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2009-05-31

新课程·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生物目标

胡 淦

生物课堂教学目标对具体的生物课堂教学具有指导作用,也是实现整个课程目标的一部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全面实施之际,只有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设计明确、可操作的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才能避免繁、难、偏、陈等无关知识的呈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然而,很多生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如参加省第二届生物案例评比的教学设计,它们的教学环节设计理念新颖、思路清晰,非常不错,但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流于形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申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具体的设计问题。

一、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现状

1.1流于形式,脱离课堂教学

一些生物教师的教案中根本没有教学目标。他们认为:写教学目标只是一种形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什么用;有时为了应付检查而写,实际教学中没有作用。最近,在一次市级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中,就遇到了此类情况:《光合作用》的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写的:

知识目标:(1)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

(2)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功能

(3)应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能力目标:……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讲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和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并没有讲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在评课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他的解释是,一开始设计时想把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都讲完,但后来试了一次来不及,所以把这部分容去掉了,教学目标忘记修改了。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起到指导作用。

1.2目标过多,难以一一实现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教师都知道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知识方面以外,还有能力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有些教师所写的教学目标过多,在一堂生物课中根本无法一一实现。下面是一个优秀案例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掌握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2)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

(3)理解基因工程的具体操作及所需工具。

2.能力方面

(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探究相结合,巩固已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等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对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2)通过讨论“基因工程”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1.3目标模糊,难以具体测评

上一案例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又一问题是:“掌握”、“理解”等词作为目标动词,概念模糊,难以检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很难把握。

二、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

2.1目标明确指导教

教学目标一旦确定,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生物课堂中采用接受式教学,还是发现式教学,还是其他。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探索知识的过程,宜选择发现式教学。教学目标还可以指导教师选择需要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料等等。

2.2目标明确指引学

学生学习是有目标指引的学习,在上课一开始,教师清晰地告诉学生学习的目标。目标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把注意集中在要掌握的目标上。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有了目标,对自己心目中喜欢的世界便有一幅清晰的图画,这样你才能集中精力和资源于你所选定的方向和目标上。”

2.3目标明确利于评

一节课、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应自编测验题,测量教学效果,如果试卷上的试题没有针对目标,则测量缺乏效度。当教师或学校领导听完教师一节课后,会对所听的课作出评价。评价有许多标准,但唯一最可靠和最客观的标准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是针对目标的测量。

三、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3.1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

国家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3.2依据生物学科的性质和内容

生物教学目标设计必须考虑生物学科的性质及生物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内容。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科学。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中学生物学科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6个模块,即:必修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选修包括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四、制定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4.1全面落实,重点突出

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师要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全面落实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同样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必须反映出课程总目标的目标要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通常包含多个子目标,每个子目标都代表一种学习结果。但课堂目标授课时和教学内容限制,一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目标任务,只能有所侧重。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必须对各个子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这样能够突出重点,有利于主要目标的实现。

4.2因生而宜,难易适中

不同的生物课程内容,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师应当因生而宜、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目标过高,学生经过努力而达不到,容易产生畏学心理,影响学习积极性;目标定得过低,学生学习没有压力,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对学生的群体学习水平进行科学的判断。

4.3表述简洁,便于检测

目标笼统、含糊、冗长,不利于观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尽可能地用简洁明了的陈述方式和准确、清晰、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加以具体表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制定与每一个子目标有对应关系的检测项目,以保证实际教学能够紧紧围绕目标而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杨丽然.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和案例.中学生物教学.2006.5.28-30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生物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第12话 完美生物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