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叟”叶剑英
2009-06-02苗体君窦春芳
苗体君 窦春芳
自称“渔叟”
叶剑英为何被称为“渔叟”呢?这还与他的一首诗有关。1979年7月11日下午4时,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叶剑英来到颐和园昆明湖垂钓,他发现不远处的藻鉴堂有不少人聚在一起,便问随行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干什么。当得知是全国七省市部分画家在聚会切磋画艺时,已经82岁的叶剑英显得十分高兴,便走上前去看望画家们,并与他们一起座谈,还应邀乘兴写下一首诗:
画家渔叟喜相逢,
明媚湖山写意浓。
清代兴亡昨日事,
匠心钩出万山松。
诗中叶剑英将自己谦称为“渔叟”,还谦恭地将“渔叟”排在“画家”之后。此诗将“渔叟”的垂钓意境同画家们的绘画意境融为一体,“匠心钩出万山松”既夸赞画家们的匠心妙笔。又巧妙地抒发了诗人虽垂钓水边,但天下大事依然运筹胸中的豪迈气概,这是叶剑英对垂钓境界的高度概括。
叶剑英青年时期就是钓鱼爱好者。即便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也会忙里偷闲抽空在河边湖畔享受这一乐趣。解放后,他除了去中南海钓鱼外。还常常到颐和园、龙潭湖等处钓鱼。有一次,因为钓鱼过于投入,他不小心竟“失足落水”,这可把他的警卫人员们吓坏了,而叶剑英却站在水中哈哈大笑起来。每次垂钓他都非常认真,从放竿到拉竿的整个过程他都聚精会神地守着,不让别人代替。钓鱼是一种集健身、娱乐和交往为一体,适宜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参与的高雅体育项目。所以叶剑英不仅爱好垂钓,而且还关心和重视开展这项运动,我国的钓鱼协会就是在他的倡议和关心下成立的。1983年9月,中国钓鱼协会成立,已经86岁高龄的叶剑英担任了协会名誉主席。在他的关怀下,此项事业在全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钓鱼爱好者9000万人,并与日、美、韩等国以及台、港、澳地区的钓鱼组织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与交流。
与他人分享钓鱼“成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中南海的湖里鱼很多,当年居住在此的中央领导如刘少奇、朱德等都曾在此垂钓。而特别爱钓鱼却是住在中南海外的几位老帅,他们的住处在离中南海不远,闲暇时就常常去垂钓,去得最多的是聂荣臻、贺龙、叶剑英3人。据陈毅之子陈晓鲁回忆,有一次,叶剑英给陈毅带来了自己钓的好几条大鱼,并对陈毅说是在中南海钓的。陈毅一听。顿时也来了精神,说:我也得去钓他几条来。就这样,陈毅在中南海钓鱼的瘾头也被叶剑英勾起来了。
钓鱼时,聂荣臻、贺龙、叶剑英3人各有其特点。聂荣臻钓上鱼来从不拿走,而是摘下钩,把鱼又放回水里去,享受其中放生的乐趣。钓鱼水平最高的是贺龙,有时贺龙在钓完鱼后,也会把鱼通通放掉。而叶剑英每逢钓到小鱼,一律放回水里,并且还规定在养鱼塘决不许钓种鱼。他一般在钓鱼前都要由工作人员先了解好哪里没有种鱼,才去钓,所以钓场工作人员对此反映很好。叶剑英一生清正廉洁,对工作人员要求也十分严格,在垂钓时,他常常告诫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要遵守钓场的规矩,不能搞特殊,更不能给人家添麻烦。他还吩咐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无论到哪里钓鱼,钓上的鱼都要给钱,按价分毫不差地付给钓场。叶剑英钓鱼的主要目的是尽快消除工作中的疲劳,同时借助钓鱼贴近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一次,他在钓鱼时了解到一位姓罗的职工家里人口多,生活很困难,他就把这事放在了心上,常常把自己家的衣物等送给小罗。
叶剑英平时政务繁忙。但对同志和老战友及工作人员的生活却关怀入微。从钓鱼这件小事上也可以反映出来。每次叶剑英钓到鱼后,总会把鱼送一些给老战友们,让他们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每逢星期天、节假日时。他还会把钓来的鱼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带回家去。因为是钓来的鱼,所以不是很多,很少有一人一条的时候,一般一人分半条,有时甚至每人只有一块。有的时候鱼块切好后。叶剑英还要亲自察看。并吩咐这块给谁,那块给谁,还会特别提醒不要漏分。那时市场上的食品不丰富,工作人员带块鱼回家,改善改善伙食,会给家里增添不少欢乐。
“偷”来的钓鱼时间
1961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几位在广州参加军委合成军队战斗条令验收会议的同志来到叶剑英的住所,因为叶剑英是军委负责制定军队条令、条例的主要领导,他们迫切希望叶剑英能够答难解疑,指点迷津。
叶剑英的住处是一个绿树掩映、繁花盛开的庭院,庭院内还有一个清净的水塘。几个人到的时候,叶剑英身穿宽松的浅色中山装,正坐在一张藤椅上专心致志地钓鱼。客人一进院,他就热情地招呼大家和他一起垂钓。大家见此情景,便把想说的话暂时搁在一边,高兴地拿起鱼竿,陪叶剑英一同钓起鱼来。瞅着水面上的鱼漂,叶剑英轻声问他们:“你们会不会钓鱼啊?”他们连忙答道:“会是会一点儿,但技术不高,钓不上来几条。”叶剑英听后,认真地对他们说:“哦,那没有关系,在钓中提高。一切经验都是从实践中来的嘛!”接着,他讲起了关于钓鱼的知识:鱼的种类、特性、活动规律,钓鱼场地和时间的选择,渔具、钓饵等等……在场的人都听得入了神。
突然,叶剑英话锋一转,说:“你们今天来,是不是想谈编修条令事啊?”他接着又说:“你们都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打了不少仗,是战争的参加者和见证人,对于游击战、山地战、平原战、水网稻田战、大兵团作战,当然都有许许多多的体会。这是写好条令的基础。要动脑筋想一想,找出规律,指导以后的战争……”这时,鱼漂轻轻动了一下,叶剑英迅即把鱼竿一挑,一条欢蹦乱跳的鲤鱼被甩上岸来。把鱼收进渔篓。叶剑英看看表说:“好,时间不早了,请大家在这儿吃便饭。今天咱们的收获不小,就用大家的劳动成果招待大家,怎么样?”
叶剑英在文体活动方面爱好很多,如钓鱼、散步、下棋、打乒乓球、做气功等等,但他晚年最喜欢的还是钓鱼。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叶剑英作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出于安全问题考虑,他的行动受到很大限制,加上国事繁忙,所以极少有时间钓鱼。为了缓解一下日夜工作的劳累,尽快消除疲劳,以便有饱满的精力去工作。工作人员总会想办法挤时间安排叶剑英去垂钓。
因为休息时间十分有限,所以叶剑英有一则座右铭:“抓紧时间工作,挤点时间学习,偷点时间休息。”他垂钓的时间都是从工作之余和学习的间隙中“偷”出来的。他每次的垂钓时间都很短,一般都只有20分钟,最多也不过40分钟。因为时间短,所以很多时候他都是空竿而归。为了能让叶剑英在短时间内钓到鱼,体会乐趣,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就先把窝子打好,并配制对
路的鱼食,甚至在钓法上也下过一番工夫。
醉翁之意不在酒,渔翁之意不在鱼
叶剑英钓鱼在于陶冶心性、调节劳逸,而不在于钓到多少鱼。但有时却包含了千斤的政治分量,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渔翁之意不在鱼”。他垂钓时,注意力往往并不集中在钓鱼上,有时虽然守着鱼竿,人却陷入沉思之中,鱼上钩了,都没有发现。
有一次,叶剑英与陈丕显在武汉一起垂钓,两人聊起国家形势,却早已忘记了自己是在钓鱼,结果他的鱼竿被鱼拉走了好远。两人竟然都未发觉。1975年,周恩来重病住院,“四人帮”加紧了夺权步伐,叶剑英心急如焚。这时的他除尽力巧妙地与“四人帮”周旋外,还要关照周恩来的病情。根据中央决定,由叶剑英、邓小平等组织医疗组为周恩来治病,叶剑英每天早晚都要打电话给医院,询问病情。周恩来做手术时,叶剑英就守候在手术室门外,直到手术完毕,问清情况才离开。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拿起鱼竿,总要说:“恩来同志在生病,今天一定要钓一条大的!”有时叶剑英还亲自把钓到的鱼,用盘子装着,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活鱼送到医院,让周恩来尝鲜。
毛泽东逝世后,叶剑英住在西山,为了铲除“四人帮”,他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联络、商议。这时,王洪文也住进西山,欲窥探他的行动。于是,叶剑英就摆出一副“老渔翁”的姿态。口里哼着郑板桥的《道情》,手持鱼竿。以麻痹对方。不久,他又转移到玉泉山。
一天,叶剑英走出房门,来到九号湖边,在湖畔的石凳上坐下,这时,工作人员悄悄把鱼竿递了过来。等了很久,竟然没有一条鱼儿上钩。随行的工作人员见时候不早了,便提醒他说:“首长。咱们回去吧,快下雨了。”叶剑英悄悄答道:“别着急。当年姜子牙垂钓渭水边就不急,愿者上钩嘛!只要耐心等到一定时候,总会有几条大鱼上钩的!”叶剑英对着他们问道:“你们知道,这里的鱼为什么不愿上钩吗?”大家各说各的道理。叶剑英摇摇头说:“不对!因为这里的水太好了,它不但养鱼,还养人呢!”说到这里,他又问工作人员:“你们天天喝玉泉水,可知道这水的可贵吗?”大家摇摇头。叶剑英于是说:中国古人衡量水质的标准是轻者优、重者劣。后经称量发现玉泉山的水最轻,从此,玉泉水被定为明清皇宫专用的御水。皇帝被推翻后,玉泉水也流入了百姓家。说到这里,他感慨道:“世事沧桑,到头来,一切都属于人民。”几天以后,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彻底粉碎,在这次行动中,“渔叟”叶剑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