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木马,从一百年前奔来
2009-06-02孙祺舜
孙祺舜
Drama
话剧《谁爱谁,爱谁谁》
《谁爱谁,爱谁谁》,这名字有些拗口,拗口得让人记住就不会忘。然而,在这个极具中国地域色彩的剧名底下,却有着一个更为华丽的名字——《轮舞》。
《轮舞》是奥地利戏剧大师施尼茨勒写于一百多年前的经典剧作,他用该剧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戏剧结构。5男5女以华尔兹舞蹈交换舞伴为喻,以接力的形式将欲望、情感的交织不断递移,好似旋转木马一般回转一圈后,再绕回原点。上世纪60年代,好莱坞电影明星简?方达在法国出演了同名电影,这是她赴欧洲发展之后的首部影片。1998年12月,妮可?基德曼主演由《轮舞》改编的百老汇舞台剧,震撼了伦敦戏剧界。今年年初,《轮舞》再次开启,此次它披上了中国的衣裳,用了这一京味浓郁的中文名。
此次的改编保留了原剧“旋转木马”式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并且注入了大量现实的、多情感层面和不同年代生人的价值观。当婚外恋、姐弟恋、蓝颜知己、野蛮女友、五好男人、90后叛逆爱情……交织重叠起来之时,我们发问——到底谁爱谁?你爱的又是谁?
全职太太居然想要放弃优越生活。野蛮女友温情款款却不是对你。七年之痒,婚姻困惑的倾诉对象也是一位失恋者。他爱她,可她却不爱他,他和她生活在一起,可他却和另一个她倾诉……剧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交织虽然复杂微妙,却并没有简单地采用诸如“第三者”、“放荡女”之类的符号化解读。他们每一个人生活得都很真实,他们只是坚持着爱自己所爱的人,即便对方不属于他,即便对方只是生命中短暂的刹那……
是谁坐在旋转木马上放声大笑?是谁被挤在旋转门的夹缝中进退失据?当我们一次次叩问自己、质问他人时,或许答案就在那率性的一甩头——爱谁谁。就是这么一股小小的倔强,使这部剧作脱离了都市情感纠葛戏的俗套。现代的舞台噱头加上老套的电视剧桥段,竟然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难怪该剧深受上海观众宠爱,一票难求;也难怪主创者们大呼:“上海观众太好了,太热情了,太棒了!” 其实,用心、谦和的做剧的态度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宝。
《谁爱谁,爱谁谁》对《轮舞》作了极大的改编,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创作。虽然如此,主创者们却也鲜明地展现了对于原著精神内核的赞美与敬仰。这部看似是一个70后、80后甚至是90后的剧作,却流淌着施尼茨勒对于人、对于人性的哲思与解读。在欢笑的同时,观众也很容易读到主创者们真诚的用意。正如制作人边文彤所说:“我们试图做看上去轻松却有着精彩故事和可回味空间的戏。”
说到空间,这出戏的物理空间的打造同样别具匠心——红与白的视觉冲击、充满设计感的家庭和店堂,以及全剧不同场景的转化均由一个衣橱调整而成,每一次变化就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让观众十分惊喜。身兼舞美设计的边文彤谈到这里,显然有些兴奋:“有一天,一个灵感打动了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收纳在一个普通的大衣柜里!这个极具私密性的道具,其实隐藏了人间最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