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戏曲遇到电影

2009-06-02

上海戏剧 2009年4期
关键词:于成龙实景京剧

佟 湖

When Chinese Opera Met Film

戏曲电影《廉吏于成龙》创作者与评论者谈

由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京剧院联合出品,郑大圣执导,尚长荣、关栋天主演的京剧戏曲电影《廉吏于成龙》即将公映。笔者对影片主创人员及部分影评、剧评家作了一番访问。

主创者谈

尚长荣:妙用虚实,出入古今

尽管《廉吏于成龙》已成为我在京剧舞台上的保留剧目,但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依然时时被这一历史人物深深打动。这部影片拍得精致、细腻,各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我将其归纳为“妙用虚实,出入古今”,堪称古老戏曲与现代化电影手段完美结合的高水准影片。尤其是最末的“人生路”一场,影片通过乐队精心安排、京胡引奏以及耳熟能详的唱段表现出于成龙廉洁的品性与人性魅力;“泥土情”的唱段表现出炎黄子孙的内心世界,这些段落使影片达到了相当高的人性、人情的境界。

关栋天:虚实相间,精致大气

影片充满了虚实相间的意味,转场手法运用得娴熟自如,从中可见导演运用电影技巧突破戏曲舞台空间局限所付出的努力。影片设置的人物不多,但个个彰显出鲜活的人物形象魅力,真正做到了细节精致、气势磅礴。

黎中城:影戏结合,情真意切

影片运用白墙、纱幕、剪影效果等手法,真正达到了影戏结合的效果。尤其是“夫妻团聚”那场戏,更是在虚实结合的情景呈现中透露出情真意切来。我认为,该片将故事题材的现实性、历史陈述的客观性、人物塑造的原创性、结构编排的独特性、表演艺术的传承性以及电影场面设置的时尚性都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古今贯通。

郑大圣:从史中来,回史中去

在该片创作之初,我就面对以下两个难题:其一,如何将戏曲特质与电影特质进行有机结合(即虚实问题);其二,如何拿捏历史感与现代性的分寸(《廉吏于成龙》属新编历史剧,并非戏曲传统剧目)。剧中人物首先从历史时空中被引带出来,又被艺术家以京剧的方式表演出来。作为导演,我试图通过对摄影棚的运用与强调,使人物完成一种“从史中来,回史中去”的轨迹。我觉得,“实景—置景—实景”的安排能较好地实现这一创作理念。具体做法是,以实景舞台作为开篇,中段一直以人工置景作为虚拟化的故事背景,最末再度进入福州郊外的实景之中。

评论者谈

聂伟:剧影碰撞,放射火花

当精品京剧剧目《廉吏于成龙》与郑大圣这一位实验派新锐导演相遇时,会碰撞出不少智慧的火花。我认为,影片为整合戏曲与电影所作的诸多尝试,均具有重要价值,例如演员的“背身戏”就是导演运用电影手法对舞台表演限制的一次突破性尝试,且取得了良好的表意效果。片中“空杯斗酒”与“以水代酒”两场,分别采用了虚与实两种迥异的表现手法,既非纯粹的戏剧表现手法,也不完全隶属于电影的表意系统。前者是以戏曲的方式所表现的虚拟的“酒”;而后者则是以电影的方式所表现的实体的“水”。戏剧表演的“虚境”与电影镜头呈现的“实景”得到了前后均衡的语法呈现。

刘明厚:细节强化,空间淡化

京剧《廉吏于成龙》通过电影的独特语汇和镜头强化了戏曲的魅力,将有限的舞台空间进行了无限延伸。尤其是某些镜头的细节刻画,能表现出戏曲难以表现的人物情感,这正是电影的魅力和强项所在。我希望更多的观众能通过欣赏该片而走进戏曲艺术。

不过,片中有些场面采用仰角拍摄,一定程度上造成空间被淡化与削减的现象,进而对观者的想象空间形成一定的限制与压缩。

彭奇志:嫁接流畅,蕴含思考

影片十分符合普通观众欣赏的习惯——轻松、自在。编导演完美、真实地保留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同时流畅地嫁接了电影与戏曲两种艺术,是对舞台戏曲的一次突破,从而表现出导演对于传统戏曲的新的审视与思考。同时,我认为影片还有一些不足,比如过多地保留舞台内容,并未将电影语言的运用推向极致。另外,当舞台已提供了足够信息供观众理解的时候,可考虑删减掉一些多余的注脚,使叙述更加利落流畅。

蓝凡:削减约束,大胆突破

戏曲电影可称得上是中国为世界影坛创造的一个新的片种。不过,在戏曲电影的创作中,向来有两种相悖的观点存在。一种是以邵氏黄梅调电影为例的“戏曲迁就电影”的做法;另一种则是以《杨门女将》等大陆戏曲片为例的“电影迁就戏曲”的做法。而电影《廉吏于成龙》的最大突破,在于摄影棚的介入。将戏曲放在摄影棚中拍摄,创造出了很大空间,能够自由地在戏曲与电影之间进行转换。由于作为新编历史剧的京剧《廉吏于成龙》本身就削减了不少传统戏曲的约束,加上删除了戏曲的过场、过门,使影片的节奏显得紧凑而流畅。影片最末的实景拍摄,更是大胆突破了以往戏曲片的程式,辅以极具现代感的镜语,使得整部影片蕴含了一种深厚独特的创新精神。

金天逸:捏准内核,巧用间离

用电影呈现戏曲,是影片《廉吏于成龙》创作的基本立足点与逻辑核心。导演拿捏准了京剧的内核,并巧用间离手法,打开了京剧封闭的“三面墙”,在用电影放大了京剧的优点与内核的同时,也以电影特有的直接、准确和真切突破了京剧的规定性,拓展了观者感受京剧美的可能性。正如不少人说的那样——京剧电影也可以拍得这么好看!

吕晓明:合理导入,第三条路

影片中对于纱幕的运用,并不是电影的手法,而是近年来流行于舞台上的设计。导演将其引入影片,不仅保留了京剧的精华与意蕴,也使影片的时空感更加立体饱满。在创作戏曲电影时,虚实问题不一定就是“非此即彼”的问题,我们要用电影的手法走出戏曲电影创作的“第三条道路”。

猜你喜欢

于成龙实景京剧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电视剧《于成龙》中央8套收官
第四届20强+1实景家装节开幕
廉吏于成龙的交际之道
宝马首次在中国实景演示高度自动驾驶技术
清官于成龙的人情往来
随便走
廉吏于成龙的交际之道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