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草原文化资源在内蒙古现代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2009-05-31刘芳
刘 芳
一、现代文明中的迷失
几千年来,传统草原文化一直是蒙古民族传统的标志性符码。漫长的历史岁月使现代文明生活的内容异常丰富多彩,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不时发现自己正处于现代文明的迷途之中。一些很富有草原民族传统文化意义的东西在逐渐失落。如果我们淡化了传统草原文化的特色,内蒙古的现代文明将走向何方?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内蒙古怎样保持其民族精髓?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很多对于传统草原文化资源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人可能会感叹传统草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还有人可能觉得时代进步了,世界变化了,传统草原文化该逐渐退出现代文明的氛围了。更多的人却感受到一种对于传统草原文化的迷失。例如,有些地区片面追求城市化率的高速度增长,认为城市化到了什么程度,经济就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认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就代表着现代文明程度的高低。“全球化的浪潮将吞噬和同化许多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城市将丧失文化的独特性,从而丧失它最珍贵的‘精神血液。这又是一场人文领域内的城市灾难,也是一种人文和精神意义上的生态危机”。这种片面的发展其实是传统草原文化尴尬境遇的一个缩影,自然会带来传统草原文化的迷失。
二、现代文明中的追寻
(一)传统草原文化资源是内蒙古现代文明的精神支撑
作为中华文化三大主流文化之一的草原文化,是草原游牧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和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草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蕴含着现代文明赖以传承的优秀文化遗产、精神资源和思想源泉,为现代文明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滋养和启示,对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传统草原文化中积极因素的长期熏染、代代传承,使整个蒙古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渐趋认同,形成了一种民族的风骨和精神,使得草原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支撑和延续。
(二)传统草原文化资源是内蒙古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历史过程。由多个民族相继创造、具有悠久历史的草原文化,为现代文明建设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深深植根于草原民族生产、生活实践的草原文化,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古老的民族传统。成为迄今为止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又以饱含现代文明内涵的丰富内容。融入我国现代文明建设的时代潮流,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传统草原文化资源是内蒙古现代文明的特色之源
对传统草原文化资源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开发、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现代文明生活中,所有的人都生活在过去的“文化积累”之上,传统草原文化是在内蒙古生活的人群的“集体记忆”。对于现代文明来说,一切发展和创造都是建立在对过去文化、智慧的继承和总结之上,没有记忆就没有创造。有了这样的共识,就必然引发人们在内蒙古现代文明进程中竭力保护传统草原文化资源的渴望与努力。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之‘源,城市化是发展之‘流。我国城市应当‘源远流长,才是健康的持续发展之道”。地区特色制约其文化定位,文化定位体现其地区特色,而文化定位一旦形成又必然会强化地区特色。这种特色有利于地区个性的培育、形象的树立、魅力的增加和品位的握造。现代文明不应该只是建筑的叠加与罗列,不应该只是道路的延伸与交叉,而应该体现出自然环境、建筑艺术和人民素质的和谐结合,应该体现出这一地区的传统风情、现实生活和文化创造的和谐共生。
三、传统与现代的和谐
(一)传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文明共存互补的可行性
传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文明的共存互补作用对于建构现代和谐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奠定了现代文明厚重的根基;另一方面,它可以为现代文明提供多彩多姿的民族形式,推动现代文明的多样化发展。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混乱深感不安时,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就是这种共存互补可行性的范例。
传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文明共存互补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草原文化所蕴含和揭示的生态文明意义是十分突出和显而易见的。比如,草原游牧民族为了防止草场的超载使用,将可利用的草原划分为四季营盘,以减少对草原原生态的破坏。传统的游牧、轮牧、休牧。实际上是一种对草原自然的生态恢复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来审视北方的草原生态屏障时。不能不对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内在要求有更深刻的历史感悟。
传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文明共存互补还具有重要的现代文化意义。自古以来,内蒙古就是民族聚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地区。一部草原文化史本身就是一部多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共同繁荣、携手进步的历史。统计资料显示,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至今留下了各个历史时期丰富多样的文物古迹,现已查明全区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共有15万余处,馆藏文物50万件,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8处。这些珍贵的文化宝藏是内蒙古草原历代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其中,最为精华的当属民族建筑的精华。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寺庙古塔很多都忝待抢救维护。在现代文明发展中追寻传统草原文化资源的现代文化意义也由此可见一斑。
(二)传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文明共存互补的实践性
草原文化的现代文明意义还表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草原歌舞在各地风靡,草原风情吸引了众多的目光。红山文化等文化遗址见证了草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蒙古族无伴奏合唱和民族歌舞摘得国际乐坛上的金奖,乌兰牧骑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草原的乳、肉、绒等产品享誉国内外。这些实践活动展示了草原文化蕴涵着的无穷魅力,增强了世人对于草原文化重要性和深远影响的理解和认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草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草原文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于各地、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和走向世界的升华,并以此成就草原文化的现代文明意义。
(三)在对传统草原文化资源的追寻中去发展内蒙古现代和谐文明
对草原文化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草原文化与经济全球化具有互动性,一方面,草原文化可以通过发扬绿色生态传统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另一方面,应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将草原文化推向经济大潮中,树立“创意经济”意识,积极延伸草原文化的内涵。在内蒙古的发展中,应树立向文化大区转变的观念,树立传统草原文化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发展理念,使之成为内蒙古的文化标识和地区特征。内蒙古与其它地区的不同不是在于地区功能,而是在于文化传承与文化底蕴不一样所形成的地区特色、地区风格。内蒙古的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要有传统草原文化作为底蕴、内涵和资源,这样。内蒙古的现代文明建设才有生命力,才可以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具体地说,第一,对传统草原文化资源的保护要在物力、财力及政策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第二。培养传统草原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第三,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行业优势,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建的运行机制;第四,传统草原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要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进行;第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成果,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第六。地区定位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中华民族“和合”传统文化提倡人际关系和谐、群体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它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如今的内蒙古转型与变化无处不在。既想告诉人们今天现代化的内蒙古不只有草原,又想让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草原绿色永驻人心。这种看似矛盾的心境是内蒙古现代化进程的真实写照——在保持水清草美中追求现代文明。当以这样的视角浏览时,你会发现沐浴于传统绿色与现代文明之中的内蒙古正在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