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
2009-05-31徐双双
徐双双
摘 要:教学语言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是育美的主要途径。教学语言既是一种示范性的榜样语言,也是师生互动的交际语言。教学语言既是一种科学性的工具语言,又是创造性的开放语言。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如何做到有情感性、针对性、趣味性、拓展性和融合性,以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巧妙运用等语言艺术进行研究,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驾驭好教学语言艺术,让课堂获得更高效益。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知识最基本的工具,体现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语言作为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实践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四大基本理念;从教学语言的功能看,教师的语言修养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掌握美的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出色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不断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到语文教学的实处。
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将授课内容转化成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机智幽默,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内容,并辅以修辞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扣人心弦、细腻入微的语言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地接受新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不仅是输送和传达知识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最重要渠道。就课堂教学而言,不论采用任何手段借助任何教学工具,都无法替代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运用精湛的教学语言,去打开学生心灵之窗,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一个值得认真关注与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总结和研究。
一、声情并茂——丰富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实际上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作为学生语文学习引领人的老师,只有充满激情,富有诗意,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愉悦,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安插快乐的翅膀,也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才会永远受到学生的青睐。
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充满激情,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以饱满的情感披文入情,以声传情,以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激发起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观潮》,教师可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说:“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风光吧!”语文教师首先应善于选择和运用那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和句子来增强语言的表情效果。其次还要能使寻常的词句浸透感情的色彩。教师要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厚爱,多用褒扬性、礼貌性、肯定性、商讨性的语句,少用贬抑性、否定性、命令性语句,尤其是力避有斥责性、侮辱性、讽刺性的贬抑语句,促使学生在轻松欢愉的氛围中孜孜以求。
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倾注不同的感情基调。要把握好这样一条原则:据文定情,因文传情。正如斯霞老师所说:“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的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低。”语文教师要依据学科和课文特点,注意揣摩言语技巧,语调中要洋溢着与学生一道探寻知识的感情。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味盎然,精神专注,情绪饱满,“陶陶然乐在其中”。
二、有的放矢——增强语文教学语言的针对性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个性,要能适应和反映教材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和教师运用语言的个性。
不同年级的语文教材,大纲对其语言能力训练的要求和目的不同;不同体裁的文章,也有它不同的语言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那么具有鲜明语言个性的教材,就要求运用个性鲜明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学语言还要因学生的不同性格而异。对于爱表现自己、易骄傲自满的学生,即使回答的问题有可取之处,给予肯定的话语也要掌握分寸。如教《从现在开始》最后一段,讲解为什么狮子大王选猴子做新首领,一名浮躁学生很快举手回答:“因为猴子聪明。”对这一些学生的处理是:“积极回答问题是好的。如果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全面理解,深入思考,问题将会回答得更好。”假如这回答是出于一个胆小的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口中,给予的应是肯定和鼓励:“你进步很大。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再次,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现象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
语言理解依赖语言记忆而得以实现,而语言记忆又是语言理解的产物。由此可见,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准确,没有针对性,就会导致概念模糊,观点模棱两可。这样的教学,学生难于理解,也就更谈不上记忆了。要做到教学语言准确而有针对性,必须坚持两个了解:一要了解学生,如果对学生的情况若明若暗,就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或失之艰深,学生如坠云雾;或失之肤浅,学生食之无味;或失之简括,学生囫囵吞枣;或失之繁琐,学生昏昏欲睡。所以,只有了解了学生,运用有针对性的语言,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讲授的内容上,有效地保证课堂效率。二要了解教材的衔接情况,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只有运用准确而有针对性的教学语言将其突破,才能让学生学习得更透彻、更扎实。
三、诙谐有趣——锤炼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生动、形象,富有理趣、情趣,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语言,一方面要能反映新颖的思想,闪烁哲理的光芒,提出深邃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本质,给予学生丰富的理趣;另一方面,则要能以生动形象的描绘、新颖贴切的比喻、奇特独到的构思、细腻柔婉的抒情,巧妙地拨动学生的心弦,给予学生以浓挚的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生动的表达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与此同时,多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比喻性词语,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功能,在描述事物时具体逼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丰富联想,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变苦学为乐学。
四、启迪智慧——探求语文教学语言的拓展性
教师积极的教学语言充满启迪,能激发兴趣、开拓想象;又是最有效地调动学生、最恰当地发挥自己,从而体现出教师的特色语言。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教学语言要具有深刻灵活的启发性,以引发学生不断地思考;并通过思考使之折服或钦佩时,才真正具有无可比拟的威信,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带着一种高昂的、激动的、急切的情绪来学习,因而对面前展示的知识感到兴趣和震惊,意识并感觉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并领悟到创造的欢乐。开拓思路、点石成金的引言,余味无穷、绕梁不绝的结语引发学生有所追寻,有所领悟,有所思,有所得,最终达到“启”而“发”的最佳教学状态。
五、绘声绘色——讲究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融合性
如果说教师的有声语言表达主要是诉诸学生听觉的话,那么无声语言的表达则是更多地诉诸学生的视觉,因而更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的特征。教师高尚的情操、正直的品质、和蔼的态度、善良的心地及教学的机智,会通过他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笔者曾听过一个教师教《荷花》,教师在指导朗读、背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荷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时,巧妙地运用了体态语。只见教师的手势像荷花那样:时而开、时而合;时而缓、时而急……再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和谐的配乐,荷花的生命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学生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和传神描绘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像《荷花》这些优美的文章,教师都可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轻柔潇洒的抒情语调的基础上,用和谐愉悦的表情,加上欢快的动作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从无声的语言中体会到栩栩如生的意境,领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热烈情感。
总之,教师必须下苦功夫锤炼,追求教学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必须仔细揣摩,反复推敲,追求教学艺术日臻完美。贯彻新课标,主张新理念,倡导美的教学语言,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必将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崔建明.《育才妙语百宝箱》.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王丹民.王淑娟.《试说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语言》.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19卷第4期2002年12月
4.顾连梅.《教学语言在语文中的地位与作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2000年4月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07级教硕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