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若干思考

2009-05-31赵荣霞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师应基础理念

【摘要】要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教师应结合这门课的课程特点,从端正态度、确立科学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起。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从2006级学生开始,我国高校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开始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在该课程教学中,要使广大师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教育理念方面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民主化”。“教学民主化”是现代教学论中一个跨学科的重大理论课题。从19世纪美国的教育家杜威、罗杰斯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合作教育学”;从20世纪初我国现代教育先驱陶行知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均主张教育必须走“民主化”的道路。因此,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扬民主,师生之间必须建立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

实现“教学民主化”,关键是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人”。在教育理念上,应突破“工具化”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课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存在的问题,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授课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增加课堂的开放性、灵活性,及时把学生的问题吸收到讲课中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或展开讨论,增强互动性,尊重学生。应尽量使问题及时得到解答,当堂不需要解答或解答不了的,应请学生课下分别查阅信息,以备课上讨论和沟通。“教学民主化”核心在于“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调动学生”,而不能搞“一堂言”、“满堂灌”,应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

二、 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应端正认识,树立使命感、荣誉感和紧迫感。“基础”课教师应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责任感,既应看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又应理性地对待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基础”课教师应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信仰党的创新理论、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神圣意义,树立使命感、荣誉感和紧迫感。

其次,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基础”课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各方面的素质:一是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课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并不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二是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师德是教师的道德理念、道德关系、道德活动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核心。“基础”课教师的崇高职业是以灵魂塑造灵魂、以人格锻造人格的崇高事业,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重视自己的道德养成,严于律己。三是具备丰厚的理论业务素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广大“基础”课教师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新事物、了解新情况,使自己能适应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的特点。同时,要上好这门课,还应系统地学习政治学、伦理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历史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四是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基础”课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对各种热点问题、争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正确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和分析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 教学方法方面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础”课教师应在系统的教材体系与学生之间架一座桥梁,实现教材内容的主体化、情景化与信息化,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这就需要“基础”课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基础”课教师应培养积极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进行不懈的教学研究实践。“学校教育,育人为本。” “基础”课更是育人的学科。中国有句古话:“做经师易,做人师难。”这是说传授学生以知识比较容易,给学生以人格的影响却很困难。近代思想家魏源认为:“有教而不化,无以格顽。”可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极其重要的,但又是非常困难的。应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支撑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基础”课教师应不断地思考、实践、总结,培养积极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进行不懈的教学研究实践。

其次,找准切入点,注重针对性,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要想上好“基础”课,应以人为本,即是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应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努力使这门课的学习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去。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关键是找准切入点。而找准切入点的关键是教师授课应有针对性。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所处的时代特征,知道他们存在哪些困惑,了解他们哪些方面需要充实和提高,把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向,以此为切入点,巧妙设计,精心安排,打消学生对政治课存在的偏见。

再次,把握好“深入”与“浅出”的关系,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触动相结合。一些“基础”课教师只注意“深入”而忽视了“浅出”,只凭借理性分析而忽视感性触动,用抽象的理论解释抽象的问题,结果听者如在云雾之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讲授者没有吃透理论,也就不能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只能照本宣科。二是讲授者吃透了理论,但没有真正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表达能力有限。这样一来,尽管所讲授内容信息量很大,但听者听起来吃力。“基础”课教师应学会用形象、生动的语气阐明深刻的道理,学会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触动相结合,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而例子、图片、修辞的运用应围绕道理的阐述展开。

最后,理论结合实践,注重实效性。理论结合实践应注重三个阶段:一是备课阶段。进行有针对的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听课中受到启发。二是讲课阶段。在课堂设计上,除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对讲授内容的积极思考中来之外,更应给他们梳理、总结自己的思想并进一步进行阐述和表达的机会,如组织讨论、演讲等。三是课后阶段。可以联系实践基地,也可以精心设计进行原位实践,让学生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和遵守规范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总之,“基础”课的教师应结合这门课的课程特点,端正态度,确立科学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该课中学到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最贴切的生活启迪,最透彻的人生感悟,最动人的人生体验。

【参考文献】

[1]“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教育部部长周济谈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N].人民日报,2006-09-15

[2]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赵荣霞(1974-),女,河北人,石家庄铁道学院人文分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

(责编卢海)

猜你喜欢

教师应基础理念
“不等式”基础巩固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