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与石油企业社会责任
2009-06-03魏兴海
魏兴海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蓬勃发展,表现出波及范围全球化、参与力量多元化和审核评估标准化等特点。石油企业作为直接参与者,究竟如何看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又是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在这场影响面广、意义深远的运动当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国外石油资源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进一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保障石油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非传统安全指从传统的政治和军事领域进一步扩大到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安全。新安全观主张“综合安全”,把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文化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当今世界,国际石油产供销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共同影响。因此,进一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以应对经常性、不断发生的非传统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能源危机下我国石油产业面临的问题
石油是经济的命脉。目前,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0.25%,居工业各行业首位,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约占30%。保障石油储备是维系能源和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我国虽然已经建立石油储备,但作为主要石油进口大国,并不能缓解当前的石油危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石油供应的风险逐步增大。首先,表现在石油进口量不断上升,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近10年来,我国原油消费量以年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生产增长率只有1.67%,差额部分只能通过进口解决。1993年我国成为成品油的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对国外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已从1994年的1.9%上升到2002年的31.6%,预计未来20~3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逐步上升为50%~60%。2002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7,000万吨,达到7,180万吨,其中原油进口量为6,220万吨。其次,表现在石油进口地区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2002年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原油量占进口总量的49%,抗风险能力低。第三,原油运输途径和方式单一,环节繁杂。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运原油约占进口原油总量的64%,而马六甲海峡也是不稳定地段,航路拥挤、海盗猖獗。原油进口环节较多、耗时较长,从寻找卖方到原油转输,再到炼油厂一般需要2.5个月时间。第四,防范石油市场价格风险能力弱,已造成相当规模的成本增加和机会损失。近年来我国因油价变化剧烈已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
21世纪前30年,我国仍将处于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届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4万亿美元,以美国1950年完成工业化时单位产值能耗0.514kg美元计算,即使石油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保持不变,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也将达到4.8亿吨,而未来我国石油的国内供给能力仅有1.8亿~2.0亿吨,需求缺口巨大,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预计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0%以上,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60%,如果石油储备不足,我国的石油安全和经济安全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二、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履行社会责任
参考美、日等国成熟的储备体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能源结构和供需等具体情况,应对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基本构想做进一步完善。
(一)从储备模式的角度。国家战略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国家战略储备为主,从企业储备起步。当前,我国既面临着一旦国外供应渠道中断造成的危机,又被动地承受着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大幅度石油价格波动。因此,我国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的目的是既要防范石油供应中断这样的突发危机,又要降低油价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实现这两大目标必须相应地扩大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石油储备体制不能效仿美国的自由市场型,而应以国家储备为主,企业储备也要在政府法规和计划监控指导下进行。
(二)从储备规模的角度。随着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而逐步扩大。国际能源机构(IEA)规定其成员国应保证相当于至少9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紧急石油储备。世界各国的石油储备规模各不相同,主要与石油进口依存度和石油占能源结构比重相关,大多数国家储备规模都超过了90天净进口量。我国当前的石油进口依存度比美国、日本等国家要低30%~70%,石油占能源结构比例也比美国、日本等国家低10%~20%,近期储备规模可小于上述国家,但到2020年前后我国这两项指标将与美国相近,那时我国石油储备规模即使达不到韩国现状水平也至少应达到3个月消费量。此外,我国于1996年同IEA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开始进行能源数据信息与能源安全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今后我国应争取加入IEA,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联合行动,降低风险。
(三)从储备方式的角度。储备品种以原油为主,布局由集中到分散。石油储备对象主要分为资源储备和实物储备两大类。我国已发现油田的油藏地质构造比较复杂,采收难度大,特别是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有效控制难度大,所以不宜采取资源储备。实物储备又分为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两种。我国石油储备品种的扩大应以原油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充裕,而原油供应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成品油在长期储存中易变质,需要定期更换。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原则上不储备石油制品,企业储备主要应对市场变化且周转相对较快,可适当储备一定比例的成品油。
石油储备基地必须是一个进出畅通、使用方便的储运分配系统,因此其布局不是孤立的,要与炼油厂、输油管线、转运站有机结合,还要考虑地理环境、运行成本等因素。我国原油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和中南地区,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9.4%、27.5%和17.1%,其余为西北、华北和西南。我国原油进口主要通过海上运输,较大的原油接卸码头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地区,如黄岛、镇海、茂名、岙山以及广州、大连等,同时企业现有的石油储备设施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储备基地建设可先集中在东南沿海,今后随着原油进口渠道的扩展,可在东北、西北建立储备基地。
三、石油储备体系保障措施
要实现上述设想,必须做到:
(一)立法先行。立法先行是国际石油储备建设的成功经验,制定“中国石油储备法”,明确石油储备的法律地位,即明确石油储备的目的、目标、规模、体制、管理、资金、方式、计划、预算、布局与动用等问题,使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的全过程有章可循,依法实施,有法律保障。
(二)建立油气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及时反映市场供需状况的油气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和全社会油气库存统计体系,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石油储备体系的完善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资金措施可采取多渠道方式。国家战略储备的建设与管理、维护费用可由政府财政拨款投入,而购油费用可通过征收燃油税,其中拨出一部分作为石油储备基金,专门用于购油。企业储备费用自负,但政府可给予低息贷款与加快折旧等优惠。
(四)加强国内石油资源调查评价。我国石油资源潜力巨大,无论是从战略储备、或是满足当前需求来看,加强国内石油资源战略性调查评价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要做好陆地深层及海域的石油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尽最大可能提供新的石油资源后备基地。除此之外,我国要大力勘探开发国内石油资源,保证国内石油供给在供给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要坚持进口多元化战略,降低进口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销售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