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万铺设国企老总发财梦
2009-06-02汪华
汪 华
作为一家大型国资管理公司的副总经理,伍立民有着满脑子的“小九九”,他手上更掌握着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甚至莫名其妙的企业账户,他通过这些账户,在几年时间里挪用了3700多万元公款为自己和小集体铺设“财路”。
2008年12月29日,广西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伍立民无期徒刑,并追缴被他挪用的3720万元公款。办案人员称,此案是国企领导人员“折腾”国有资产的典型案例。
私家公司资金紧,国有资金来应急
出生于1963年的伍立民,是广西柳州市国企界的少壮派。他年仅39岁就成为柳州市大型国有资产管理投资公司——柳州市纺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纺控公司)副总经理,几年后又升任柳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伍立民虽是“公家人”,但同时也是商海中人,他也想拥有一份自己的生意。
2002年初,伍立民升任纺控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部长,还担任公司下属的柳州市纺织房屋开发公司(下称房开公司)总经理。他意识到做自己生意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决定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也搞楼盘开发。
但他作为国营房产公司的老总,是不能从事同类私营商务的,于是他以妻子和他哥哥的名义去申办了一个“民星公司”,但注册资金需要几百万元。
这么多的钱他自己肯定是没有的,从哪儿弄?但作为纺控公司分管财务的副老总,这个问题难不倒他。
纺控公司有一个下属单位——再就业服务中心,是1997年经柳州市劳动局批准、为安置下岗职工而成立的。服务中心成立之初,伍立民是负责人。但服务中心成立后一直没有开展过什么业务。虽说服务中心瘫痪了,但架子还在,银行账户还在,一直在伍立民手中保管着。他就偷偷将纺控公司的钱往里存进了200万元。
另外,作为纺控公司分管财务的副总,伍立民也很为公司“着想”,他偷偷成立了一个“公司”——国生开发部,开了账户,主要是用来给房开公司存放灰色资金,这个“公司”没有进行工商登记,只是个虚拟单位。没有营业执照而能开设账户,显示了伍立民的能耐。2001年5月15日,经他操作,纺控公司转入国生开发部45万元,后来他又把服务中心账户上的那2D0万元也转入国生开发部。
现在,伍立民自己要办公司,这两个他掌控的账户上的钱派上用场了。2002年3月21日,伍立民进行了如下操作:
国生开发部以代付款的名义,将200万元付至民星公司,民星公司当即也以代付款的名义将20a万元付至国生开发部,往复两次,形成投资400万元的票据;而后,国生开发部又以代付款的名义,将160万元付至民星公司,民星公司当即也以代付款的名义,将160万元付至国生开发部;接着,国生开发部第三次以代付款的名义,将240万元付至民星公司,民星公司也第三次以代付款的名义,将其中的200万元付至国生开发部。
这样倒腾一番后,民星公司的验资账户上就有了800万元的投资票据,伍立民据此完成了民星公司的注册验资。当然,生意来往得有合同协议。伍立民炮制了国生开发部与民星公司签订的协议书,签订了由国生开发部提供建材给民星公司等内容的协议。也就是说,伍立民的左手跟自己的右手在做生意。
2002年5月21日,具有注册资本800万元的民星公司登记成立,伍立民一分钱未掏便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民星公司成立后,马上就开展了业务,购买柳州市旧机场土地开发“民泰苑”,买地要200万元,他手上的两个秘密账户里正好够这笔钱——他把国生开发部账户中的30万元,以付货款的名义转至民星公司,又将服务中心账户上的200万元转入国生开发部,再转入民星公司。
1000万元国资转个圈就成了个人股份
当时,柳州针织总厂效益不好,许多职工下岗,但它地处市中心,地皮很有价值,担任房开公司总经理的伍立民决定拿它来做文章。当然,房开公司财力有限,是没办法蛇吞象的,但伍立民自有办法。
从2002年开始,伍立民就放出风来,说要对房开公司改制,变成股份公司。为此他召开了公司全体职工(只有7人)会议讨论研究改制问题。国有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大家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八股问题,如果要职工入股,要职工拿多少钱?他们拿得出吗?如果拿不出,还能不能待在公司?这些都是大家忧虑的问题。
其实,伍立民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他开这个会只是摸摸职工的底。“入股的钱大家不用操心,我与你们同舟共济,由我负责筹款借钱,我能入股,大家也都能入股。”他说。职工们高兴极了。
于是伍立民开始到上面活动。他以房开公司需要开发针织总厂的资金为由向纺控公司打报告,请求对房开公司进行改制,并允许房开公司引入资金后再成立一家新的股份制公司。
纺控公司领导研究后,原则上通过了房开公司的意见,但他们的设想是,新成立的股份制公司由纺织企业职工八股,房开公司借款入股并相对控股。可伍立民不想这样做,他认为怎么操作是他的事。
2003年7月,伍立民交代房开公司会计周丽君说:“你将房开公司账户上的1000万元,以付货款的名义转到银梭公司在交行的账户上,账务处理记为其他应收账款。”
这个“银梭公司”是个什么单位?它是纺控公司开的一家公司,但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没开展过业务,是一个纸上公司。伍立民在纺控公司既兼任财务部长,又是分管财务的公司副总经理,还是“银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银梭公司成立之初,他就觉得这个公司对他有利用价值,便偷偷地在交行开了一个公司账户。这个账户除了他,没有谁知道。
会计把钱转入这个账户后,伍立民便在交行为7名职工(含他自己)办了个人账户,他把这1000万元,连同他掌管的下属公司柳纺物业管理公司账户上的80万元,一共1080万元,分别存进房开公司7名职工的个人账户,其中给他存入540万元,其他职工每人存进约76万元。
接着,伍立民将7名职工的存折交给周丽君,由周丽君再交给出纳胡培燕,将这些存折中的款分别以个人投资款的名义,转到房开公司账户上,让房开公司记作借款,记入“其他应付账款”。并向7名职工出具了借据,由周丽君保管。
这还不算完,要是有人查职工的这些钱的来源怎么办?伍立民就虚构了7名职工向“香港港利有限责任公司”借款1080万元的协议书。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财务操作,将这1080万元在账上做平。
2004年8月10日,房开公司改制完毕,到工商部门变更注册成立了以伍立民等7人为股东的柳州市纺织房屋开发有限公司,7名股东除了伍立民外,其他人都是在进行股权登记签名时,才知道自己名下有高达76万元的股份。
在房开公司改制的同时,纺控公司按照公司董事长对房开公司上述报告的批复,又另外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星河
房地产开发公司,由房开公司代管。一个批复竟生出两家新公司,这算得上是一个奇观。
在房开公司改制过程中,伍立民还打了另外一个“埋伏”。房开公司在柳州市西江路有一块24亩的土地,其中一块12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价值近4D0万元,另一块4000多平方米的土地已卖给其他公司,但未过户。在对房开公司资产进行评估时,伍立民没有将这两块地的资料拿出来。公司改制后,伍立民指使员工到土地部门,将这两块地的使用权人变更为民营房开公司。
惊天一挪2000余万公款打造黄金楼盘
“民泰苑”项目刚实施,伍立民又遇上了难得的赚钱机会,柳州食品总厂有一块数万平方米的国有土地出让。这块土地周边有鱼峰区政府、多家大中专院校及医院、公园,还有农贸市场。并紧临柳州市河东行政中心,堪称是黄金楼盘。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拿下来。
可是购买这块地需花2000多万元,而民星公司才成立不久,何来如此巨大的资金?伍立民想到的仍是纺控公司的公款。
2003年8月,伍立民将房开公司的公款500万元转入“银梭公司”的银行账户,接着将房开公司代管的星河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公款1650万元转入“银梭公司”交行账户,又将“服务中心”的公款200万元转入“银梭公司”交行账户,然后,从“银梭公司”交行账户分6笔直接转款950万元进民星公司。
资金转来转去都是这几家“公司”,伍立民觉得不妥,容易露马脚,接着他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个叫柳州市双鑫供销经营部的交行账户。这个“双鑫经营部”,原是纺控公司下属企业柳州市印染厂的集体企业,1997年已被工商部门注销。但很有心机的伍立民,却秘密将它的交行账户保留了下来。
伍立民将“银梭公司”交行账户上的公款1300万元,通过“双鑫经营部”的账户转入民星公司。至此,伍立民共转公款2250万元,使民星公司有了购买土地的资金。
这些钱转来转去总要留下记录,一旦纺控公司审查财务,就会有麻烦,得给它们的“流转”找个理由。于是伍立民炮制了一份房开公司与民星公司协议合作开发食品总厂土地的协议书。
2004年初,食品总厂部分工人对这片土地出让有意见,纷纷上访,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伍立民心慌了,担心引火烧身,他又炮制了一份房开公司要求民星公司退出开发食品总厂土地并退款的通知。之后,伍立民又玩起了“戏法”,从民星公司以土地抵押得到的贷款中,将135万元转进“双鑫经营部”的银行账户,“双鑫经营部”又转款132万元进民星公司,民星公司再分6笔将1050万元转进“银梭公司”的银行账户……直至案发。
一名公司的财务副总经理,手中竟然掌握着众多不为人所知的企业账户,令人称奇。它反映了国资企业财务管理的混乱与监督的乏力,提出了一个如何对企业的银行账户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课题。有金融界学者认为,国资企业账户不是秘密,所以金融机构应制定相关政策,要求银行定期向企业的上级部门公布企业的银行账户,以防止企业账户被私设、被滥用。
编辑盛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