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豇豆水旱轮作栽培效益高
2009-06-03邢后银滕宏飞王常春
邢后银 滕宏飞 王常春
随着城市不断扩张,蔬菜生产地点外移,南京市郊区的稻区也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大力推广的“水稻+N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形势的需要。许多农民秋季种植水稻后,不再种植小麦,而是改种蔬菜。如春夏季利用竹架大棚栽培豇豆,就地取材方便,投入也不大,豇豆既可以新鲜产品上市,也可加工后上市,市场效益好且风险小。因水稻-豇豆水旱轮作有利于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增收,是具有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种植模式。
一、水旱轮作的优势分析
1. 有利于土壤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利用。栽培豇豆施肥量大,收获后田间留下多种养分,在下茬水作栽培水稻时进一步分解、释放,有利于水稻高产,因此菜稻轮作对土壤养分吸收有互补作用,用养结合有利于高产优质。
2. 有利于抑制蔬菜多种病虫草害。种植水稻后可抑制蔬菜多种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基数,可大大节约农药投入,减少环境污染和劳动用工,提高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水平。
3. 有利于降低土壤盐渍化危害。保护地覆盖条件下,若长期连作种植蔬菜,易造成连作障碍,通过种植水稻能起到压碱洗盐的作用,降低土壤盐渍化危害。
二、水稻-豇豆轮作与水稻-小麦轮作效益比较
由上表可见,稻麦两熟模式中种植小麦效益低,水稻-豇豆轮作每亩纯收益是稻麦两熟的4倍以上。水稻5月中旬播种,6月底栽插,11月上中旬收获;竹架大棚豇豆次年2月上中旬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4月中旬至6月中旬采收,6月下旬再栽插水稻,形成水旱轮作循环。
三、水稻栽培技术
1. 培育壮秧。选用抗条纹叶枯病、优质、高产的晚粳稻品种,如宁粳3号、南粳43、武育粳20号等,播前用恶线清等浸种,亩秧田播种25千克左右,亩大田用种3~4千克,施足基肥,早施断奶肥,重施接力肥、看苗肥,施好送嫁肥,培育多蘖壮秧。
2. 适时栽插。秧龄35~40天,每亩栽2.5万穴,每穴3~4苗,每亩基本苗8万~10万。水稻亩产量达到600千克时,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7~20千克。
3. 水肥管理。施足基肥,早施促蘖肥,后补穗粒肥,基肥、促蘖肥占85%,穗粒肥占15%。结合浅水促早发,力争栽秧后20天左右,亩总茎蘖数达到25万。前期浅水层间歇灌溉,注意排水露田和搁田,后期干干湿湿灌浆,成熟前5~7天断水。
4. 防病治虫。重点防治稻蓟马、蚜虫、灰飞虱、3代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四、竹架大棚豇豆栽培技术
1. 育苗。选用早熟、丰产、优质的豇豆品种,如宁蔬春早等,亩用种量2.5千克。采用宁蔬育苗基质,大棚加小棚条件下50孔穴盘育苗,每穴2粒。出苗前温度控制在25~28℃,子叶展开后温度白天20~25℃、夜间15~18℃,控制徒长。定植前注意炼苗。
2. 搭建大棚。定植前搭建竹架大棚,选用的圆竹细端直径为2厘米左右,将双竿细端在空中对接交叉捆绑在一起成拱杆,圆竹插入地的一端直径为3.5~4.0厘米,大棚高2.0~2.2米,使用寿命3年,拱间距0.6~0.8米。定植前7天盖膜保温。
3. 定植。栽前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硫酸钾40千克,做成高15厘米、宽1.5米的畦。幼苗有2片真叶时,按株行距30厘米×60厘米在大棚内进行地膜打孔定植,亩栽3000~3200穴,定植后浇活棵水,搭小棚保温。
4. 田间管理。
①温湿度。定植后4~5天内,密闭大棚不通风,棚温保持白天28℃左右、夜间15℃以上,晴天棚温超过30℃时及时通风,缓苗后略微进行降温。进入开花期,逐渐加大放风量、延长放风时间,高温高湿会引起茎叶徒长或授粉不良导致落花落荚,因此温度宜保持白天20~25℃、夜间13~15℃。5月上旬,当外界气温升高时,将棚膜取下。
②搭架整枝。甩蔓后应及时插搭“人”字架,主蔓长30厘米左右时引蔓上架。第一花序以下侧枝长到3厘米长时全部摘除;第一花序以上侧枝留1~2叶摘心;主蔓长至棚顶时打顶摘心,促下部侧枝形成花芽。
③水肥管理。插架前在穴间穴施肥1次促进茎叶生长,开花后结荚前追肥1次,结荚后追第三次肥,每次亩施尿素1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20千克;以后每采收2次嫩荚追肥1次。花前及初花期不浇水;当第一花序坐荚、主蔓高度达1米左右时开始浇水,并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结荚期茎叶生长与开花结荚同时进行,需水量增加,应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5. 采收。荚果饱满、果面籽粒未显时即可采收。
(作者联系地址:邢后银 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邮编:210042;滕宏飞 南京市浦口区农林局 邮编:211800;王常春 南京市栖霞区农林局 邮编: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