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09-05-31段光华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探究

段光华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教育理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会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因此,笔者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情境、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该由传统的单学科教学观转变为课程观、价值观、知识观、文化观。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应该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课程是知识、社会文化的统一。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计算机技术,更应该是信息技术能力、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尝试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的几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这几种模式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是比较高的。

1.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要让学生所学知识随之不断更新,就要求学生具备研究、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能力在小组探究学习中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群体协作下尝试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合作应该贯穿于整个过程,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广泛展开。

在讲授制作班级主页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指挥小组,技术小组,美工小组,动画小组和栏目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在小组协作这一环节中,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收集相关的素材和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共同完成班级主页设计这一任务。各小组既有分工又紧密协作,整个学习活动在紧张、愉快的氛围中井然有序的进行。在同组的成员中也有分工和协作,如有的负责页面制作、有的负责素材处理、有的负责文字输入、有的负责搜索资源等。各小组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协作,如技术小组、美工小组、动画小组。除了完成自己小组的任务外,美工小组还帮助其他小组扫描图片、处理图像等;动画小组则帮助其他小组制作动画和剪辑影片等,通过这种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交流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对创作者也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起的是支持作用。为学习者提供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信息资源,如一些软件工具、网站地址以及关键技术支持。这些资源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等问题,是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有概念、知识有了确切了解。 同时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还对待确定答案的假设、现象有了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意义建构。

2.分组讨论模式。

分组讨论模式适用于理论学习,学生通过对话、交流等方式加深对信息技术理论的理解。后现代主义教学观认为,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性。所以教师不用给出确定的唯一答案,提供的只是一些可能的答案或者是提出一些假设,让学生发挥能动性讨论得出各自的答案。

在讲授“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时,我运用了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各抒己见。有的小组认为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光亮,方便了我们生活,没有信息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暗淡无光;有的小组则认为现代的信息技术危害极大,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等,经常威胁我们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损失;有的小组则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应该充分用好它的利而除去它的弊。在各小组得出结果之后,教师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对他们说法中正确的给予肯定,对其不足之处也提出修正。

通过分组讨论,一些有争论的观点、未证明有假设以及矛盾的概念,在不同立场的对立、辩论中碰撞,激荡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实现从知识到思想的升华,完成初步的意义建构。

3.学生参与模式。

学生参与模式——多媒体演示是一种活动式教学课堂。这种模式源于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与教学观。后现代主义强调课程的生成性,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强调教学的非线性、无序性。

在讲授“如何使用录音机和画图软件”时就尝试实践了这种教学模式。这节课是在有多媒体电脑和投影机的教室里进行。首先是介绍这个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然后再进行演示操作。这段时间不长,控制在十分钟时间内完成,剩余时间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告奋勇到多媒体上操作。上台操作的学生可以在台下的同学指导下,尝试录制音乐、绕口令。学生自唱自录,自己画图,台下学生观赏和评价,并且在台上学生遇到困难时提示帮助。最后,教师对上台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把学生作品全部分类分班存放。这样一学期下来,笔者整理出相当数量的学生作品,其中就有学生自己录制的音乐和绕口令、图片图形、成绩表、文稿、下载的资料等等,生成了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名副其实的愉快学习。它的缺点就是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出乱子,影响教学进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相当的课堂控制能力。

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学生的智力发展一般有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因此,在制定任务时,要从学生的现有智力水平出发,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就要求这个任务要与学生切身相关或者是在熟悉的环境下的。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上网、看书和看报纸杂志等信息搜索方式搜索信息,处理所得材料,最后进行总结报告。那么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是不是放任不理的呢?当然不是,教师应该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提供一定的帮助。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包含文字、图片这两个基本要素的简单个人网页时,首先要求学生上网及浏览网页,从而基本掌握了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对网页也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启发学生要自己制作网站,调动起学生的创作兴趣。最后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制作个人主页,并介绍为完成这个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的情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自身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通过任务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急于求成,而是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探究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自主探索来取得成功时,就能爆发思维的火花,为整个课堂增添了亮丽精彩的一笔!

E-mail:hit790205@163.com

编辑/张烨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