重走英雄路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绛红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