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

2009-06-01张森智

作文周刊(教师版) 2009年44期
关键词:鲁庄公死海孔乙己

张森智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近几年来,笔者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真正领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导致在课堂上积极主动举手发问的学生少之又少。而研究性学习则可有效医治我们教学中的“满堂灌”“一言堂”等痼疾。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学习兴趣盎然,学习热情高涨,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效率就特别高。如在教学《死海不死》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分别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章末尾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指什么?这一番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急切地想研读课文找答案。而当学生真正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就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怎样能让学生学得饶有兴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再如:于漪老师教学《孔乙己》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马上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使得学生认真地研读起课文来,并兴趣盎然地深究其名。在此基础上,于老师又顺势利导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原因,从而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激疑激趣的疑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并且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主要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从而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真正做到“精讲”,学生理解的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千万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其次教师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的,从学习的角度详尽地写出学生每节课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再次,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与时间,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创新思维。

如教学完《愚公移山》后,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好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学生们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可以搬家,也可以开山辟路,还可以靠山吃饭发展经济;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生态环境等等。我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之后,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在生活与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肯干”,而且要“巧干”。这样做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去讨论问题,从而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又如在教学《曹刿论战》时,我组织了主题为“鲁庄公真的‘鄙吗?”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接见曹刿,还能诚恳地与他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国君,这在当时的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有的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能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宽广的胸怀……最后,学生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庸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缺乏军事才能罢了。

四、以写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在课堂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的结果和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也可以让学生就课文的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写出自己的认识,还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等等,总之以练为主,成文即可,对学生不作过高的要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如在教学完《马说》和《送东阳马生序》之后,我让学生谈谈对人才和勤奋学习的看法,然后写成读后感;在学习完《孔乙己》之后,学生们写出了《我说孔乙己》《孔乙己之死》《孔乙己是个可怜又可憎的人》《走近孔乙己》等文章,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研究性学习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不仅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而且主体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者单位:河南省项城市官会一中】

猜你喜欢

鲁庄公死海孔乙己
东野稷驾马车
死海可以被“救活”吗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死海不“死”等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死海不死
死海可以救“活”吗?
第三只眼看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