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独”二字谈起
2009-06-02马维芳
摘 要:中国古代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描绘的是孤独寂寞的荒寒境界,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这种荒寒境界,不但能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而且对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也大有裨益。
关键词:孤 独 荒寒
唐诗宋词中带有“孤、独”二字的诗词特别多,笔者曾经查阅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找到了上百首带有“孤、独”二字的诗词。何以有这么多呢?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对这一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欣赏完中国画中峭拔的雪山、苍劲的古木、闲游的孤舟之后,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到有一种幽然的荒寒之意,直沁心脾。在我国古代,这种荒寒现象为不少画家所青睐,形成了绘画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王安石有诗云:“欲寄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当代作家钱钟书说过,诗和画同是艺术,应该有共同性。我国的古代诗词就借鉴了这种绘画手法,在场景描写中形成了一种既来自中国画又有别于中国画的荒寒境界。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这种荒寒境界,不但能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而且对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也大有裨益。
中国文化的孤独,有两种形态。一是现实孤独,孤独感是由现实原因引起。或因不被人理解,所谓“有恨无人省”,感到落落寡合,孤居独处,静静地体味为世人抛弃所带来的痛苦;或因感到世态污浊,主动选择一条脱离世俗、遁向精神避难所的道路。二是宇宙孤独,它不是自我身世之体验,而是思考人类在浩浩宇宙中的地位,从而油然产生的一种“宇宙般的孤独”。如庄子所说的,通过体验达到“见独”的境界,从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诗歌作为一种“宇宙语言”,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柳宗元将自己的现实孤独与宇宙孤独结合为一体,创作出了千古流传的《江雪》。有人认为这是一幅“雪中垂钓图”。画面是皑皑雪山、茫茫寒江,寒气严凝,人鸟尽去,唯有一位蓑笠老翁,孤独垂钓,既有几分凄清,又有几分清奇。透过这种孤立的荒寒境界,人们可以隐隐感受到作者再贬永州之后的一种孤独寂寞而又不折不挠、矢志奋斗,东山再起的心境。
王之涣《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都突出一个“孤”字。国防前线,边城孤危,整个景象悲壮而又苍凉,使人不由得产生几分荒寒之意。
一、荒寒境界是一片清静的世界。
寒者清也,冷也,寒意味着冰清玉洁,故荒寒中自然包含着清的特点,“一片清寒万里天。”《二十四诗品》中有“清奇”一格,雪后初霁,青松挺立于一片粉妆玉砌的世界中;梅花傲雪,绽开于冰天雪地之上;云浮空碧,其清虚杳然而莫名其极;清晨之月,秋日之气,幽寒历历,清气缕缕,真是乾坤唯一清气可贵。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以慷慨、凄清、悲凉的调子,抒写了自己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远望,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形象地反映了一个具有伟大抱负的人,因感到宇宙无穷,人生有限,难以实现理想而抒发出来的极其深沉的慨叹。
再如,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姜夔的《杨州慢》中的“二十四桥犹在,波心荡、冷月无声”,陆游的《咏梅》中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等等,都在不同程度方面表现了清寒的意韵。凄清之感,嫩寒之意,严寒之态,历历在目,指手可触,若不是对清寒境界的追求,无论如何写不出这种逼真而又深切感人的画面来。
二、荒寒之荒,本来就有荒衰、野逸、高远的意思。
中国文化,“寒”往往和“野”联在一起,形成一种绝妙感人的世界。野寒首先要创造一种山高水远、地老天荒、飘渺无着的境界,如竟陵派强调诗歌要有一种“荒寒独处,稀闻渺见”的感觉,其意绪“譬为狼烟之上虚空,袅袅一线耳,风摇时,时聚时散,时断时续,而风定烟接之时,足以此乱星月而吹四远。”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在萧瑟的秋风之下出塞,过居延,行进在莽莽苍苍的塞外荒原的情景。远眺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漠,一缕孤烟袅袅升腾,直达云天;夕阳的余晖映红了天地,落日有如一轮滚圆的硕大火球,沉入大河的尽头……这独具特点的塞外风光,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给人一种似乎与宇宙融为一体的雄浑博大的感受。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写出了山寒的古意,路径的冷幽,苍深野寒之趣盎然其间。
三、荒寒境界也是一片寂静的天地。
寂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幽远深沉的世界中;寂静荡涤了作家和鉴赏者的心灵污垢,使人回归于浩然明澈之宇宙。苏东坡有诗曰:“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王维是山水诗人也是画家,他善于将画中的艺术手段转移到诗中来,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首诗都处在林深夜静之中,虽有弹琴长啸和鸟鸣,却反衬了逼人的寂静。这宁静透出夜深的幽冷,不免有阵阵寒意萦绕。尤其是后者,侧重突出了宁静空茫的幽寒世界。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主编.文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马维芳 河北威县侯贯学区 05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