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
2009-06-03王英杰
王英杰
[摘要] 目的 寻求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以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方法 对114例(114眼)原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术,B组行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行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A组39眼中14眼复发,复发率为35.89%;B组42眼中2眼复发,复发率为4.76%;C组33眼中3眼复发,复发率为9.09%。结论 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且操作简便,对于原发翼状胬肉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结膜移植; 手术; 原发; 改良
[中图分类号] R9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129-02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除影响美观外,还可因直接长入角膜、瞳孔区,引起屈光改变、瞳孔遮盖而导致视力下降。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但易复发。为寻求一种复发率低、操作简便的手术方法,我们分别采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和单纯切除加巩膜暴露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114例,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门诊与住院部收治的原发翼状胬肉患者114例114眼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其中男性63例63眼,女性51例51眼;年龄最大67岁,最小35岁,平均55.6岁;静止性翼状胬肉24眼,进行性翼状胬肉90眼。随机分为A、B、C组,A组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术,B组行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行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
1.2 手术方法
术前结膜充血明显者先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滴眼3~7d,待充血消退或明显减轻后再施行手术。无充血者先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3d,4~6次/ d。
(1)A组:切除覆盖于角巩膜表面的胬肉组织,保留胬肉表面球结膜,缝合结膜边缘于表层巩膜上,近角膜缘4mm巩膜暴露。
(2)B组:切除角巩膜表面的胬肉组织及胬肉表面变性的结膜组织达半月皱襞前,巩膜面充分止血,刮切巩膜及角膜面至光滑平整,无残留胬肉组织。根据创面大小自胬肉上、下缘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剪开长度勿越过角膜中线),分离结膜下组织,拉拢两侧球结膜,结节或连续缝合之并固定于近角膜侧浅层巩膜上,暴露约2~4mm巩膜面(缝合前可对结膜缘做适当修剪,使之对合平整)。
(3)C组:胬肉切除时保留表面结膜组织,切除后再于上方球结膜根据巩膜暴露区的大小做一带蒂结膜瓣,转位后与周围结膜间断缝合,近角膜侧固定于浅层巩膜并暴露约2~4mm巩膜面。
1.3 术后处理
A、B组术后覆盖包扎3d,每日换药,裂隙灯观察创口及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滴用抗生素滴眼液4~6次/天及皮质类固醇滴眼液3次/ d,抗生素眼膏3次/ d,4d后开放点眼。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增至4~6次/ d,持续约2个月。5~7d拆线。C组术后绷带包扎2d,每日换药,裂隙灯观察植片及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抗生素眼膏涂眼。2d后加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滴眼,3次/ d,4天后增至4~6次/ d,持续约2个月。5~7d天拆线。
1.4 术后复诊
术后4d后每天、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各复诊一次,每次复诊行视力、裂隙灯检查,观察有无复发。3个月内监测眼压。
1.5 疗效标准[6]
治愈:手术区光滑洁净,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光滑,无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复发:结膜充血明显,手术区有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翼状胬肉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目前的手术方法很多,包括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切除加转位、切除加巩膜暴露、切除加自体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切除加自体游离结膜移植、切除加羊膜移植、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各种术式的复发率报道不一,但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及切除加巩膜暴露是学界公认的复发率较高的术式,目前已很少采用;结膜转位、游离移植容易有结膜瓣反转、脱落、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在游离移植时更明显;切除加羊膜移植受供体来源、筛选、规范取材、保存时间及操作技巧等的限制,且有报道对于初发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的复发率比联合羊膜移植的复发率更低[3];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说法尚难确认,因为角膜缘干细胞的直接特异性表面标志尚未找到[4]。
本人所提出的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是综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法及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法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发明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此术式利用结膜组织疏松、再生能力强的特点,将胬肉区变性球结膜组织连同胬肉组织一并切除,残留病变组织的几率低,创面由邻近结膜组织覆盖,具有结膜移植的作用,但操作较结膜瓣移植简便且术后复发率低,不会有术后移植片脱落、移位、反转的并发症。个别病例有术后线结自行脱落,结膜部分裂开现象,均可因结膜再生爬行于上自行愈合,不影响预后。因此,在临床上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可首选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对于胬肉组织特别宽大、占据1/4以上象限及复发的患者可行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或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5,6]。
[参考文献]
[1] 王惠云. 翼状胬肉不同术式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眼科,2004,22:919- 920.
[2] 郑慧君. 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眼科,2005, 23:839-841.
[3] 刘祖国,王华. 努力提高我国翼状胬肉的手术水平[J].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865-867.
[4] 张明昌,王勇. 重视翼状胬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868-871.
[5] 方秋云. 翼状胬肉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观察[J]. 中华眼科杂志,2007, 43:876-880.
[6] 王敏华. 胬肉的治疗方法[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12):891- 892.
(收稿日期:200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