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市无公害优质胡萝卜栽培技术

2009-06-03瞿晓苍

科学种养 2009年6期
关键词:商洛市定苗间苗

瞿晓苍

近年来,我们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建立了千亩无公害胡萝卜生产基地,因推广的栽培技术规范、管理科学,每亩可生产优质胡萝卜3000千克,亩产值达2400多元,深受当地农民喜爱。现将其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深翻整地,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打碎土块、拣净根茬、耙耱平整后待播。

2. 选用良种 适合我市土壤和气候特点的夏播优良胡萝卜品种有透心红,红心5号、6号等。

3. 精细播种

①选种浸种。我市夏播最佳播期在6月上中旬,此时天气炎热、地温高、土壤容易干燥,加之胡萝卜种子种皮革质、较厚、有刺毛、吸水力差,易导致胡萝卜出苗不齐、不全,严重降低了产量。为了促进种子萌芽出土、提高出苗率,尽量选择饱满的新种子,必须先搓去种皮上的刺毛后浸种,再经过催芽与低温处理后播种。具体方法是:将种子用布包起,反复揉搓,使大部分刺毛脱落,然后浸种。可先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隔5~8小时换水1次,浸泡1天后滤干水保湿催芽,温度以15~20℃为宜,每天翻种1~2次、洗种1次,以保证有充足的氧气和水分。经4~5天个别种子刚露白时即可播种。

②播种。播种方法有条播和撒播两种。条播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沟深15~30厘米,顺沟施入稀薄腐熟人粪尿,待粪水渗入土中后,将种子播入沟内;撒播是整平畦面后先浇水,而后在畦面上直接撒种。为节省种子,确保播种均匀,可在种子中掺入3倍的半干细土。播种后均匀覆盖细土1.5厘米左右厚,再用铁锨轻拍表面,使种子与土贴紧,然后用麦草或麦糠等覆盖,以防强日照直晒或暴雨拍打地面,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若温度等条件适宜,浸种催芽的种子5~7天即可出苗,未经浸种催芽的干种子则需10~15天才能出苗。若长时间不下雨,则要每隔4~5天在傍晚时给麦草上面喷1次水,喷水量以喷后地面湿润但不积水为宜。

4. 田间管理

①间苗、定苗。间苗宜在晴天中午前后进行,此时气温高,容易鉴别出病苗和根部受到损伤的幼苗。第一次间苗在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进行,拔除过密的植株,使株间距离保持3~4厘米,穴播的每穴留苗2~3株。当苗子长出5~6片真叶时定苗,条播的保持株距10~15厘米,穴播的每穴只留1株大小均匀的健壮苗。胡萝卜的留苗方式以正方形为好,以方便其4排侧根平衡发展。合理密植可提高产量,抑制侧根肥大,减少支根或裂根;但过密会造成植株相互遮阴,使植株下层叶片提前枯黄而导致减产,一般每亩保证在3万株以上。

②中耕除草及培土。除草工作对胡萝卜生长十分重要,每次间苗都必需结合除草进行。为了节省劳动力,可在播种后出苗前用25%除草醚进行化学除草,每亩用药量为0.74~1千克,对一年生杂草的防除率可达85%左右,一般用药1次即可。中耕可在每次间苗、定苗、浇水施肥后土壤温度适宜时进行。每次中耕时,特别是后期,应注意培土。最后一次中耕在封行前进行,并将细土培至根头部,以防根部膨大后露出地面,皮色变成绿色,影响品质。

③浇水及追肥。生长中后期是胡萝卜需肥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要追肥2~3次,追肥的肥料浓度切忌过高。追肥以结合浇水冲施为宜,避免直接撒施而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根。第一次追肥在破土期进行,每亩施硫酸铵10~15千克或腐熟人粪尿1000千克;间隔15天后进行第二次追肥,再隔15天进行第三次追肥,施肥量都与第一次相同。肉质根膨大前要防止植株徒长,如生长过旺,可趁露水未干时在植株上撒一些草木灰,同时控制灌水量。肉质根膨大中后期要保证水分的均匀供应,以防裂根。高温干燥季节应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5. 采收 胡萝卜肉质根中胡萝卜素的形成主要在生长后期,所以越接近成熟肉质根的颜色越深,同时葡萄糖逐渐转变为蔗糖,粗纤维和淀粉逐渐减少,营养价值提高,因此以肉质根充分膨大后采收为宜。收获过早,肉质根未充分长大,甜味淡,产量低,品质差;收获过迟,则心柱变粗,肉质根容易硬化,或遭受冻害而不耐储藏。收获适期可根据植株特征来判断,肉质根成熟时大多数品种表现心叶呈黄绿色,外叶稍有枯黄状,因直根肥大,地面会出现裂纹,有的根头部稍露出土表。一般来说,早熟品种播种后60天左右、中晚熟品种播种后90~150天即可收获。我市在霜降前4~5天收获。采收方法主要是用铲、锹等挖掘。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农技站 邮编:726000)

猜你喜欢

商洛市定苗间苗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摆动式间苗机器人锄刀优化设计与试验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商洛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