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百年启蒙运动的迷雾

2009-06-01姚国华

百家讲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明

姚国华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五四运动等同于新文化运动,有时还合起来叫“五四新文化运动”,汗牛充栋的文字资料里,都是把这两件不同的事混在一起。可是,倡导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怎么与上街抗议列强瓜分中国是一回事?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逻辑上,都需要将两者重新区分开来。

新文化运动是发生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与文化领域里的启蒙运动,目的是要以被认定为“先进”的西方现代文明为标准,以所谓“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为旗帜,改变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观念,变革社会的传统生活习俗。集中在文字领域,就是要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有人还主张废除传统的方块字,建立更先进更容易普及于大众的字母文字。它发端于1915年前后,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稍后改名为《新青年》杂志)为标志,以稍后蔡元培掌校并延聘了大批新派人士任教的新北大为摇篮。

但新文化运动刚刚展开,还远没有深入到社会生活和大众文化里,就被1919年春末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所惊扰,继而被国内激发出来的空前的民族忧愤之情和轰轰烈烈的抗议运动所中断。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其实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化启蒙运动,而是面临国家与民族的政治和外交危机的人们起而抗争的政治救亡运动。

尽管新文化运动与后来的五四运动确有一些关联,前者本身也是在国家遭遇列强长期欺侮的客观背景刺激下产生的,大多数人都心怀救亡图存的目标,这对于唤醒普通民众的民族意识有积极的作用,因而为后来大规模的救亡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这种准备是仓促和表面的,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科学、民主、法律、道德观念都没有在社会结构和大众生活中建立起来,这造成了救亡运动的局限,甚至某种程度上的失败。

把新文化运动称为五四运动,这表明人们关注的焦点落在政治救亡上面,这样文化启蒙的使命便模糊了,它仅仅被看成政治运动的前奏,甚至依附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尽管这是因为当时救亡的现实要求过于迫切,抑制了长远与深刻的文化追求,但正是这种观念的混淆,掩盖了中国的现代进程中一直没有解决的文化启蒙这一根本问题。

启蒙,在汉语里是去除蒙蔽的意思,具体的理解,一是让外面的智慧和真理进入自己空白的心灵,一是由此有了不受蒙昧的独立心智。但对于现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大家的理解却更多是前者,因为西方文明横亘在我们面前,它的文化也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只有生吞活剥地接受。

中国启蒙有一个历史哲学的背景——这就是国人在西方文明的连续打击之下,终于在一百年前普遍承认的——西方和中国都在统一的历史进步序列或者必然的发展规律中,西方比中国先进,而落后就要挨打。按照这一理解,中国和西方的命运不是农耕文明与工商业文明之间的差异决定的,而是先进与落后、文明与蒙昧决定的。具体来说,中国的落后归因于长期停留在封建社会,西方则已经进步到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启蒙的目标就是反封建,兴科学与民主。

可是人们忘记了一个常识,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就以郡县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即以中央集权制废除了分封世袭的封建制。我们喊了一百年的“反封建”,竟是反对一个早就消失了的东西!我们要反对农耕社会的专制,而这并不是封建社会的特征。把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说成是西方两三个世纪以前存在过的封建社会,仅仅是为了解释为什么比西方落后。这表明,一百年来,我们根本就没有找到自己命运的真正原因。

其实,中国与西方的差异根本不是落后与先进的问题,中国一直是农耕文明,而西方一直是工商业文明,两者有各自的演化轨迹,无法抽象地比较。工商业文明进化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全球性的扩张力量,最后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文明能够抗拒它,这才体现出它的强大。但这并不是说它的文明具有绝对的力量,更不是普世的规律和文明的终点,事实上今天它已经越来越凸显它破坏性的一面: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主义、理性至上,科学霸权、资源枯竭、环境危机,尤其战争具有全球毁灭性。而反过来,农耕文明从自然生态里获得人的全部需要,相应的知识和追求更适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不同的文化不是高低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中,人们心目中理性精神不仅在古代希腊人身上,而且在东方的中国人身上,但当他们尝试模仿中国人来提升他们的智慧时,他们只能依据一些模糊的信息,于是他们不得不尽他们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具体化,结果他们得到的却是自己全新的一种文化。

然而,今天的我们却太容易获得别人现成的文明,包括实物、标准和知识,我们甚至不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只需要简单拷贝,久而久之,我们虽然在一切有形的领域里越来越接受西方人的水平,但我们内心却丧失独立的思考、判断、创新的能力,这便走到了启蒙的反面。

因此,启蒙应当是具有永恒意义的过程,它不是把一种观念、思想、原理、原则给予大众,而是让所有人自由地思想、批判、选择、创造。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已有的结论所约束、蒙蔽,因此需要不断打开心扉,接受不同的思想冲击,从而不断获得新的智慧。中国人需要启蒙,西方人也需要启蒙。农民需要启蒙,工人需要启蒙,知识分子也需要启蒙。

猜你喜欢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明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下篇走向觉醒的文化与精神
觉醒与解放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