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命题特点及趋势(下)
2009-05-31冯慧敏
冯慧敏
(上接第36期头版)
4.命题角度更加新巧。今年有些试卷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不变,但测试能力的角度则变幻无穷。湖北卷诗歌鉴赏题的题型也很特别,一题同时鉴赏两首诗,这在前两年自主命题卷中还从未出现过。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此题在命题中强调了寻找两首诗之间的联系,而并非以往那种大众化的“寻找两首诗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这应该说是今年命题中较为典型的“变中求新”。
5.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教材。目前,语文教学淡化教材甚至脱离教材搞题海战术的做法,使考生疲于做题,疲惫不堪。针对这一弊端,许多省市的高考命题加重了取材于课本的分量,选择课本中的名篇名句默写,将课本中的文本与试题选段结合起来考查。譬如上海卷阅读部分的试题就强调了课外文本与课堂教学的联系,第12题要求将《春声和春深》与新教材第四册《故都的秋》进行比较,评析两文在南北景象描写中的不同用意,旨在引导考生对教材和课堂教学的重视。而四川卷词语运用辨析(《漫话清高》)、句子仿写(《荷塘月色》)都取材于课本。现代文阅读《书房的窗子》来自高中《语文读本》。第21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是有关王羲之的书法,与高中教材的联系也很紧密:教材中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综合性学习中也有介绍王羲之书法的短文。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引导中学教学依纲务本,理性回归,这有利于平时的语文教学。
6.作文命题稳中求新。今年有些作文题四平八稳,如山东卷《见证》、四川卷《熟悉》,这些题目类型很传统,几乎年年有。但命题稳中求新仍是今年高考作文的主流,主要表现在:(1)命题形式更加多样而新颖。在2005年之前,高考作文大多为话题作文,而到了2005年之后话题作文不再一统天下,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式呈多元化趋势。新材料作文风景亮丽,命题作文老树发新芽,半命题作文人气渐旺,话题作文仍有生命力,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文命题多样化,给考生更多的想象余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其中也不乏新颖之题。譬如广东卷作文题: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这是今年比较新颖的作文题目,不属于材料作文,但有引导写作的“话语”;也不属于“话题作文”,但有控制写作的“写作域”。笔者姑且叫它“话引”作文。“话引”语收放自如,以小见大。审题空间大而有当,考生或联系实际,或谈对“常识”的看法,既涉及了道德,也涉及了文化,还涉及了自然科学等。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话可说,都能各显其能。(2)更加注重贴近实际,关注社会生活。今年18套试卷的作文题中,关注现实问题的明显多了。譬如江西卷作文题的素材是全球尤其是国人高度关注的热点事件。“兽首拍卖”引发中国民众热议,近百人组成律师团追索。以此命题作文,则是反映一种大背景和大事件,是本着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这一热点新闻事件,可议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法国人的做法,二是中国人特别是蔡铭超的举动。命题者要求考生将重心放在后者。这需要考生既有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又要有真知灼见,并能做到议论独到、分析深刻。面对热门新闻事件的作文题,考生如果平时关注不够,就会无从下手。(3)越来越鼓励个性表达。譬如上海卷作文题的材料角度比较多,相应的“感点”也很丰富,让考生有选择的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考生针对材料,自由发表观点,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从材料的审读来看,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提炼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