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 育人 针对性——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2009-05-31郑培荣
郑培荣
【摘 要】语文教学,不单单是简单的教学工作,她还肩负着“育人”的重担。同时,在语文教学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针对学生的需要,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课程也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科才会有生命力。
【关键词】针对性 课本改革 生命力
近年来,本人承担了中专的《语文》和高职生的《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也向老教师学到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同时,我觉得,语文教学,不单单是简单的教学工作,她还肩负着“育人”的重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体会。
一、中专语文的教学工作
中专生,语文功底普遍不高,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普通话也说不好,还有的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不能很好的断句,即使是很简单的句子,读起来也显得很生疏、不连贯。另外,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听课,他们不知道课堂的笔记该记什么,有时老师反复强调的东西,却根本不懂得记录,为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兼顾这些学生,把教学速度放慢,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因此,在给中专学生讲课的时候,我都会在讲课之前,让学生阅读课后练习题的内容(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教学中的重点),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课文,在课文中自己找答案。在讲课的时候,再加以反复强调,效果会好一些,学生也容易掌握这些重点知识。同时,由于我校外地学生较多,学生们的普通话普遍不好。为了提高学生普通话的水平,几乎每篇课文,我都让学生练习朗读,而且是大声朗读,我甚至还要给学生做示范朗读。有时,我们还会借助于音像教材,比如听磁带、看光盘等,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欣赏普通话。同时,为了增加学生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我们还经常开展小型诗歌朗诵会,鼓励大家采取各种形式朗读不同题材的作品。我原以为,就现在学生的水平,很有可能会冷场。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没有想到,历次的朗诵会都很成功。同学们的热情是如此的高涨——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台朗读,有的学生还利用录音机、MP3等设施配上了音乐;还有的几个学生组合在一起,表演话剧;更有的学生竟然把一段广告新闻朗诵得有声有色!真的,太出乎我的意料了!看到学生们那认真的样子,既令我感动,又让我兴奋!更增加了我的信心!我想: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爱护学生们的自尊心,更要动脑筋、想办法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只要以爱心教导学生、爱护学生,循循善诱,学生就会回报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快乐!现在,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普遍有了很大提高。
针对课堂上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的情况,我在讲课时,注意补充课外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听课兴趣。比如,在讲《窦娥冤》的时候,很多学生对课本的内容很熟悉,如果按部就班地讲,听课效果就不会太好。于是,我就增加了一些神话故事的讲述,比如和课文中有关的“东海孝妇”、“苌弘化碧”、“望帝啼鹃”等故事,给学生展开来讲,以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然后再讲课文,效果就非常好。
二、高职生的应用文写作
在教学中,由于当时编辑教材时时间很仓促,发现现在使用的校内教材有很多印刷上的错误。例如在字体的设置上、语言的通顺方面、版面的安排上等等。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便,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同时,在例文的选择上,有些例文的分析过于简单,显得苍白、空洞,对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帮助不大。因此建议尽快修改、补充这本教材,使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实用。
《应用文写作》,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作为教师,我们也觉得不容易吸引学生。但课程的内容,的确有很多实用的东西。为了让学生学到真东西,我们不但迎合了学生的需要,给他们讲述了最基本的应用文知识,还教授给学生最实用的知识,如:毕业论文的写作、求职信的写作、如何应聘、应聘中有哪些技巧等。这内容的增加,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也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讲课内容只要有针对性,只要是学生需要的,就是好内容,该门课也才会生存下去。由于增加的内容是学生们毕业后切实有用的、真正需要,普遍受到学生的好评,也增加了我们讲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三、语文教学和“育人”的关系
我国的文学作品,有很多“育人”的篇章,这些人文知识几乎贯穿了所有的文章。例如:讲余秋雨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就应讲到“爱国”;讲《一段最古的长城》,就会讲到,作为一个领袖人物,就要有高瞻远瞩的远见和魄力;讲韩愈的《师说》,就会讲到要虚心向别人学习;讲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就会讲到学习的艰难以及刻苦学习的重要性……在讲述这些课文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就不应单单只讲课文,应该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多联系实际,给学生一些教育和启发,传授给学生一些浅显的做人道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为,“教书”和“育人”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这样,语文教学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有一次,我在上课的时候,一个同学一直在打电话,我多次提醒都无济于事。后来他的声音之大已使我们无法继续上课。无奈,我只好没收了他的手机。但这个学生却十分恼火,居然摔门离开了教室。下课后,我找他谈话,没想到,他还理直气壮地对我说:“我发誓:从今天起,再也不上语文课了!”但我发现,该学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是含着眼泪的。于是,我就心平气和地询问了他打电话的原因,原来他是和女朋友闹别扭了。他说:“我必须那个时候和她说清楚了,否则,她就不和我好了。”看着这个着急的孩子,我笑了。我耐心的对他说:“老师看的出,你很在乎那个女孩子,怕失去她。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在课堂上,你这样大声地打电话,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了吗?再说,恋爱是很隐私的事,你难道愿意把自己和恋人说的话让大家都听到吗?”一席话,说的这个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看到气氛有所缓和,我接着说:“老师一直很关注你,对你的印象一直都很好,我可不希望今后上课的时候看不到你呀!那样老师会很失望的!如果需要,老师会帮助你!”听了我的话,学生的眼泪流了下来,他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说:“老师,谢谢您,我知道错了。今后,我再也不在课堂上打电话了!”通过这件事,我更加体会到,家长们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我们应该对得起这份信任,不应该从我们的手里放走一个孩子!通过这件事,我更加认识到教师责任的重大,“育人”在教学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者单位: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