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采取大宗农产品收储等8措施稳定农业等10则
2009-05-3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强调要按照远近结合、内外统筹、区别对待的原则,加强市场调控,扩内需、促出口、稳价格,推动农业生产调结构、上水平、增后劲,通过保就业、重民生、促增收,维护农村稳定。会议要求,当前要重点采取以下八项措施:
一是抓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二是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三是做好大宗农产品收储。四是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发展。五是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六是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七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八是加强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广网
国外壁垒加深外贸形势不乐观
近期,商务部网站发布《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9》。报告称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不容乐观。这是自商务部2003年发布首期《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以来发布的第7期年度报告。
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受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的直接影响。我国外贸增速逐月放缓。同时,各国出台的保护措施有所增加,一些国家政府和行业组织日益频繁对我国出口产品和企业设置各种贸易和投资壁垒,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来自21个国家(地区)的9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60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件70起、保障措施10起、特保案件2起。美国对我出口产品发起11起337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7.5亿美元。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措施、滥用贸易救济调查等各类贸易壁垒措施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不容乐观。
——商务部网站
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力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外资司副司长刘洪宽近日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境外石油、天然气和重要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合作开发力度,通过与有关国家开展互利合作,分享发展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在“第三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新形势下正面临难得机遇。他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国家对中国投融资需求有所增加,在一些领域放宽了限制,中国对外投资和并购阻力有所缓解:各国先后出台振兴经济计划,救市资金逐步到位。这对中国企业开拓市场带来新的商机,特别在环保节能、绿色经济、品牌经营以及商业网络等领域。相关国家与中国开展合作愿望迫切。
刘洪宽称,中国还将开展海外科技智力合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欧美等境外科技资源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进行先进制造业领域对外投资,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企业共同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打造国际品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参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投资环境;积极推动服务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从事分销、银行、基金管理、航运等服务,为投资所在地创造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
——中国新闻网
我国经济面临库存调整反弹可期
2009年一季度出台的数据显示,受终端需求疲软的影响,滞缓的库存调整和依然较高的投资,决定了经济离供需平衡点还有距离。北京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去库存化,短期调整痛苦,经济阶段性反弹可期。
报告认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些综合因素导致库存消化困难加大。一是外贸形势恶化降低产能消化能力。二是消费品需求增速放缓。三是盲目投资将加重产能过剩。鉴于当前经济形势,报告认为,短期调整痛苦。经济阶段性反弹可待。
由于库存增长较快,而且从多个行业看。库存增速快于销售收入增长,说明短期内经济仍处于下行态势。库存不被消化掉,经济就不能走出底部。决定产能利用率高低的最终因素是终端需求,只有终端需求恢复了,产能利用率才能回升,而产能利用率的回升则标志着“去库存化”过程的完成。考虑国家振兴经济政策的效应逐渐显现,社会库存消化完毕可能需要两三个季度。之后,中国经济将会呈现阶段性好转。
——金融时报
社科院蓝皮书:房价下半年将止跌企稳
作为一年一度的“惯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了《2009房地产蓝皮书》。该蓝皮书预计,2009年将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商品住宅空置面积将会较快增加,但在宏观经济回暖的形势下,下半年住宅价格将会止跌企稳。
针对2007年末至今的住宅价格下跌情况,蓝皮书预测,已经出台的房地产优惠政策有利于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短期来看,已经颁布的减息、税费优惠、对开发企业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都有利于房价的稳定。在“保增长”的大调控目标下,可能还有利于房价稳定的政策出台。从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因素看,第三次“婴儿潮”出生的大量“80后”年轻人的结婚需求,将刺激住房刚性需求的增加。过去五年经济高速增长形成的居民财富积累的基础,将对房价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作用下,预计2009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将出现回暖。在此条件下,预计2009年下半年住宅价格有可能止跌企稳。
——上海证券报
成思危:中国经济有望提前复苏保八也要保质
“下半年要比上半年好,明年要比今年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在“2009苏州企业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中国有望在2010年走出危机,比世界经济提前复苏。
他分析,一季度的增长,主要是靠消费和第三产业拉动,目前来看是投入阶段,发挥的效益还不够明显,而外贸形势还相当严峻。大概在今年年中,即二三季度,中国的经济可以实现投资效益的回收,经济出现回暖迹象。
“今年的‘保八没问题,但要注意提高‘保八的质量。而且不能忽视环境保护”。成思危说,中国要争取的是实实在在的、真正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经济增长,而绝不要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的“保八”。
——中国新闻网
张晓强:中国将进一步改革油价机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博鳌亚洲论坛“价格波动与新兴经济体对策”分论坛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油价机制改革,未来油价的限价会根据国际油价调整。更加市场化。
张晓强表示,初级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密切相关。他认为,矿产品、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应该反映这种大宗商品的特征以及这些大宗商品对于环境的影响。
张晓强说,中国未来油价的限价会根据国际油价调整。更加市场化,中国今年会进一步深化油价改革。“中国已经宣布启动石油战略储备第二
阶段的建设,我们需要促进国内价格机制改革。”
——广州日报
厉以宁质疑当前宏观调控央行总量调控存瑕疵
“2009宏观经济论坛暨博士后发展报告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针对当前宏观调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总量调控应改为结构调控。
厉以宁表示过去一直运用的总量调控,有其局限性。首先总量调控容易导致一刀切。因为宏观经济的基础是微观经济,而微观单位是千差万别的。
其次总量调控是施加于总需求调节上的,而总供给的调节是不可能依赖总量调控的。总供给的调节涉及到产业政策的问题、地区经济结构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所以总量调控是有局限性的。
第三,因为市场是不完善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资源供给是有限的。市场经常处在非均衡的条件下。而在非均衡的条件下,总量调控的局限性就更加明显。
针对总量调控的局限,厉以宁指出正确的调控应该是以结构调控为主。
——网易财经
周小川称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华盛顿出席2009年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十九届部长级会议时发言称,自中国政府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后,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中国经济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周小川指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内外部环境十分严峻,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出口下降幅度较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财政收入下降,就业压力持续存在。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他强调,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加之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效应,中国经济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新闻网
张曙光:二季度不宜降息投资结构有待调整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论坛上发表了对我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看法。
张曙光表示,从1月份的数据来看,经济运行有整体回稳的倾向,但整体经济结构有待改善,4万亿保增长投资的结构有待调整。同时,他表示,针对目前贷款激增的状况,二季度仍然不宜降息。
在目前新增贷款如此之多的情况下,张曙光认为,第二季度不宜降低利率。一方面,利率过低、资金过于便宜,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同时也会使货币政策失效;另一方面,要考虑货币政策的时滞问题,考虑现在大量扩张给以后带来的影响。有可能埋下未来通货膨胀的祸根。因此,在货币政策的扩张上应该稳重,与其增加贷款和货币的数量。不如提升贷款的结构和质量,对经济状况更有好处。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