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2009-06-02李保俊
李保俊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其第五章第四十七条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与企业应当密切联系,实行产教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职业教育要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要壮大,同样也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持,《就业促进法》为职业学校推进校企合作,实施产教结合,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实现共赢的最好途径。
一、校企合作现状调查
为全面掌握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2007年以来,我校深入十几家规模企业和行业商会进行调研,主要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见和想法,了解企业在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方面对职校毕业生的具体要求。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以下问题:
(一)在校企合作的认识上,学校与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学校大多热情高涨,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大多数企业却没有这份热情,甚至把校企合作看作一项负担。对于其中原因,一些企业直言不讳:其一,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提高经济效益;而学校的主要宗旨是培养人才,追求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企业与学校的不同定位直接导致了双方对校企合作的看法存在距离。其二,许多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存在距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其三,学生进企业车间实习,会降低企业生产效率。一些企业还担心学生操作不规范,引发安全事故。
(二)企业内部用人需求旺盛与人才培训资源匮乏存在矛盾。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很多企业都被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的问题困扰。同时,大多数企业无法独立承担人才培训费用,无力完成艰巨的人才培训工作任务。劳动力市场招到的员工往往很难如意。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供人才培养与输送的稳定基地,对校企合作有着强烈的愿望。
二、优化环境,扎实做好校企合作准备工作
要顺利实现校企合作,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是前提,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学生是保障。
(一)加强联系,争取企业、政府的支持。学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培养目标,加入本地区相关行业商会,借助商会桥梁作用,利用行业商会提供的各种交流平台,积极参加行业商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推介学校,广泛建立与企业联系,让企业加深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认识。学校还应争取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发挥政府在组织管理、资源调控等方面的优势,为顺利实现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二)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企业制订灵活可行的合作措施。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结合学校专业实际,灵活安排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制订完善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措施。坚持做到入厂前有培训教育,入厂时有合同保障,入厂后有指导教师带队管理,实习结束有总结测评,使学生通过实习确实提高技能和自身素质,也使合作企业承担的风险大大降低。
(三)更新理念,加强实训场室的建设。实训室场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投入超过1000万元,用于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模具、汽修等专业实训室场的建设,使学校多个专业的实训设备配置达到先进水平。实训场室建成后,学校认真贯彻落实顺德区教育局制定的机加工实训(实习)场室规范建设方案,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对学校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推行“5S”管理,使之更为科学规范。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校企合作做好人才储备。学校突破用人机制的限制,在专业课教学中,积极聘用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一些指导教师动手能力有余而组织管理、表达能力欠缺,学校专门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他们“结对子”,相互取长补短。并鼓励实习指导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考取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之迅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强教研教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根据企业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训课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使实训课教学课时达到总教学课时的50%以上。学校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 “项目教学”等以行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把教学内容和到企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思想上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做好准备。
三、推进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一)为企业输送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缓解企业人才压力。我校针对企业后备人才不足的实际情况,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掌握企业用人意向,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标准,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以专业技能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抓好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从中吸收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还可通过学校共同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中级人才培养基地,从人才上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积蓄储备力量。近年来,我校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积极与当地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探索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培养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二)承接企业加工任务,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积极帮助企业承担部分工艺较为简单、适合学生完成的加工任务,在学校实训场建立模拟生产车间,选派技术能力较强的班级学生完成生产任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学生在模拟生产车间参加实际生产,看到自己的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三)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深入开展。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成立了由企业技术骨干、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委员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负责研究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协助学生实习就业等工作。我校机械加工专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紧贴企业需求大力开展专业教学革新,改革专业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训课教学,为实现学生的对口培养、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基础。学校2007学年新开办首饰加工与经营专业,为建设发展好该专业,学校主动加入伦教珠宝首饰商会,积极争取珠宝生产龙头企业——周大福首饰厂的支持,聘请周大福首饰厂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为该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设备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使学校的首饰加工与经营专业建设紧贴市场需求。
(四)促进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把握岗位技能要求和专业技能发展方向,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快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至本学期,学校电子、首饰、计算机、机械加工技术、汽修教研组等多个教研组相继派出教师到知名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为教师全面深入掌握专业发展现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供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拓宽学校人才培养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积极探索以技能为中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学分制,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让二、三年级学生分批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积极合作开辟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学习与生产实践提供保证,更为开展产教结合搭建了良好运行平台。灵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学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培养出企业符合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四、关于校企合作的设想
(一)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现在,仍有不少人还在用鄙视的眼光看待职业教育,还在用普通高中的考核标准去评价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学生。学校自身和各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对职业学校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邀请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观摩技能大赛,让企业了解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
(二)制订并落实相关法律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由政府或企业主管部门出台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人才选取的优先权、人才培训的优惠、企业评价等方面的优先政策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三)由政府主导,研究校企合作的科学有效的模式。政府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在场地、设备、技术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持,为学校与企业合作提供指导。
(四)由企业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建立校企合作评价机制,表彰校企合作的优秀企业及优秀学校。对开展校企合作良好、成果突出的学校和企业在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在重大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
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紧贴市场需求,主动服务企业;职业学校要办出特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要发展,也需要职业教育提高稳定的人才支撑。校企合作工作还需要在学校、企业、政府等方面的努力下,加大力度,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使校企合作为企业、学校带来更大效益。
(作者系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