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财政职能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2009-05-31王斐
王 斐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已开始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虽然中国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它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经济增速连续减缓,CPI也连续回落,且预计将会继续下行。所以,此时有必要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举措。
一、当前中国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
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当前的中国有了不少更为积极主动和有利的条件。强大的国力、充足的外汇储备和雄厚的财政资源使政府在政策决策时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对财政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财政政策包括增支政策和减收政策。增支政策上陆续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发挥作用,预计下半年将显现出来:减收政策则有助于扩大需求,今年前两个月国家财政收入完成10239.8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4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政收入,但会扩大社会需求。这次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就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旨在通过挖掘国内需求潜力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从中央出台的十项扩大内需政策上,可以看出积极财政政策凸显四大特点。
(一)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中央政府增加的投资将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及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灾后重建。同时加快一批在建和新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
为落实中央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安排新增10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此外,公路、民航、铁路、电力和能源等部门也相继公布了投资方案。其中,铁路投资将超过万亿元,公路投资规模每年将超过1万亿元。铁道部估计,仅下年计划的6000亿元铁路投资,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达1.5个百分点。在2008年年底提出了4万亿元投资经济刺激方案。4万亿元投资是指拟于两年内由中央财政投资1.18万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共约4万亿元。
(二)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财政部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实施扩大消费的财税政策,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外贸发展,促进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积极财政政策中居突出位置。在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中,民生工程建设被放在首位,成为财政下一步增加支出的重点方向。财政部门将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各种补贴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二、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财政支出结构问题
一是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投入力度,确保城镇居民生活环境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二是要落实改善好民生工程,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重点要加大教育、社会保障、低收入家庭补贴救助、城乡医疗卫生、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兑现好国家对农民的补贴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
(二)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将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今年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力度,但要注意从多方面来选择和扶持。要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实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拓宽中小企业市场空间: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只有从多方面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并引导中小企业走上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之路,从而确保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财政监督力度应进一步增强
加强财政监督,对于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分配秩序、保证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进一步确保发挥财政政策在金融危机中的宏观调控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重点检查项目申报是否真实可行,项目资金拨付是否及时,配套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有无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及铺张浪费等现象的发生:重点展开对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要围绕“三农”、教育、科技、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企业破产等重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认真组织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确保重点民生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三、呼和浩特市当前状况
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等情况下,为有效应对危机和挑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呼和浩特市委、政府努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解近忧与谋长远相结合。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明确了“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基本策略,从群众的基本利益出发,进一步改善民生,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63条意见”以及政府承办的12件实事,各级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保证了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加强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社保投入。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加强医疗卫生投入。提高城乡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建设廉租房。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投入公共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兑现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提高干群收入水平。
同时,财政监督和管理工作也得到强化。一是开展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对无规定疫病区建设项目和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下乡项目资金实施情况开展了绩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且探索出了财政投资绩效评价的经验和办法,为进一步开展更大范围的绩效评价奠定了基础。二是开展了对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对一些重点单位、重点企业财政资金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理顺了财政管理关系,对于促进财政资金合理使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三是加强投资评审工作。对210个报审值为78394万元的工程项目进行评审,审定值为56550万元,审减金额21874万元,审减率达到27.9%,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效益性。
正是由于保证了对社会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的投入,强化了财政监督工作,2008年虽然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呼和浩特市在实现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也保证了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综合分析了2009年的经济形势后,市委、政府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为顺利渡过金融危机难关,对2009年全市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目标,大力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加强财政收入征管,提升收入质量,增加可用财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持公用经费零增长、保运转,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投入配套资金,压缩会议费、车辆购置、出国及一般性考察等一般性支出,加大对“三农”、教育、社保等重点支出,继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支持旗县区人员补贴政策的兑现,缩小旗县区之间及旗县区与市级之间的差距,支持“一核双圈”、城关镇建设,支持贫困县经济发展:继续坚持“规范运行、和谐管理”的理财理念。依法理财,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