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语文教法适应新课程
2009-06-02汤玉亮
汤玉亮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系列行为,包括媒体选择和使用的行为。学生一切教学行为中心,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围绕学生的这习与发展,精心选课合理使用教学教法用教学课件。既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认知发展水平。
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到今天,“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已成为语文教育界深化教学改革的共识,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学法指导正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谈论教改的热门话题。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语文学法指导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的,有的放矢的进行学法指导
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点、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所能接受的学习方法。所需要的学习方法,往往是不尽相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因人导法,有针对的设计相应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加以指导。对于读书不知从何入手的学生,我姐和预习指导,嫁给他们“划、查、注、思、记”的自学方法;对于不会朗读课文的学生,指导他们从确定重音、停顿、语调、语速方面去朗读诗文;对于作文条理差的学生,我引导他们编列写作提纲......只有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设计的学法,才是学生所需要的、用得着的学法,他们对这样的学法愿意学、接受快、用得上。
从语文学习的整个大局来看、我不只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是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语文的兴趣及运用已学过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最优秀的作品,同时,组织诗歌朗诵及各种形式的演讲,使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开阔视野提高阅读效益和学习语文的兴趣。事实证明,不让学生看杂七杂八的不健康的作品,而是引导学生读“最好的书”,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读书风气浓了,求知欲更旺了。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兴趣提高了,常会就书牛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并主动地学习。总之,思维“活”了起来。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供精良的学法借鉴
好的学法,是以好的教法为前提获得的,教师怎样教,往往也就形成了学生怎么学,因此,我们必须是教法与学法协调起来,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怎么教,而且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怎么学,把学法渗透到语文教学的预习、导读、自学、总结、练习等各个环节中去,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怎样学习的示范。《中国石拱桥》是义务教育教材中第三册的学习重点——说明文的起始课文。为了充分发挥其起始课的示范作用,本人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渗透到课文的导读中,以教示范,教中授法。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讨论课文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行文的条理,比较本文说明的语言与记叙语言的不同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这节课是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篇说明文的?”在本人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讨论归纳出了:“把握事物特征——分析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品评说明的语言”的说明文阅读方法,为学生今后的说明文字学习提供了学法借鉴。
从课堂教学的局部来说,我重视的不再是字、词、句的寸寸节节过关,而是抓住学习重点,提出一两个关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就不同意见进行讨论甚至争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要自成其理我从不轻易地给予否定,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地对老师的意见提出怀疑和反驳。
三、师生互动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学生有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总是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方法来学习的。这其中的学法,有正确的、高效的,有的不够科学、低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调解者,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高效的学法。对于学习成绩突出者、进步快者,我们帮助他们将学习方法总结出来,介绍给全班同学,通过师生讨论的互动过程,形成师生共鸣,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我也找他们谈话,引导他们从学习方法上找原因,形成私下小的互动讨论,帮助他们也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正确学法。
在处理教材上,我是根据具体情况对精讲和略讲灵活掌握,比如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个单元的几篇课都是叙事、记人的记叙文,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叙事、记人抓不住要领,突不出中心,手法及写作技巧也很差的弱点,我就将这个单元的课文列为重点,对其中知识性的东西作系统介绍,就连略讲课文也当精讲课文来处理,力争在叙事、记人方面让学生扎实地过好关,在叙事记人这个单元课文讲完后,趁热打铁。布置一个合适的作文题,让学生仿照写作,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得比过去的作文大有进步。我认为这是由于学生对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学得活了。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到提高,并在作文中表现出来。
四、推敲历练,化腐朽为神奇感染新课程下的学子
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成为习惯,只要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语文的学习方法,充其量只能算是认识、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途径的理论,要想这些理论,真正变成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就要知道学生反复运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生的习惯,即推敲。为了帮助学生将学习方法转化成好的自觉习惯,可行的做法是,在渗透学生方法后,将学法拟成学习常规,如预习常规、听课常规、笔记常规、阅读常规、复习常规等,严格要求学生按常规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语文的量还习惯便会形成。这也就是“授之以渔”的例证。“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亦然。还有“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作为新课程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必须摒弃那些一点一滴教学生“学会“知识的陈旧教学教法,在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对雪深进行雅阁的听说读写训练同时,不断深入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的途径,为使学生”学会“而教,为通向”不教“之境而架桥铺路,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