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件小事》中的希望视角解读

2009-06-02霍晓佩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4期
关键词:希望解读鲁迅

摘 要:不少人都认为《一件小事》这篇小说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伟大,笔者通过细致剖析,发现文中所提到的“希望”并非是指文章作者在劳动人民身上看到了的中国的希望,而是指这件小事所增长的“我”对自我更新的希望,及其作者自我解剖与寄希望于人民中找到了“反抗绝望”之路的最初思想闪光。

关键词:鲁迅 《一件小事》 希望 解读

对于《一件小事》最后部分所提及的“希望”一词,传统的观点有人认为 “希望”是指“我”从劳动人民身上看到的中国的希望;有人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慎独的精神等。笔者认为,以上观点都有值得商榷之处。这篇文章并不能从车夫身上看出中国的希望,文中最后所提及的“希望”一词其实是指“我”对自我更新的希望,以及作者自我解剖与寄希望于人民中找到了“反抗绝望”之路的最初思想闪光。

按照鲁迅的意思,倘要论《一件小事》,就要“顾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鲁迅创作《一件小事》正值“劳工神圣”的口号成为五四时代的最强音时。当时人力车夫成为文学创作中颇受关注的题材。鲁迅作为一个积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弄潮儿,无论他心底对“劳工神圣”思潮持怎样的态度,他都必须要顺应这个进步社会思潮的 “大流”,这样做是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因此,《一件小事》可不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责任心与爱国心的知识分子对当时气势浩大的全国性“劳工神圣”社会思潮支持性质的参与?鲁迅对人力车夫的“赞扬”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的动机,是对当时“劳工神圣”价值观表达表面的赞同与附和,并不一定真正出于本心。那么,《一件小事》也自然就是鲁迅的“应时”之作、“偶然”之作,所以笔者认为作品也就说明不了“希望”一词是指从劳动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事故”发生时只有三个人,对车夫和老女人,“我”都是看不起的。然而在“小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我”始终被冷落: 车夫不理会“我”的意见,老女人始终瞧都没瞧“我”一眼,而巡警处理事故也不咨询“我”的看法,“我”到这时才猛然发现 “我”在事件中原来是如此的不值一顾!不仅如此,在“小事”中,“我”对他人的形象定位也遭到了猛烈的冲击。车夫的形象在“我”眼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不仅不再是一个“昏蛋”,而且成了一个以善对恶、以德报怨的人。所以在《一件小事》中,车夫的“ 高大”只是“我”的瞬间“感觉”,这种“感觉”源于“我”对他认识上的巨大落差,由开始看不起他到视他为“高大如神”之人,但在“我”对“事故”的反思中,车夫的行为及其形象在“我”眼里都恢复了常态,“我”也由此认识到了自己思想的武断。所以“我”产生的希望并非来自于车夫的形象,而是指在“小事”的不断提醒下,“我”不停地“惭愧”和不断地“自新”。“我”身上凝聚了鲁迅对当时不满社会现实的知识分子的深刻思考,“我”是这类知识分子中开始努力改造自我的典型。

当然,人物“我”身上更多地投射了鲁迅自己的感受,能看到鲁迅的影子。鲁迅确实曾如“我”一样看不起人,尤其是普通民众,这可以追溯到鲁迅少年时期的人生遭际。对于鲁迅而言,真正让鲁迅走出“蛰居”状态,开始与《新青年》合作的动力来自于他内心对“希望”的渴念。可以说,在小说里,“小事”也只是个偶然的契机,真正让“我”走上自新之路的还是“我”内心反思自我的强力。这一点,文本中“我”的“顿悟”就是证明。《一件小事》是曲折隐晦地流露了他在“呐喊”前的“蛰居”时期的心迹,它完全可以视为鲁迅从“蛰居”到“复出”期间的精神自传。所以《一件小事》可谓非常“鲁迅”的小说,从中可以感受到鲁迅“反抗绝望”的姿态,完全可以视为鲁迅精神自传的一部分。因此,它也是作者自我解剖与寄希望于人民中找到了“反抗绝望”之路的最初思想闪光。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从社会状态来看,《一件小事》可以说是鲁迅的“应时”之作、“偶然”之作,从全篇来看,文本中车夫的形象并不“高大”,“我”产生的希望并非来自于车夫的形象,而是指在“小事”的不断提醒下,“我”不停地“惭愧”和不断地“自新”——这是一个挣扎着要建构“新我”的交织着痛苦、勇气和希望的灵魂。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反抗绝望”的姿态,这是他从绝望中走出, 这走出的第一步的“反抗绝望”的思想闪光。

综述以上几点,《一件小事》文中所提到的“希望”并非是指“我”在劳动人民身上看到的中国的希望。这“希望”实际上是指这件小事所增长的“我”对自我更新的希望,及其作者自我解剖与寄希望于人民中找到了“反抗绝望”之路的最初思想闪光。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靖辉.怎样看《一件小事》——兼与李靖国先生商榷[J],名作欣赏,1994,(4).

[3]周作人.关于鲁迅[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4]王彬彬.为批评正名[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5]刘中树.鲁迅的“反抗绝望”与《一件小事》的创作[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5).

[6][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霍晓佩 浙江师范大学文学院 321004)

猜你喜欢

希望解读鲁迅
孔乙己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阿迅一族
雾霾背后的一点“希望”
韩四成国民寄“希望”于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