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09-06-01段计造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生物教学创新

段计造

摘要: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生物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素养,教给学生发现知识的科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给教学工作带来生机。本文探讨了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探究活动的模式和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创新

基础教育课程在我市改革经历四年了,这四年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收获的喜悦也有迷惘和困惑,课改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和转变。但是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如何对学生进行素质考察,如何对学生素质成绩进行量化,如何与当前高考应试相接轨,这都是课改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生物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素养,教给学生发现知识的科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替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也使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受益匪浅,下

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课改教材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进行独立自主的问题探究,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研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探究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且培养了他们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探究活动的模式

探究活动的模式是指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和评价等阶段。

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观念的转变,也是课程理念的更新;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需要。

三、如何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创设情境要强调提出问题的科学性,要从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没有问题的思维就像是无源之水,主动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设计情景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如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提出问题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南宋教育家朱嘉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课堂教学中,常有一些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疑问,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提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好。”因此,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该利用实验、教具、多媒体、生动的语言等各种教学手段创造一种符合学生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生物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的载体

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条件,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个性化学习。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我提前指导学生在课外自主设计进行实验,然后根据实验体会进行讨论: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阳光、水分、空气、温度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讨论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坚持光不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他们继续做光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通过对照试验,让学生提出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把探究活动引入了新的境界。新教材的实验改变了旧教材中的单纯验证性实验(基本上是教师示范,然后学生重复的模式),大部分是探究实验,都是先提出问题,再根据已有的知识作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这就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要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重视过程的评价,淡化结果,尤其要注重激发、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启发学生质疑

心理学研究认为对实物直接接触而获得的体验是最具体形象的体验。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启发学生提问。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就可以课前在实验室布置一个鱼缸,内养几条活鱼,让学生充分感知鱼的外形和游泳姿态。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时,其中一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有如下两套装置,其一装置用塑料袋将植物的叶和茎包扎起来;其二装置用塑料袋将花盆包扎起来,几小时后观察塑料袋上水现象,从而验证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该设计因成本低、便于操作、探究思路清晰、有创造性,被教师评为:最佳创意奖,由此可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极大的,只要老师善于激发和引导。

(四)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高度发展。

每一个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的,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和验证的。学生得到理论同时又在实践中应用、发展和提高,它必定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无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无疑又是一个创新之举。在讲解生态系统一章时,我们带领学生到附近水库进行考察,考察前提出有关问题:1)找出水库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代表生物。2)指出它们的主要作用,既相互关系,理解何为系统。教师印制表格分发给每个小组。考察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自制一个微型水生生态系统,比一比看谁的存活时间长,并分析其灭亡的原因。

四、守住一条线,坚定教改信念,确保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完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搜集、分析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发展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出现的分层次的、多侧面的探究活动,是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守住这条线,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工作。同时,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探究活动就难以完成。

总之,新教材从内容上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素材保证。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把握新教材,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充分挖掘我们的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与时代同步。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生物教学创新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