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教材中的联想实施作文教学

2009-06-03葛超宇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梅雨潭落日文章

提起作文,学生似乎有些不太情愿写,一则觉得费时,二则觉得难写,很伤脑筋。一拿到作文题,就开始头痛不已。作文问题已经成了普遍的问题,语文老师也为此伤透脑筋,总觉得学生高中三年下来,作文依旧在原地踏步,提高并不明显。这里存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一条是显而易见的。显然这与学生自身的阅读量与文学积累有关。积累的素材匮乏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内容表达。因此,有必要重视文学积累,以及重视将素材转化成文章的能力。而联想,在作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它是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联想,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内心情感。

一说起联想,其实并不少见,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常会碰到,只是不善于利用罢了。语文老师若能在教学中适当加以点拨,学生也就有方法可循了。

笔者在讲授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这篇文章时,在理清文章思路后发现,作者在写落日景观时用了两次联想的表达方式。当问及它们的作用时,学生反应寥寥。虽然教参并没有对此项内容的掌握作特殊要求,然而,若不深入了解,无疑是理解的一大拦路虎。因此老师对这一部分进行适当的讲解是必要的。

第一次联想是写在罗布泊的落日之后。当时落日的景观无疑是壮观的,令作者感到死亡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作者内心涌动着的是波涛汹涌的,难以言说的悲剧情感。此时作者提到了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比较特殊的是主人公的塑造是在作者看到日出的壮观景象时产生的。此联想看似无关日落,课文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罗曼·罗兰对约翰·克利斯多夫的塑造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作用,我们可以从茅盾的《白杨礼赞》和朱自清先生的《绿》中运用的联想引入。

散文名篇《白杨礼赞》中的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的确是平凡的,然而联想使作家茅盾的内心产生了震动:“它那笔直的树干,一律向上的丫枝,对抗西北风的特征,不正象征了北方农民那种朴实、团结、坚强不屈的精神吗?”此联想可以说恰如其分地写出了作者此时内心的情感。

朱自清先生的《绿》也是借助联想拓展思路的典范。作者先着眼于梅雨潭的整体特征,展开相似联想,用“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写梅雨潭的颜色、质地及绿色潭面的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把思路拓展一步,着眼于波纹、波光与波色,通过相似联想,具体形象地表现梅雨潭的绿之美。作者又通过对比联想,使思路拓展到一个新的层次。他联想到了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碧波,秦淮河的绿水。通过对比,说明只有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中,恰到好处。到这里,似乎把梅雨潭的绿写够了,写尽了,但联想又使作者的思路拓展到更新的层次:联想到“轻盈的舞女”和“善歌的盲妹”,把绿的自身美与女子的形象美相融合。最后作者再联想到更为可爱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整体形象,此时绿在作者心目中已经被完全人格化了,眼前的绿和想象中小姑娘的形象完全融为一体,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完全的升华。

联系《西地平线上》的文本来看,不难明白作者会联想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不难体会到作者在面对落日景观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和惊骇。

第三次落日景观是通过火烧云壮烈映衬出来的,这时作者又联想到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这些人物,由此想到自己的卑微和平庸。这些联想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激动心情,这时雄伟和大美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作者的脑海中。

高一必修三的课文中,运用联想成功的文章可谓比比皆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作者的联想可谓丰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单是这一句,作者从眼前赤壁的雄奇江景联想到三国时的英雄豪杰。将永远奔流的江水与已经消逝的千古风流人物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让读者体会出苏轼独立于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如此联想,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也写出了作者的开阔胸襟。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中的联想更是出奇地多,作者从台北的长街短巷“凄凄切切”的“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想到“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江南,想到江南的杏花春雨;想到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还想到了美国的丹佛、落基山。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中国”。作者透过迷蒙烟雨,想起了米芾父子的山水画、王禹偁的听雨楼,到整个的一部“黑白片”的中国历史,似乎是“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还有从“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写到白发桑榆,“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的一部人的饥饿生命史。作者将愁情与雨景,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目前与联想交融交汇,传达出那“春雨绵绵”“秋雨潇潇”般的离愁,以及如“天潮潮地湿湿”的伤感。

有人认为,要写出人物的心理与作者的情感只有通过心理描写或者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其实不然,联想同样能起到表达内心情感的作用,运用恰当,不仅能丰富文章内容,而且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事实上,在学生作文中是有联想的,只是不懂联想的作用,运用起来往往是无的放矢。因为意图模糊,所以文章显得单薄,自然索然寡味,不会成为一个整体。生活积累不能及时打开,与所写内容不能衔接自然,作者的想法也就无从体现。联想正是起到桥梁的作用,为作者与文章的内容找到一个“契合点”,有意义的联想就可以充实内容。

王朝闻认为“联想和想象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没有印象和记忆,联想或想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很明显,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印象或记忆的如实复现” 。

联想的运用事实上能看出一个作者写作的真实水平,作者的内在积累直接关系到他的文章表达,联想的根源还是在于作者的生活积累,生活若是没有积累,无异于“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刘勰认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此言得之。

(葛超宇 浙江诸暨荣怀学校311800)

猜你喜欢

梅雨潭落日文章
绿(节选)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雨中寻潭
雨中寻潭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朱自清散文《绿》的抒情途径
大漠落日
落日
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